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过《大刀》,心情很激动啊

[复制链接]
楼主: 豹司令
41
发表于 2007-11-19 21:12 | 只看该作者
不想发表什么了。
不过日本刀不是应该缘自中国的唐大刀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7-11-19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国产连续剧我觉得一直丢在两点上,不重视细节,第二就是主体思想表现过于生硬。
不过别的,除了角们,那些NPC也太不转业了吧...

跑龙套的NPC也是演员!啥时候到重视他们了,国产连续剧就有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7-11-19 21:3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小兵穿的啥马甲,此类电视剧很少看,不如看书理解的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7-11-20 03:27 | 只看该作者
看不下去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如YY孙悟空大战日本兵~~~

[ 本帖最后由 ben 于 2007-11-20 03: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7-11-20 16:56 | 只看该作者
转两则超大上看到的

宣传版:
    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歼敌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中国大刀凛凛生威。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实版:
    长城抗战的时候,以大兵力猛攻一个只有六十余人的山炮中队,而且该部只有三门山炮,两挺轻机枪,十二枝步枪,西北军屡次突至山炮阵地面前,然后立即被日军用刺刀打垮,最后以死伤数百人的代价换取日军这个山炮中队虽然伤亡过半但仍能固守阵地。可二十九军战后却把这个战斗吹成用白兵战全歼日军两个山炮中队。大刀队战果:日军山炮中队,63人中伤亡35人;日军骑兵讨伐队,阵亡二人,战伤死1人,负伤约20人……

长城抗战最终是以日军兵临城下,国民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收场的,所以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的那次偶然的胜利就更显珍贵,于是全国的主流媒体开始连篇累牍的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手中的大刀也愈加神奇了。当时《申报》的一位名记竟然写文章说:日军专门制作了一种铁项圈套在脖子上以防大刀夜袭。曾担任长城抗战中方副帅的黄绍宏将军质问《申报》的总经理史量才如此“义和团”式的夸张宣传于抗战有何益处,史说没有先进的素材可供宣传所以只能宣传大刀了。结果就有了上海的知识界妇女们不远千里来慰问“天下无敌”的二十九军,与“威力无比”的大刀合影。在以杜黑为代表的西方军事精英们讨论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的时候,在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将军们已经提出装甲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可以作为独立的力量而非步兵的附庸的时候,中国的媒体上却充斥着乞丐杀敌、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国,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报道。《塘沽协定》签署后,中央军被迫撤出华北,二十九军要独立承担保卫古都的重任,它已经扩编为十万人,经费也不再捉襟见肘,但将军们仍不愿让士兵扔掉手中的大刀。37年的初夏,战争一触即发,日军公然在长安街上进行步坦协同的巷战演习,二十九军的回应是派一队士兵在日本兵营前耍大刀,当时的国内媒体纷纷喝彩,“七七事变”之后,戴碟形钢盔、穿灰军装、足登布鞋,背被长穗大刀挺立芦沟桥头的士兵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人民对这支劲旅寄予厚望,日军不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吗?!7月27日日军向二十九军发起总攻,一名**北平的东北学生在目睹前线的惨状后自杀,大刀的神话就要破碎了!28日,北平南苑第二十九军军部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守军战死5000人以上,在南苑军营军训的近千名北平学生也大部殉国。宋哲元军长于29日离开北平,退往保定,第二十九军驻北平部队也陆续经门头沟撤退,北平沦陷。


觉得相关史实说错了的,尽管拍砖。

37年,国民被当成SB耍,现在已经07年了,不仅自己甘当SB,还臆想日本人也是SB。为了让自己的SB片子有卖点,专门设计一场SB对SB的惊天大碰撞,钢刀大对决。
专拿国民爱国热情开涮。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0 17: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7-11-20 17:28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教育不是普及了吗?

