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死亡峡谷:60公里地磁异常.驴友闯黑竹沟失联4天

[复制链接]
查看: 1415|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6 0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DKTank 于 2016-4-26 02:00 编辑 7 p* d( [) h6 i$ W

& x: K1 x) X3 T9 l0 k超级无敌任意门:http://news.qq.com/a/20160425/040595.htm?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t/ o6 o2 w0 \  `; Q# M7 W6 Z
0 U! G- ]! z" c' _4 G' T4 {
http://news.qq.com/a/20150831/013471.htm

0 }9 O- {3 X& i
0 E3 J4 b1 R* q7 `; w8 T
6 o: e! b: W+ s7 Y/ @* Q
  景区监控显示,27日李明山冒雨开始探险,此后音讯全无。
0 M! [* V" M% I! i* u
: L; i& p- \+ g4 X; F$ A
  景区停车场发现李明山的面包车。
  {9 i3 o* D5 X3 I/ R) G' s( @7 W; k
  8月30日,25岁重庆小伙李明山在峨边黑竹沟失联已是第4天。28日接到家属报警后,景区立即组织了搜寻,并在29日、30日加大了力度,但一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 M6 O7 X# p) P9 b  |! N  家人说,李明山一直对探险充满好奇,但没有探险的经历,此次出门之前亦毫无征兆。“希望他能平安回来。”妻子廖小丹说,3岁5个月的女儿和1岁7个月的儿子,这两天一直在嚷着找“爸爸”。0 t0 p9 t. |: S+ E6 E
& s$ q' h0 V2 H( g
  失踪驴友:喜欢探险,却从无探险经历2 w* b: ~. `) S; Y, f  h

8 A6 z2 k) E: v  “想都想不到,他会一个人来这种地方。”在父亲李祖六的印象中,儿子特别喜欢看动物类、探险类、逃生类的电视节目,但他从来没有真正去探过险,也没有跟家人说过要去探险,“他不辞而别,可能是怕我们知道了不要他来。像这么危险的事情,如果我们事先知道了,肯定不得让他来!”5 T; m+ l6 A% I1 i
  廖小丹说,丈夫性格有些内向,心里有事也很少和家人说。现在回想起来,丈夫这次出来是有准备的,除了近期在网上搜索了解黑竹沟外,他还在网上找过治疗被蛇咬伤的草药。“但除了网上找的这些,其他方面就没什么经验了。”看过景区监控录像的截图后,廖小丹用肯定的语气说:“他穿的衣服,背的双肩包,都是出门后才去买的,以前家里根本没有户外装备。”
- V9 T& u* E" H' `* Y9 ~  因为要守超市,还要带3岁5个月大的女儿、1岁7个月大的儿子,廖小丹没有和亲友们一起到黑竹沟寻找丈夫。“老公和公公没在,家里都忙不过来了。”廖小丹说,女儿和儿子这两天也一直嚷着找“爸爸”。
6 b: ]3 h/ F' q  不辞而别8 F& W/ o" i2 ^0 F# v$ \) @
9 j( F9 }# n5 m1 s/ M$ |# }+ v
  说去店里守夜 不告而别

4 \0 J; V" U, ]3 N, y
) D2 p) X6 W; I" W$ s
  李明山一家是重庆开县人,2009年全家搬到德阳,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附近开了间小超市。“我和他爸爸住在铺子上,主要守上午和晚上,他们小两口守下午。”母亲廖代坤说,儿子和儿媳一家,住在离超市约50米外的出租房里。8月25日下午,父亲李祖六给李明山说,26日自己要去考驾照,教练一早就要来接,“喊他早上7点多到店里守到,他还答应了。”
6 j' a6 D2 c" u- [  i0 I5 o  “实际上,他当天晚上就走了。”妻子廖小丹说,25日晚上8点多,丈夫就出了门,扔了一句“我下去了”。廖小丹以为是去超市守夜了,因为他隔三差五就会守一次,所以也没有多问。直到26日早上,驾校教练来接李祖六,他忙去出租房叫儿子,才发现李明山头天晚上就出了门,但根本没有去过超市。/ A* H) r7 N4 \+ x0 Q& f
  和李明山一起不见的,还有家里那辆德阳牌照的面包车。“开始我们还侥幸地想,是不是一大早拉水果去了。”直到26日中午,依然没有李明山的消息,一家人开始慌了。
) |& q% d- {$ Y5 m# Q3 r, T
7 h  M2 j9 n! b9 g3 ~9 M9 w# n1 q: x& f  家人寻踪* T2 s( u' o5 m4 f9 s

