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野外生存教程& |& I. D1 u3 M8 e* j) ^! Z
# w( z) l1 @' E; u2 |! Y6 i) a首先,野外宿营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0 ~3 |7 q8 D: H) X, N0 g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 v( n/ Z5 `- [- O/ d' ?' t& l
1 c5 t% R8 J3 i4 u( G 背风 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 |( ~5 ~0 C/ ?- U 0 ?5 D) [( G, T' ~$ \' M: W
避险 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 . I; d/ i6 @" f' C* E& D$ N- d. A
9 k5 z" J1 a5 u9 A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 U8 E7 |, a- Z. P+ }
8 x% O6 D4 g" K3 l n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8 |/ z' Q, E8 g0 R
2 ]1 \ Q* c4 ?9 v5 ~- s% z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 c- L0 u: D2 e
' u$ l8 U3 D: e$ M$ X 最后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 p! T$ o; H5 O, y) u+ j
* |8 t Q; P2 T# w7 D+ x( l6 N8 ~ 火的引燃及实际应用 $ e) x5 Y. n* l7 \$ t: g7 O
( S. j2 i3 M$ n, A9 j0 V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人物:如枯草、干例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 j# k8 @2 }( S2 c
6 H5 q+ F/ E2 I 其次是捡抬于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已烟多熏人。 1 r- k! n* a7 @. M) J, G0 p
0 ]. C! z& ^: o$ H. b7 x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于柴的空地。将引人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人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宁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宕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人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 h/ ?' k6 S8 v5 F3 V5 D
, ?. Q) d1 {, {! Z, t$ q 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 U! I6 B/ O+ e" O5 Q# r$ C
5 H7 D2 }" J5 P* f0 m3 D3 ^8 o$ d$ [ 迷向与迷路 ' Z3 S" _' ?( M( a( f# N
1 z1 R! R+ E, Z) o: p9 a1 F P' o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口事 # P8 p: I1 b. V8 z* U
( Z/ G' d% r/ f0 I; M3 | 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 0 K- p+ n: d0 j& t" Y. l
8 |6 k7 F2 u7 m3 k" A
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 ; v- j6 E" S! N& ?! ^3 N) f- F
7 ]& { F; N" m( P% s
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 m: V5 F% Z" r5 ~0 u
) Z8 k7 K8 j9 A& P6 Z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 g( j/ _) y/ O3 p6 S9 L) h' I0 m
2 }- U, q% G* q% j6 N! {5 m 1.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 o# x' g6 q+ x; J, b" `
! C+ D9 W3 s8 N 2.带指针的手表 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 w' I* D5 z/ |1 r+ n
" W. d' x7 G+ @# R% w- K
3.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5 h( o2 ^9 ^% L {
; M+ w6 j1 a4 u2 {8 L" Y% _ 4.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 d1 ], c4 e( g9 G% M# R7 i 1 D E" I- V9 r, \' J5 G: D
5.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 N- F7 U$ G6 t4 Z% J7 `) R
4 F2 t! u2 T9 d3 R* `% f/ K 6.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6 ]# v. @1 r* z2 X M. n
- T6 T. Y' Q- r' k. B. `
7.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5 [3 F9 \' c" k$ P5 u8 j
: l/ A; M6 M, X% R Q- X5 k* H 8.迷途知返 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伺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峰”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己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伺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己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 1 P% O; T D, [. \! N: v
/ N* t4 P9 S! c6 _$ H* d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高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 z) V, T: F: N: {& A( ^" }
) t/ z; i( M5 B. E2 T+ R7 \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
" l# [2 P7 N2 O4 ]/ J8 L8 n: w
8 x$ n' Z6 \9 Z! Z4 S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
3 `) A( _$ o0 s6 @
6 H+ D& w' i1 | E6 ? I' o 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
* g( z3 y$ V. h7 T, o# [
$ e4 X0 T7 g' b3 k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
5 {( \7 X# [; [% ~: n$ G: R " S: K0 m4 P! _! A3 e1 v* C
嗅 过鼻于,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 h- ^/ B- F/ `: l1 q( I) B% y2 K " H. L5 [2 ^# S; @1 {+ a, }* B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 H. A0 A: n( b a- @0 P
$ |7 E m0 ~9 u4 Z/ G3 z. m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 [! |) z7 Z5 ~ _: O& Q
) X) ?; D4 w3 [( |# ~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 }4 u8 a: J' P. j2 H5 d" Q
' {( |% G, X( E* o) _' I$ i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 n7 L% U2 w+ V7 O2 l
* w1 j' |) b0 I4 v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问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 D' a( {3 x+ v' E! R6 \
% T, C" c/ `0 A2 {4 }0 i9 c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4 y' g, `+ v J. i/ c
- `$ E2 M2 J/ t' Y6 j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旦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例枝还设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 }* Q: e8 J, ?# d; @5 ]4 P9 y
4 l' g: M3 }! V6 e* q! k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 l6 \$ ]/ h! l9 ~& A
* }8 f/ d6 \. Q8 @3 h9 `+ y2 e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 B5 B% j( \9 L5 g8 U! B
~) W- F; V7 A" P 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 . Y2 e6 a8 L, Q* P- j; p
: L1 S# j' O4 R- N3 D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 ]$ ~2 M! W+ M4 |4 P$ e, H
: T' M y; o7 Q4 ^/ R* @" _ 直接从植物中职水
' \7 s# z; }9 h8 [/ Z; U7 L( j
, w$ [/ ?: y/ i/ T4 R* c t) @$ l; z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 ; k1 j( I. s4 ~, V