遇到问题,多用自己的眼睛,少用耳朵。红色教育固然是政府需要,不过如果自己在家YY,闭门造车,当个啊Q一样的人物,是不是有“拿红片当A片”的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7-11-20 17:41 | 只看该作者
超大转来的还是算了
除了左粪就是右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7-11-20 18:50 | 只看该作者
真有你的,早就提前打招呼说错了可以指正。
还是被你一句人品有问题所以话不可信给打发了
这样驳人真轻松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11-21 12:4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东西连驳都懒得驳了

超大上要么是1团国军打死好几万日本兵
要么就是几十个日本兵追着一个师国军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7-11-21 13:09 | 只看该作者
是哦。你嘴巴里出来的历史最公正。俺被愤愤教的无知,现请您赐教:37的7月发生过什么,当年的报纸做过怎样的宣传。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3: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7-11-21 14:21 | 只看该作者
唉,要是一部片子能够引起对真实历史的探求,也算很不错了。

感谢bullfighter的转贴,LZ和你的讨论也很精彩。

[ 本帖最后由 xjym2002 于 2007-11-21 14: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7-11-21 15:1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鼓舞士气而向后方过分吹嘘大刀的恶果最终由前线来承担,后方一些捐献为了省时间,直接把捐了的钱物买了大刀往前线送去,而当时前线最需要的是子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7-11-21 16: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3:09 发表
是哦。你嘴巴里出来的历史最公正。俺被愤愤教的无知,现请您赐教:37的7月发生过什么,当年的报纸做过怎样的宣传。


你仔细看哦,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我不清楚的东西我可以不说,但是我不会胡说

还是那句话,懒得辩
中国军队装备大刀很大程度的原因是重装备质量和数量不如对手
大量依靠轻武器和白刃战,而且刺刀产量不够质量也一般,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把大刀
夸大大刀作用的事情是有的,但是大刀仍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神化大刀的作用是左粪,抹煞就是右粪,都一样

至于文章那些所谓的例子,《申报》报道是哪一期哪一版啊?史料出自何处?那个什么日本山炮中队番号是什么,战史资料出自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7-11-21 18: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我重点是说《大刀队》在夸张刀的作用。我反感的是这种夸大。以及为了特意体现大刀,臆想日军有个神刀队。
我没有反感大刀以及大刀队的历史存在。为了证明这种夸大是在胡扯,我引用了我能找到的史料。我不敢肯定我找到的一定是对的。所以说可以拍砖。但是我希望就史实拍。

第二,当年的媒体有没有夸大,我的确不知道。我认为是细枝末节(你要认为我在逃避辩论也行)。我想知道的重点是,引文中的那一段红字,是真是假。只要二十九的确回报日军的步坦协同演习的方式是舞大刀,那么这就是中国人夸大大刀的作用。至于媒体怎么夸大已经无关紧要了。没有媒体宣传,老百姓自己会看。当看到中国军队气势昂扬的面对枪炮舞大刀,他们一定会以为中国人手中的刀比日本人的枪炮的杀人效率更高。这就是被当SB耍。要不要媒体参与都无所谓了

三,所以,请你就该点是否真实加以讨论。当年有没有发生日军在大街上的演习。二十九军到底有没有到日军军营门口耍大刀。你只要能证明这两点没发生过,是想抹煞大刀功能的右愤捏造诬蔑。我自己删贴。我还杀到超大去骂他们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9: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7-11-21 19: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8:51 发表
三,所以,请你就该点是否真实加以讨论。当年有没有发生日军在大街上的演习。二十九军到底有没有到日军军营门口耍大刀。你只要能证明这两点没发生过,是想抹煞大刀功能的右愤捏造诬蔑。我自己删贴。我还杀到超大去骂他们


首先,既然是你转的,应该是你回答别人的质疑,就像当年丁总碰上有人质疑他有真铁,自己抱着真家伙坐马桶上拍张照片所有人就闭嘴了,他可没有说“既然你不信,拿出证据来说我没有”
其次,发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待
骂超大有什么用,要骂早就骂了,都轮不到你,那种东西大家都是看看就算了,也就一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7-11-21 19:31 | 只看该作者
“神化大刀的作用是左粪,抹煞就是右粪,都一样"

这么说大刀的导演是左粪了?

波兰的骑兵对德军的坦克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抹煞波兰骑兵的作用就是波兰的右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7-11-21 19:39 | 只看该作者
封封封。我主动闭嘴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9: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7-11-21 1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9:39 发表
丁总怎么办是他的自由。拍照是可行的
不过37年的事情,我翻不到照片。无非就是翻到另外一段文字,你到时候又会说什么咧?
我好歹还是引用一段材料,你一上来就是某人人品不好,所以肯定是错的。
我先请你证明 ...