; ]  G0 I  `6 [2 ?$ l  查上网痕迹 发现在黑竹沟

3 Y2 D* Q" w. a' r: a* d& V: V! ?, g7 t2 {  n
  从26日早上开始,家人轮番和李明山联系,手机打通却没有人接,发短信过去却没人回。下午1点多,妹妹李小丽收到哥哥发来的短信:“我去探险了。”# |+ b3 y) @  M0 i! t8 N3 H! r# Z
  “只有几个字,没说去哪里,没说和谁去,也没说好久回来。”廖小丹随即打电话过去,依然没有接听,发短信也没回。接下来的时间里,几十个电话、几十条短信都如泥牛入海。27日中午,李明山的手机已打不通了。
7 i3 ^6 G8 \  Z1 [+ V! [1 l$ [. w1 m9 p  电话联系的同时,廖小丹试图从家里的电脑上寻找蛛丝马迹。“可能去了黑竹沟。”廖小丹发现,浏览器搜索栏里,近期搜索热词是“黑竹沟”。8月20日的一段QQ聊天记录中,丈夫在邀请一名网友同去黑竹沟。8月28日,听说李明山可能去黑竹沟后,堂弟李桃东忽然想起,李明山几个月前就问他,要不要一起去黑竹沟探险,“当时我满口答应,喊他去的时候喊我,但他没喊我就自己去了。”4 t- N& ]' A+ d& Z" e; y: F
  到8月28日下午5点多,李明山还是没有消息。“怎么还没探完险?真去了黑竹沟吗?”廖小丹上网查了黑竹沟景区电话,打过去说了自己的担忧。没多久,景区方面回电说,在停车场找到了李明山的面包车。
7 f3 ?2 h) L9 N% I5 M
% q8 i4 V: [8 }- \( z! Q. f  景区搜救
3 U4 ?& b# \' N4 m8 I
" l- u/ U4 d" P  进山找了3天 却毫无线索4 ?3 f% L  o9 P4 q
8 |2 U, n8 A4 [, n6 N
  家人决定,不管什么情况,都到黑竹沟去看看。28日晚,父亲李祖六带着弟弟、侄儿和女婿连夜出发了。“29日上午9点左右就赶到景区了。”李祖六说,他们去停车场看了,果然停着家里的面包车。又看了景区的监控录像,上面显示27日早上8时40分许,李明山驾车进入景区,在停车场停好车后,徒步进入了景区,“打着伞,背着一个双肩包,我一眼就认出了他。”5 S9 J, q9 Y, @( J
  “28日下午,接到家属的电话后,我们就开始了搜寻。”黑竹沟景区相关人士说,特别是找到李明山的车后,景区工作人员连夜进山搜寻,一直进行到当晚11点多。29日一早,景区又组织约10人,分成两队进山搜寻,一组从沟口经蜂巢岩到石门关,一组从沟口经荣宏得到石门关。到30日,搜寻人数增加到约20人,分成了4支队伍进山搜寻,其中两名家属也随队进了山,“去得最远的一队,往返至少需要3天时间。”* c7 D* z) E6 v3 s
  遗憾的是,截至8月30日下午4点,尚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以沟口为中心,搜寻半径达到3天的路程。”景区相关人士说,尽管搜寻力度很大,但目前黑竹沟是雨季,植被尤为繁茂,所以难度很大。, Y, X  U( q9 f/ h( D( a: T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图片由家属提供8 r/ w4 J6 c% u3 v" b/ P! ]% O, T2 p

