原贴地址:http://i.mop.com/shishijunshi/blog/2007/04/11/3734336.html
20世纪70~80年代,是德国 陆军巩固和发展时期,也是德国 陆军的辉煌时期。1990 年10月3 日,**德国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德国的统一,使联 邦国防军迎来了“统一的陆军”新 时期。然而,德国的统一,使联邦 国防军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德国 陆军从统一时起,就开始实施包 括编制在内的改革,于2001年开 始重组,向“未来陆军”转型,建 立全新的编制体制,并拟订了“新 陆军”的结构模型,以成为新型军 队,再塑辉煌。
改革背景
进入 21 世纪,面临新的安全环境和 战略形势,德国对安全形势重新进行了评 估,认为德国领土在目前及可预见的时 间内不会受到其它常规武装力量袭击的危 险,传统的、固定的、对称性的威胁已 经让位于非传统的、不确定的、非对称 性的威胁。今后德军的主要使命将不再 是国土防御,而是要走出国门,面向世 界,在世界各地参与打击恐怖主义,必 要时也将参与国内的反恐行动。 基于上述认识和判断,德军认为, 现在的部队结构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 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使其面向维和与 反恐。为此,德国计划对其军队进行建 军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深、涉及面最 广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应付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德国于1999年 5月成立了一个“共同安全与联邦国防军 的未来”委员会,专门就军队改革与部 队新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系 统的调查研究与论证。
2000年5月23日, 该委员会就联邦国防军的长远发展提出了 一个综合性报告,建议将联邦国防军的 平时兵力削减约30%,同时增加危机反应 部队的比重,以便真正落实“全方位防 御”战略,实现从“国土防御”向“对 付国外危机与冲突”的重心转移。 2000 年 6 月,德国决定从新世纪的 第一年开始,利用 5~6 年的时间,对联 邦国防军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改革,实 现从对内防御型到对外干涉型的转变。 其目标是,以精兵、高效、灵活为原则,着重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战略机 动和快速部署能力,使之成为一支既能 防止冲突和进行危机处理,又能在现代 条件下进行有效作战的新型军队。
[tr][td]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缩小 军队规模,将军队员额从33.28万人减少 到 23.5 万人。二是改革国防部机构,侧 重于对重叠性共同任务进行宏观指导, 力求高效性和经济性。三是调整军队结 构,其中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挥体制 的调整,二是部队编制的调整。
转型计划
2002 年 7 月,新任国防部长施特鲁 克上任后,对联邦国防军实行了更为大 胆的改革。2 0 0 3 年底,德国国防部决 定,将重新对德军进行整编,到 2010年 将士兵减少到 25 万人。 2004 年1月 13日,德国国防部长施 特鲁克进一步明确了德军的改革计划,确 定了德军今后的主要任务,即:防止冲突、 解决危机和与国际恐怖主义作斗争。 根据德军改革的新方案,德军将不受 军种的限制,将全军部队按任务和能力划 分为三类,即干涉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 部队。这三支部队的总人数为21.1万人, 其中陆军为82857人,约占40%。 干涉部队将拥有高技术装备,具有危 机反应能力,既能作战,又能开展救援 和疏散行动。他们主要是所有的空间范 围内(陆地、空中、海上、世界各地和信息 领域)与多国部队共同进行高强度 的网络化作战。他们能够对付有军事组 织的敌人,并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取胜。
他们要为稳定部队的和平稳定行动创造条 件。这支部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完全的 网络化作战指挥能力。 干涉部队将由拥有高度现代化装备和 快速反应能力的陆、海、空三军组成,规 模约为3.5万人,其中陆军2.07万人(1 个师),约占5 9%。 稳定部队将用于中、低强度的多国部 队共同的军事行动,他们最多可在5个不同 的行动区域和较长时间内,采取各种和平 稳定措施。他们具有视形势变化而采取逐 步升级和降级措施的能力。他们必须能对 付组织上半军事化、但主要采用非对称作 战方式的敌人。他们在作战中要尽量减少 己方的损失。为此,这支部队要具备强有力 的作战能力,对陆军而言,这就意味着要以 装甲部队为核心。稳定部队的规模大约为7 万人,其中陆军3.63万 人,约占52%。