这都哪跟哪啊
算了算了,不跟你扯了,我也说了懒得辩
你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我人品不好行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7-11-21 2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jym2002 于 2007-11-21 19:31 发表
“神化大刀的作用是左粪,抹煞就是右粪,都一样"

这么说大刀的导演是左粪了?

波兰的骑兵对德军的坦克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抹煞波兰骑兵的作用就是波兰的右粪。


大刀的导演不是左粪,而是YY

当年波兰骑兵其实是骑兵到战场,下马去打仗的。骑着马神通地向坦克冲锋已经被YY很多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7-11-21 23:21 | 只看该作者
这片子不错呀,看看挺有意思的,两个主人公数场对决还是比较精彩的

我看了电视不过瘾,特地买了套盘来看的。灭哈哈哈哈哈.............一看看到三、四点也是有的。

故事并没有离大谱,29军的大刀确实拼不过小日本的机枪大炮,但用大刀的人敢于用生命捍卫国家和军人的尊严本身就是值得敬佩的一件事,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7-11-21 23: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d_hui 于 2007-11-19 21:12 发表
不想发表什么了。
不过日本刀不是应该缘自中国的唐大刀吗。

wd_hui兄说的有据可考,呵呵。。。



今天介绍唐刀。

横刀,最初传到日本的唐刀,其刀形是直形的刀,发展到后来逐渐被日本人变为了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而现在的日本刀其刀形在刀身上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

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大刀”。横刀,为双手刀,是在汉朝的“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研制的,去掉了在汉朝常见的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使其变为可以双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基本形状和现在的“日本刀”很象,但唐朝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现在的常见的“日本刀”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唐朝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简单来说唐刀是直刃其他刀都是带弧度的这是最大的区别不过唐代晚期的一些唐刀也是有弧度的

折叠花纹钢~的刀身~现在订作一吧真正的唐刀要30~40天左右价格1000~8000的都有
日本刀直系血缘是唐刀,优点是锋利硬度高,缺点是成本高昂且不可修复

唐朝很多节度使就差点当唐刀弄到破产,唐之后就逐渐淘汰了。

也就适合战争规模小的日本使用,而且别让电影误导,似乎日本兵人手一刀似的,其实只有武士阶层才装备得起。而且日本资源少,盔甲材料都是竹木结构为主,就算将军所用高档货也只是关键部位包铁皮而已,对武士刀损耗较小。

所以实际上倭刀和中国剑差不多,中看不中用,基本上一场战斗下来就报废了。还是大刀片更适合实战。价格便宜量又足,报废了就回炉也无所谓,真正大战场上最使用还是厚大砍刀。

日本刀基本上和花剑一样,单打独斗用还行,想上战场,准备50把备用吧。基本上在万历朝鲜战场上,日本刀碰到明朝的砍刀队,是连刀带人一块被砍断,当时装备的砍刀重量12KG.日本刀的重量在0.8~1.2KG之间

唐刀有四制,为中国唐朝时期军队所装备刀制的合称。

《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
横刀: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于隋。《唐律疏议》卷八卫禁律“诸宿卫者兵仗不得远身”〔疏〕议曰:兵仗者,谓横刀常带;其甲、矟、弓、箭之类,有时应执著者并不得远身。宿卫时,“横刀常带”,故而高宗对为千牛卫将军的王及善说:“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可见横刀为宿卫官兵的主要兵仗。府兵战士自备横刀,宿卫时常佩横刀,唐横刀是兵土普遍所佩之刀。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年(开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内诸司卫所管羽仪法物数内,有陌刀利器等……其诸司卫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请纳在军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请给仪刀。可见陌刀不是羽仪法物,而是利器。

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且短柄。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中国唐刀,德国的开山刀,都可以说是刀中极品,只是正宗的少见,特别是唐刀,天下少找卖家,只能托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来特别打造.日本的倭刀与唐刀外形极象,怎么形成的不用再说,日本有几样东西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

唐朝时发展出新的刀型,刀首无环,柄部以木夹裹铁茎,外缠丝绳,刀首包裹金属饰件,刀柄与鞘均镶金刊嵌玉、裹以鲛革,装饰华丽非常,日本称之为「唐样大刀」,至今正仓院中仍有同一型式的传世品可供参考,日本人在精心模仿之後,以此为基础而发展出後来的武士刀。