1 @+ H  i' ]* t, F0 Q3 l1 d0 t/ J  新闻链接
+ m# f) j3 i6 d+ S- h1 D' X" T
( t' p+ w4 @5 [1 Y  V  一年前两人黑竹沟身亡 一名驴友至今下落不明$ `" {/ V+ n* y# M) p
) b) @# ~, R" S" a- J" J3 E
  以“中国百慕大”闻名的黑竹沟一直充满了神秘,其最近的一次驴友失联事件距今仅过去1年时间。
9 L* L6 Z3 m8 x/ }0 ]# K( o  2014年8月16日,通过探险QQ群互相邀约,5名驴友进入黑竹沟探险,其中3人于8月20日下午失联,仅有两人平安脱险。9月6日,峨边县相关部门开始组织搜救。9月18日,搜救人员找到了其中一名失联驴友李政伟的遗体。10月7日,失联驴友蔡金国的遗体也被搜救人员发现。发现两人遗体的地方,相隔只有几百米远,均位于黑竹沟内最神秘的罗索依达区域。
5 a+ g2 _/ F  G: D  d  “搜救3名失联驴友,峨边县有关各方共耗资70多万元。”黑竹沟景区相关人士说,时至今日,当时最后一名失踪驴友、探险QQ群群主李静依然不知所终。
4 P( X1 _4 j# J0 p

$ l- ]7 j" L( y3 }# F, P
  神秘黑竹沟
  黑竹沟地磁课题研究成果发布,地磁异常可解释指南针等失灵现象
  60公里地磁异常带 可解释指南针失灵
  
: A7 t' K! f- h& A+ N
专家组在探测( r1 b6 P$ c" F
: ]* L0 N% l: g
  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处神秘之地——黑竹沟。无论是人还是牲口,只要靠近沟内一个叫石门关的地方,都有去无回。消失于此的,有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人,**某测绘队3名战士,还有专家用于测试的4只信鸽……, \0 f: i4 G! t6 A! o* \
  黑竹沟位于北纬30°,这条纬线,充满了太多的谜题。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令人费解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神秘失踪事件代名词的百慕大……4 G/ d# P% }0 z
  黑竹沟内发生的“诡异”事件,是否也与这条神秘纬线有关?屡屡“吃人”的石门关,究竟有怎样的魔力?经过两年多的研究,黑竹沟地磁课题的专家学者发现,这里有一条长达60公里的地磁异常带。然而,这一发现,只是探秘之路的开始——神秘黑竹沟神秘依然。4 Z7 X. s& T: s
  近日,黑竹沟地磁课题研究成果发布,地磁异常可解释指南针等失灵现象
( g3 ?# M# C, \  在四川盆地西南,密林深处蕴藏着一块神秘之地“黑竹沟”,当地乡名:斯豁,即死亡之谷。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之“谜”,诸如指南针失灵、人畜失踪等神秘事件,加之正好地处北纬30°,曾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直至今日,它仍有无尽的谜团未解,神秘依然。