干涉部队和稳定部队既可同时投入使 用,也可在短时间内先后投入使用。因此, 它们必须能够协同作战。尽管它们的编制 和装备不同,但陆军的目标是,使这两支 部队的装备保持协调一致。 支援部队将是武装力量的第三个组成 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支援干涉部队和稳定 部队。此外,它还在国内负责一些基本任 务,例如训练、后勤和医疗卫生等。支援 部队共有10.6万人,其中陆军25857人, 占39.26%。
陆军的师司令部(含陆军部队司令 部)将从8个减为5 个,其中1个机械化 师(辖3个旅)负责指挥干涉部队中的陆 军部队,该支部队主要承担高强度的网络 化联合作战任务。 旅司令部承担稳定部队的指挥,在组 织上统归师司令部指挥。 特种作战师仍为特种部队,它既是干 涉部队中的特种部队,也是稳定部队中的 特种部队。
改革目标
2000年10月,陆军根据全军的改革计 划和方案制定了自己的详细改革计划,准 备从2001年4月至2006年实施全面改革, 这是一个时间长、力度大、涉及面广的转 型过程,其内容不仅涉及陆军的编制结构, 而且涉及作战任务、部队训练、装备计划、 装备体制和军事设施等。德国陆军想通过 此次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其面貌,重新塑 造一个全新的、适应各种威胁和挑战的、 具有全谱作战能力的“未来陆军”。
德国陆军此次改革制定的目标是:以 量少、高效、机动灵活、迅速投放为原则, 着重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战略机动 能力和远程部署能力,使部队从“和平体 制”转变为“作战体制”,成为一支可到防 区外遂行以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为主要任 务的新型陆军。 在2006年这些改革全面完成后,德国陆 军将具有更加灵活、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
未来编制
联邦国防军的上述转型计划必然要影 响到陆军未来的发展,会给陆军带来很大 的变化。为跟上全军的改革步伐,德国陆 军制定了新的陆军编制草案(定名为“新 陆军”),并于2004年3月将该草案递交给 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审批。 “新陆军”编制将从010年开始实行。 将来在部级下面仍设陆军指挥司令部和陆 军局,它们构成陆军的两根支柱。此外,还 要建立全军统一的“干涉部队作战指挥司 令部”,它承担下列任务:指挥德国的干涉 部队,在欧盟框架内作为德国部队司令部 的核心,并在作战中指挥德国部队。
陆军指挥司令部下辖5 个师司令部, 共1 2个旅,它们是陆军的核心。 “干涉部队师”(装步师)是陆军装甲 部队新的“矛尖”,它尤其要在网络化作战 指挥的框架内带头实现指挥能力方面的现 代化。该装步师下辖2个机械化旅(1个装 甲旅、1个装步旅),必要时还包括德法旅, 它们将共同构成一个由重型、中型和轻型 部队组成的连续统一体。由于“干涉部队 师”要指挥师一级的联合作战,所以它除 了拥有2 个战斗力很强的机械化旅之外, 还辖有若干兵种的师属部队:1个炮兵团、 1个工兵团、1个指挥支援团和1个防空团。 通过增加防化连的数量,部队的三防能力 将有所提高。该师还增设有侦察营。 未来的空中机动作战师的内部结构和 任务从性质上说也是新的。师司令部将计 划作为“总部构架”,使德国能够在这一级 别的稳定军事行动中起带头作用。
此外, 空中机械化部队将成为质量上全新的机动 部队。该师大致由1个空中机动旅和1个 陆军部队旅组成。空中机动旅将成为一支
新的机动部队,它隶属于干涉部队和稳定 部队,装备有战斗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 侦察直升机。此外,它还有组织上隶属并 加强的步兵部队。这种将陆军航空兵与步 兵编在一起的做法将大大提高陆军的反应 能力和在整个任务范围内的效能。陆军部 队旅将由模块化的防空、炮兵和三防部队 增强。师属通信营和师部连将由1个指挥 支援营所取代。按目前计划,军乐团仍将 保留。师部的装备有:战斗直升机、ch- 53和nh-90运输直升机。总之,未来的空 中机动作战师将比现在具有更快的反应能 力,更强的执行能力,更加灵活机动,更 加多能化和模块化。