除了短柄长刀之外,唐代还有一种长柄的刀,长一丈(约三米),称为「陌刀」,威力极强,步兵持之以横向密集队形列於阵前,「如墙而进」,但唐以後就未见使用的记载了。

两把刀都是唐朝八世纪中国制的宝刀,当时运到日本,现藏日本皇宫拥有的正仓院。

第二把刀装的白刃(下图七),这把刀是高造、直刃文;日本刀的制法如夹钢和包钢、切刃造和高造、用烧土来淬刃和造刃文、反复锻打都是中国发明而流传到日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7-11-21 23:46 | 只看该作者
29的大刀书和形意门也有颇深的渊源。呵呵。

为啥看到国产连续剧的时候就像看旁边的NPC演得怎么样,而且每次看完都很不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7-11-21 2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izzarz 于 2007-11-21 23:46 发表
29的大刀书和形意门也有颇深的渊源。呵呵。

为啥看到国产连续剧的时候就像看旁边的NPC演得怎么样,而且每次看完都很不爽...


国产电视剧里的NPC就没让人爽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7-11-21 23: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ctv7789 于 2007-11-21 23:48 发表
国产电视剧里的NPC就没让人爽过~~~~

此剧看点也在她,灭哈哈哈哈哈.............演的不错,偶很喜欢,灭哈哈哈哈哈.............





http://ent.sina.com.cn/v/m/2006-07-26/16461173730.html  此剧片花

[ 本帖最后由 神狙手 于 2007-11-22 00: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7-11-22 02: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MM在《狼毒花》也有出场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7-11-22 1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boy 于 2007-11-21 21:53 发表


大刀的导演不是左粪,而是YY

当年波兰骑兵其实是骑兵到战场,下马去打仗的。骑着马神通地向坦克冲锋已经被YY很多年了


波兰骑兵冲坦克,最早是在多年前的一本军事杂志上读到的,好像是《世界军事》。

今天查了查,大多资料记载波兰骑兵在39年已经被改装成“骑马的步兵”,类似更先进的摩托化步兵,只是行军时骑马罢了。少数保留的骑兵也只是作为机动部队,而不是冲锋用。

马刀砍坦克的渊源?原来来自于纳粹德国的记载。纳粹宣传机器的灵感甚至来源于一次波兰骑兵成功的阻击。

回到《大刀》,片子其实还是很好看的,只要不当真就是了。

[ 本帖最后由 xjym2002 于 2007-11-22 10: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7-11-22 11: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MM在狼毒花里,有句台词,快把我整死了!

她问于荣光:“你不是喜欢睡女人吗,那好,今天,今天你就睡我!”  此时,我刚好从电视前经过,一看屏幕明明是主旋律的东西呀,怎么这也说。。。。比晚上我PUB勾搭的邻桌醉酒MM,还要直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7-11-22 1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am 于 2007-11-22 02:09 发表
这个MM在《狼毒花》也有出场咧……


JAM姐什么眼神嘛,这个太丑鸟...

<狼毒花>里还是童蕾更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7-11-22 13:16 | 只看该作者
童蕾扎麻花辫的造型不漂亮,反正民国装都不好看,她的脸型要有刘海,象上面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7-11-22 18:14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开场效果做的很有味道灰色调很有视觉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7-11-22 18:56 | 只看该作者
我只说。。日本刀被太多日本媒体神话了。。。。
事实上中国的刀锻造技术从来没有落后于日本。。这个国内外都有专家研究过。。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cholars or collectors who claim that the Japanese sword is better than the Chinese sword. Period.

They say that the Japanese sword is better because of superior design through the use of:
1) forged and folded steel
2) forge-welded laminated construction
3) differential heat-treatment
4) the curvature of the blade that enhances cutting/slicing while minimizing stress/shock on the blade
5) a diamond-shaped ridged cross-section

My question is this: The Chinese had also made swords with the first 4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 are many Qing period Chinese sabers preserved today that also were made with all the 5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diamond-shaped ridged cross-section. So, what is this about the superiority in Japanese design??

If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uperior workmanship, then read what Philip Tom, a professional polisher and famous scholar on Chinese swords, has to say:


" Have you ever actually examined a Chinese version of a Japanese-style saber blade? I have handled a number of them over the years, and have restored the polish on a few. They vary somewhat in length, but are fairly similar, with stout shinogi-zukuri cross-sections (author's note -- shinogi-zukuri cross-sections refer to ridged cross-sections).........