7 b# w7 I7 u, G% L  H5 ]* p$ N9 O7 G- z  s- B: x9 g3 Q) b
  黑竹沟六大未解之谜之首
1 Y- K" Z( b# D1 ?- A2 l$ U, \: {; K: h. A+ e5 J2 P
  失踪之谜“吞人”都在石门关
$ X8 H, v; h/ p" O% X0 [; y
  M0 U! K4 ^' G) `
  在网络上,“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被列为黑竹沟六大未解之谜之首。/ Q& Q2 A1 F2 Q  N; {1 Q8 b1 Z$ R
  1950年年初,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不信黑竹沟“吞人”这个邪,仗着武器精良,准备穿越黑竹沟逃窜,最终无一生还。
# t8 Y8 Q! {9 A0 t" D$ T" O* \  1977年,四川森勘一大队到黑竹沟勘测。两位技术员带着馒头前往山头,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搜救了一个多月,只找到他们包裹馒头用的纸。
3 i# d- k1 o6 w* I  1995年,**测绘兵某部的三名战士,取道黑竹沟运粮,同样神秘失踪。部队出动两个排寻找,只在溪水边,发现了他们携带的两支步枪。/ L& b9 d; x/ l" S1 A+ C6 N/ C* G
  几十年后,这样的事情仍在发生。, o! l8 p9 W3 u2 l3 ^0 p
  2014年8月16日,5名驴友进入黑竹沟探险。4天后,3人神秘失联。搜救人员只找到其中两人的遗体,均位于黑竹沟内最神秘的罗索依达区域。1 \8 m3 Q8 |- p2 e* u9 {- F( v
  2015年8月,重庆小伙李明山也在黑竹沟景区内失联,至今仍无音讯。
! O# I$ h) `0 Q. ?% b  巧的是,几十年前,发现裹馒头的纸和步枪的地方,隔得不远,都在石门关。罗索依达区域,也离石门关不远。
1 J: p  O9 c9 T5 {1 \+ [' N) t9 J9 ^7 s

# m* t3 V  T9 G; p' E8 X! a  信鸽失踪指南针失灵# e2 h0 _4 M0 q0 n9 N. N8 J
0 x- x' y3 x7 h* N3 C3 w- J
  这个叫石门关的地方,是黑竹沟腹地的一个峡口,传有“猎犬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说法。
  {$ R( U" C, ^7 ^. B  而据黑竹沟景区管委会主任郭云城介绍,黑竹沟植被茂密,地形险要,已开发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未开发的地方,尤其是石门关一带,有很多暗河或者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然而,地形复杂,却不能解释发生在这里的一桩桩“怪异事件”:; }+ U: N/ m0 V9 s8 i! w/ I
  2007年,央视10套《走进科学》栏目到黑竹沟拍摄《北纬30°》系列节目。拍摄组精心挑选了4只品种优良的信鸽到沟口景区放飞,这4只从未迷路的信鸽,却再也没有飞回来。川南林业局工作人员到沟内勘测,下午6点过,林间弥漫着大雾,工作人员只能靠着指南针前行。然而,走来走去,却一直在一个地方打转——随身携带的七八个指南针,同时失灵了。' i3 `/ @: ^4 x; G6 f
  早些年,有电视台记者进入黑竹沟拍摄,奇怪的是才充满电的摄像机,突然没电了,怎么也打不开,而离开后则一切又恢复正常。
) O8 B4 I0 F$ l0 ?# i

1 S5 p9 _+ K/ W6 S, U  探秘黑竹沟
  \8 U! t/ G9 v! i- x" O) o# D/ U  ~
  这个人畜神秘失踪的死亡地带,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危险和秘密?从2014年开始,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就组织成都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专家学者,对黑竹沟地磁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探索,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 `) p5 w+ N# H
1 Q4 B8 C0 t' P) g  60公里地磁异常带可解释指南针失灵% |! o' P4 r, A/ B7 O0 |. o
6 T# a/ }: c2 T  x- q
  发现地磁异常
* Q+ x7 h4 w# n0 m# ^

9 A5 M& h3 Y) m  z& L" v+ \) D  在2014年之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实地探测出黑竹沟存在地磁异常——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8 n+ Q% f# t. j# e8 t6 X! F3 i6 E

0 \9 Y: ~2 b* f! f+ J  黑竹沟存在其他磁场
& |  ]+ b* O/ u- d, y+ Q
% |& U9 a0 M- x6 B4 n" t  在此之前,就有专家对黑竹沟内的磁场进行过测验。几年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在沟口,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300纳特。+ v/ K( t0 ?+ O6 ?7 a; d
  我们知道,地球本身就有磁场,这个磁场随着地理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往两边走,越靠近两极磁场越强。黑竹沟位于北纬30°这条中低纬度线附近,地球磁场应该在50000纳特左右。也就是说,此时,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属于正常范围。) a- _1 n0 X- ?8 i* e
  继续往里走,依旧未见异常。然而,当进入石门关后,怪事发生了。在GPS的指引下,往南走了两公里,李才明此时发现,子午测量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500纳特。在北半球,越往南走,就离赤道越近,磁场应该越弱,怎么这里却反过来了呢?/ I# q" \7 z& ^: r6 [$ m
  而这恰恰证明了专家们的猜想:黑竹沟内存在地磁异常——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0 C9 X' ~1 Y. t0 @/ Y