特种作战师基本保持不变。它具有从 事各种军事行动的能力,例如:解救人质 和撤离行动、特种军事行动、与恐怖分子 作战以及快速的初始军事行动等。将来, 一个空降旅(第26空降旅)将隶属于干涉 部队,另一个空降旅(第31空降旅)将隶 属于稳定部队。 另外2个师隶属于稳定部队,它们下辖 4个所谓的稳定旅(含3个装步旅和1个山地步兵旅)。每个旅除了辖有3个作战营和 1个后勤营外,还辖有1个指挥支援营、1 个工兵营和1个侦察营。由于稳定行动通常 是由旅一级部队甚至更低级别的部队实施, 因此,旅便成为稳定部队的核心。它们可以 自行组织训练、演习和作战,是一支生命力 很强的大部队。它们既可以为整个旅也可 以为部分部队的军事行动提供补给。 稳定部队旅虽然在编制上有别于 干涉部队旅,但他们也必须具备网络 化作战能力,因此也将拥有一支强有 力的装甲核心部队。其装甲营将像干 涉部队那样装备“豹”2a6 主战坦克, 步兵将装备“未来步兵”系统。
装备计划
陆军制定未来的装备计划将严格按照 作战使用要求进行定位。同时也要从提升 部队的核心能力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看它 是否能够填补陆军各种能力上的缺陷和装 备上的空白。 为适应陆军转型的需要,陆军将以新 的建军规划为基础,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 的力度和广度,以确保6 种能力的改善和 提高。这6种能力是:指挥能力、信息获 取和侦察能力、机动能力、作战效能、支援和持续作战能力以及生存和防护能力。 陆军围绕这6种能力的提高制定了下一步 的装备计划。
陆军指挥能力的发展目标是以网络为 中心的作战指挥,保证与全军和多国部队 的联网。为提高指挥能力,将采购的设备 有:卫星通信系统(2008年启用)、全军联 网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新的部队指挥系统。 德国陆军将为军级单位采购第2批指挥控 制系统;用陆军指挥和信息系统替换师级 和旅级单位陈旧过时的第1批指挥控制系 统;为旅以下单位装备“拳”式战术指挥设 备,其样机已在阿富汗进行了试用,部队反 应良好。今后,陆军在作战行动中的每一辆 车上都将装备网络化的指挥通信设备。 陆军计划从2007年起将用地面监视 雷达替换“阿布拉”炮兵观察雷达和“帕 拉”装甲侦察雷达。此外,德国陆军还将 改进c l-289 无人机,采购“月神”无人 侦察机和206辆“小狐”装甲侦察车(2007 年交付完毕)。为了解决有距离侦察雷障 这一难题,陆军寄希望于aamis雷障侦察 设备。
2004年德军已采购80架nh90运输直 升机,60架a-400m中型运输机(2009~ 2010 年交付),改进40 架c h-53g,并对 60 架c h-53g 和2 0 架c h-53gs 采取飞行 安全措施。 德国将在2006年之前完成“美洲狮” 步兵战车的研制工作,尔后采购首批410
辆车,先装备装甲步兵部队和炮兵部队, 2012 年交付完毕;采购80 架“虎”式战 斗支援直升机,包括pars3第三代远程反 坦克导弹。 德国陆军计划共采购3800辆有防护 的指挥、功能和输送车,其中包括:“獴”式特种部队行动用车(又称“全防护输 送车”,2008年前为特种作战师采购388 辆)、“拳击手”装甲输送车(2 0 0 8 年起采购首批 1 9 0 辆)、“杜罗”3 多 用途车(2005 年采购 100 辆)、“野犬” 2(2004年55 辆,以后至少采购130辆) 和“鼬鼠”2(32 + 16 辆)空降战车。 陆军已采购15套“未来步兵”系统(每 套系统用于1个10人的步兵班),从2005 年起再采购145套;为大约80000名非步 兵的士兵采购“作战中的士兵”装备;研 制和采购敌我目标识别系统。此外,还将 改善重型装甲车辆(尤其是“黄鼠狼”步 兵战车和“豹”式主战坦克)的地雷防护。 德军计划总共改装70辆“豹”2a6主战坦 克,第1批先改装15辆,以应部队急需, 改装后的坦克命名为“豹”2a6m。2006年 之前还将陆续改装第2批(30辆)和第3 批(25辆)。此外,在2005年底以前,装 甲步兵部队将获得 74辆装有最佳地雷防 护的“黄鼠狼”1a5步兵战车。
由于德军到国外执行任务的次数不断 增多,士兵面临的危险也随之增加,保护 士兵的生命安全便提到重要位置。为此, 德军采取多项措施,以提高部队的防护能 力。例如,为了提高部队(尤其是在境外 执行任务的部队)的防护能力,德军实施 了一项“有防护输送车”计划,该计划包 括5种车型:“蒙犭”式特种部队行动用车、 multi a(3带车辆防护设备的,带有防护 集装箱的用于输送人员的)“、杜罗”中型 输送车、“野犬”2全防护输送车和带特种 防护装置的“狼”式越野车(宪兵部队需 91 辆)。在这5 种车装备部队之后,部队 的防护能力将大大提高。
从上述装备采购和改装计划可以看 出,德军越来越重视全军的整体作战能 力,不再突出强调某单一军种的作战能 力。正是由于德军在这6种能力方面不同 程度地存在着欠缺和不足,而这6种能力 又是互相作用的,相互制约的,所以他们 首先从提升这6种能力入手,意欲全力打 造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终实现整体作战 能力的全面提高。陆军当然也要为实现这 一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