The ones that I've polished date from the late 17th into the 18th century (author's note -- early and mid Qing period). Most are sanmei construction -- high carbon edge plate between two "cheeks" of well-forged lamellar steel, and the best one in my collection is of twist-core pattern weld (like the center of a Viking sword or Filipino kalis), with a stacked edge.

All are differentially heat treated, with edge hardness comparable to the range one would expect of something made in Japan. Resilience of the somewhat softer spine is quite good, also... These things compare quite favorably to the various Japanese blades which I've owned and restored. "


[ 本帖最后由 zchen 于 2007-11-22 02: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13:5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7-11-24 1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4 13:50 发表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请举例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7-11-24 14: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4 13:50 发表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问题是人家是钢帮硬正的胜了,拿自己打打趣不要紧,咱们的主旋律老是搞点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把戏,于事无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7-11-24 16: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d_hui 于 2007-11-19 21:12 发表
不想发表什么了。
不过日本刀不是应该缘自中国的唐大刀吗。

横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7-11-24 17:1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没人说不可以,关键是上面说了,要合乎逻辑,正剧有正剧的逻辑,YY也要有YY的逻辑,《虎口脱险》是YY、搞笑,可人家有道理可偱,没有把英军飞行员塑造成罗宾汉;《狼人》参合到二战里,但也有前因后果。上次讨论的某个二战游戏,出现了两个高科技BOSS,就被批得一钱不值,有同学说可以接受高难度,但不可以接受违背游戏逻辑的事情!

回到大刀,要说弘扬民族精神,大刀队有很多事迹可以表现,甚至虚构一个双方拼刺刀,国军不敌,忽然大刀队杀到,以少胜多,全歼日寇一个大队甚至旅团、师团的大捷,这就是合乎逻辑,在夸张了大刀队的功夫这个艺术加工后,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敌后武工队》等小说、《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电影,有没有YY?有没有夸张?肯定有,但地道战没有YY出制导导弹(那时也不知道咧),《地道战》并不能光靠地道把敌军全陷进去,李向阳拿双枪,可也不是“双枪老太婆”那样百发百中,也不是武艺高强,一个打一百个(反而很多80年代的港片就是有枪不用,空手打倒几十人。小孩子的时候看得很过瘾,长大之后就觉得特傻,《大刀》恰好就是这种感觉)
      《大刀》为了追求新、奇的效果,YY得过了份,直接跳到了为了主题而创造出一个新的兵种,最要命的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看起来是一部正剧,虚构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兵种,而且这个兵种是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的,同期的《狼毒花》虚构了一个充满匪气的八路,但没人质疑,因为这种人大大的有。而大刀里面的鬼子刀队,怎么看怎么别扭,最搞笑的是可能受了《亮剑》里的马甲的启发,这里也穿上马甲,这样就连小孩子都觉得不对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7-11-24 18:05 | 只看该作者
尽管当年的《地道战》很难说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我觉得起码没有“YY”,从来没有给我后来80年代中国的那种枪战片的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7-11-24 2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am 于 2007-11-24 17:18 发表
大刀里面的鬼子刀队,怎么看怎么别扭,最搞笑的是可能受了《亮剑》里的马甲的启发,这里也穿上马甲,这样就连小孩子都觉得不对劲了……


这点在此剧里确为最大败笔,导演当时脑袋被门给掩过了,我一看到“神风刀队”就想笑,灭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7-11-24 21: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4 13:50 发表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兄弟还没想通?
科幻也好,魔幻也好。别人在剧情里面都是对阵双方拼谁的科技更先进或者魔法更强大。先进的战胜落后的。强大的战胜弱小的。
怎么能说别人在yy?获取强大工具的手段是yy,但是强才能胜弱的逻辑不是yy。

可是这个大刀队变成了拼谁的武器落后!!!对阵双方放着更高级的枪炮不用愣要用刀。
还是那个问题,你觉得刀的杀人效率高过枪炮?
对阵双方硬是同时选择刀来成为最后解决问题的工具,那这个片子的逻辑基础何在?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4 22: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7-11-24 21:51 | 只看该作者
lz确是一fq~鉴定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