5 r5 q5 V9 C) S  指南针最大偏转20°: x9 M) C0 I' W* _1 P: T8 l

$ ?7 ~" O/ w, B7 X1 k  这异常的磁场是从哪里来的?目之所及,除了茂密的植被,就是高耸入云的岩石。李才明拿出磁针,沿着一个方向走去,然而,磁针却发生了偏转,越靠近岩石,偏转越明显。原来,这不起眼的岩石,是有磁性的。; H: i4 H* Z+ R7 G
  经验判断加上采样鉴定,岩石的身份得以确定——玄武岩。
; _5 r  V, O7 @* `5 ]  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变冷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含铁量高。石门关存在着大量玄武岩,它们各自释放磁性形成了磁场,并对原本的地球磁场产生了干扰。这样一来,指南针就“失灵”了。' `: P- [* s  z+ l- G# v1 M: z; V
  不同的玄武岩,含铁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因此,有的磁场强,有的磁场弱,因此,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角度也不一样,最大偏转了20°。
3 e' S& H/ |8 t3 n$ O" U  这些磁场,让指南针不再靠谱,靠它找方向怎能不迷路?/ D. _# Z) U% v, J& L6 S" C, A' F
  探明异常带
! h7 k+ a3 E& w+ Y, H7 ?  从2014年开始,历时两年,专家组四次深入黑竹沟腹地,探测出黑竹沟这条地磁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 G5 A( G4 U8 ^, H
  专家组四次深入黑竹沟腹地,探测出黑竹沟这条地磁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

) ]. K, c- W8 D0 l8 l& [
: g' z5 l+ l( {; \  借助无人机4入黑竹沟
' k% _5 X. Q7 v' c: [- L4 Q5 ?7 Q  b8 A: |
  那么,黑竹沟内存在异常磁场的区域有多大?异常磁场最强的地方在哪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专家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实地探测,甚至借助了无人机。5 U" J/ O0 I+ ]! \; }: N
  为了确定异常磁场的区域,由十多个专家组成的团队,4次深入黑竹沟腹地。
" h( d: e* I8 O9 i0 |* d# U: j  从住地到黑竹沟景区腹地,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车开到中途时就没路了,只能“甩火腿”。进沟前,得做充足的准备,除了GPS、卫星电话,还必须要有当地彝族人带路。6 Y( ~& B$ G4 L  i
  2015年11月底,黑竹沟已进入深秋,下午四五点,沟里就开始起雾。这是一行人第四次来到石门关。这里,几乎都是原始森林,在当地彝族人的带领下,专家们沿着一条早前伐木工人运送木头到碎石路前行。
' M5 q! F6 B% _% D3 Y) t  宽不过1米的小路,没有护栏,旁边可能就是悬崖,专家们拿着仪器,边走边测。" N8 d/ ]" @- [& F2 `" a
  一些地方长满植被,一些地方是悬崖峭壁,人去不了,这时,无人机就上场了。2 a6 j! X# l! j- x
  无人机按照设定好路线飞行,上面绑着的磁通门磁力仪,实时地记录着各个点位的磁场大小。由于这种小型无人机,每20分钟就需要换电池,因此,一次设定的路程不能太远,不然就飞不回来了。每条路线都要飞两遍,磁通门磁力仪测到异常后,还需要换成光泵磁力仪进行进一步确认。
) M% R& t5 e; R5 {9 P  无人机在上空来回飞,一点一点地探索着这一片神秘的土地。
% G4 o; F/ T6 t3 {
; V# L* R$ D/ ]) A; _
  探明60公里异常带+ {3 d' c( d1 `

0 T+ R$ Y' C1 o  s- d2 y4 a  w* S  历时两年,专家们终于摸清了地磁异常点的分布,并从上万平方公里的航磁资料中,整理勾勒出了存在于景区的地磁异常带。
; j7 a! i, D2 Q5 V$ N- Z  就在几天前,黑竹沟地磁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这条地磁异常带,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V2 Y7 r0 n0 z$ ^# C; F
  经探测发现,这条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覆盖石门关-荣宏得-罗索伊达一线。从地表调查来看,该异常带几乎与浅表出露的玄武岩体或岩脉重合。这也印证了此前的猜想:带有磁性的玄武岩导致黑竹沟存在异常磁场。
  f( H+ q' t3 O" B; F/ W3 K  在这条异常带上,各个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专家发现,在景区核心区域,马鞍山-草甸一线,地磁异常点分布更加密集,异常幅度大多集中在500纳特左右,局部可达数千纳特,尤其在石门关玄武岩区,地表测量的差异值甚至达到4000纳特。( Y7 Q4 B/ x4 i* T4 O# l
  而在景区沟口附近,以及东南部大小杜鹃池,无人机测量的差异值大多集中在数百纳特,相比马鞍山-草甸一线,要小得多。

1 m# }) v* m6 h) T  _) i* }9 Q: E9 @0 y, N$ ], M* c9 L+ j
  众谜题待解
% O4 ]1 B! s1 S$ a. z( Q5 D5 F% l$ C
' E0 s) {4 L0 h1 x" j" ^8 Z# m  地磁异常带的探明,并没有完全揭开黑竹沟的神秘面纱,反而引出了更多的疑问。
8 _- b! M# b( o7 u8 h& L4 H5 D/ S8 U  j$ b% ~) Y
  致地磁异常的玄武岩从哪来?5 K9 N* w  m& R/ o5 f7 b
, K/ m! J& K" I% `" S
  地磁异常带的发现,并没有完全揭开黑竹沟的神秘面纱,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了更多的疑问。" E; |8 m! _( I0 O- Y- c; p% s. B+ y
  这条地磁异常带,还有很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秘密——这些玄武岩是何时产生的?在如此长一段时间内,它经历过哪些地质变化?为何石门关的玄武岩含铁量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这些玄武岩的磁性最高能够达到多大?$ s  R& g" E& [  E( {! a
  专家表示,根据无人机测量出的地磁异常,与山脊相对应,与晚二叠地层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地质图上看,黑竹沟至少受东西、南北两期构造作用,“可能是晚期南北构造作用,将原本埋在地下的二叠系地层抬升到浅地表。”- o% U: {# y4 [
  而这些,目前都还仅仅只是猜想。专家们将继续走进黑竹沟,对玄武岩大量采样分析,以期还原神秘黑竹沟的“前世今生”。
9 R" i* f4 b; y% b+ K- @. |0 j  地磁异常不能说明的谜题
- U0 a$ h+ N9 y$ U  此外,这条地磁异常带并不能解释在黑竹沟发生的一切,比如失踪之谜。
: _7 j' r# a- M* Y& e) n' w! J  除了地球磁场,信鸽找路的办法可能还有多种,为何那4只信鸽就此失踪?如果说,过去人们得靠指南针指路,但现在有了更高级的GPS后,为什么还是有驴友迷失黑竹沟?8 C) w7 D/ {7 w5 c0 {
  难道,这地磁异常会影响信鸽和人对方向的判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表示,由于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而现有的证据数量有限。磁场究竟是否对人体产生影响?要达到多大强度才有影响?这还需要更大规模,高质量的证据作更深入的研究。
6 k6 t0 ^% ?( U2 Q2 e1 n7 s' C  在此次考察的过程中,专家们还注意到,黑竹沟内的植被群落有带状的分布趋势,这与地磁异常是否有关系呢?
# o7 M" j+ x9 g0 P0 f. F( ^* [  云雾缭绕的黑竹沟,还有很多谜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
. t) Q, V0 b1 g0 d. X" J. C, X9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