) t5 Q) K' Q" K3 H1 r' n3 {. c& Z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6 D( u$ E2 w: ?4 K
- Y! P% s$ o4 D: l- H" M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和短时间(3一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 A A8 Q) s0 W8 v0 ] z1 z+ J
8 a, J8 ~7 ^ C$ i; y6 z- v. V: D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 H+ ? C6 f; }
1 [! g0 ?7 {" u; T% Z) [. ]7 d8 k, d$ j
, l3 c# r; m% ^! p0 b
* a9 u; t% C& k; F; R+ u3 M' A7 y2 q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 U2 g0 P5 Y+ \) ]- r1 ^0 F
. `8 ~& S+ [0 X$ ^. p9 \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 c0 @! {+ ^0 r 3 P! n1 H& I2 h& I8 N5 r5 r: A
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人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之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口前,军队至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 S! e. }" W- n1 U; j2 R1 X2 b : U0 V6 O2 x) @5 f3 m* U+ G1 E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病人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 20一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 @! u- \% c+ V8 c v6 A$ B / h0 o; ?5 K% L# c2 `3 v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几,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 K2 ]4 [ k% H' B& y8 b9 ^$ ?
; J6 J# E* Q- |+ Z( |. Y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4 J: A) B9 T$ }, Z0 W + Z5 W; z" I1 P4 e: Z$ p/ E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丁,把本意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 j2 X/ W+ k" G9 u- T* U& [
3 Y) p# ^2 d! f- T' e$ x 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间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音咸,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间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 J: I! o' [3 {5 q- z! n
' \' ^! M8 Y! O: ^9 A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茵、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 I6 Y% Q5 R f0 `5 ~
# Z: p+ @/ W( W; {' X
另外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9一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一8小时,甚至更长些。0 T5 q& |8 R, a. D! ]5 c4 y: @8 n9 S
野外生存常识# r# \3 _4 M' \' f
b& M2 ?- V( |6 r 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侦察兵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仪器断绝的情况下,更需要野外自下而上的本领。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9 B7 G6 q6 @5 R u+ L( I, J + g, p$ G' u9 |1 Q
一、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 Q) k$ t2 m ?9 d4 [ 军人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制式器材的情况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 q5 K7 d% w/ I
; N" O( T( A( g/ {* C/ @ L
利用太阳判定方位非常简单
* |& D8 o( W! p5 `$ A- F; I/ H
" g- p3 f5 |" F; H+ e 可以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2 u3 j+ P+ t d- k# _% c0 M
0 f; R* N7 z" }1 h
利用指针式手表对太阳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24小时制)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现在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 }: n! Y+ W% s9 M
" F! A" d3 k" F7 W% V, M. k
夜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们人称的北斗星)。该星座由七颗星组成,开头就像一把勺子一样。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还可以利用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状像W。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 I# M) P' f4 V. w- g& S5 l
3 I9 E9 d7 }# A) B: ^ 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是一种补助方法。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树桩上的年轮线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农村的房屋门窗和庙宇的正门通常朝南开。建筑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积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则易生青苔。0 F, Q y+ {# t& g" X: H
* |6 ~) B/ b: u' T, f3 D1 O 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切勿惊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来,总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于原出发地。$ s9 E1 S0 b6 e6 x; L3 P! @
! I4 H. U6 ?5 W) b
在山地迷失方向后,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向什么方向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容易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中尤中为重要。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 `0 O; L3 I+ v s$ d# k
Q) a0 }) p2 o+ I& U) o5 |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无所适从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先走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路,也不会偏差太远。7 e; N8 Q& `$ W: M! q
* H7 L% Q3 J v# T- j- l3 K 二、复杂地形行进方法
' w5 W5 {+ X! X + j; o; b! D' P8 i) R# n+ N7 |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要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 a5 l7 E7 W7 i0 e ' v. m* d- P$ R
行进时,能大步走就不小走。这样几十公里下来,可以少万许多步。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步来休息,而不停下来。 攀登岩石时,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确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线。% ^, I/ ?0 V9 @7 F1 ^+ g' J) |6 Y6 Z
' k6 P. f9 w, u9 l3 p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点固定”法,即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剩余的一手或一脚,使身体重心上移。手脚要很好地配合,避免两点同时移动,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3 X; @6 h$ m# U; U
0 `( y c( F* k! p3 u& V. O8 B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攀登时,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坡度大于30度时,一般采取“之”字形攀登路线。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但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的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1 {' E# P6 ~% G1 a0 N& Q1 \
1 M! @- b. B: {' j. p' S2 G 河流是山区和平原地区经常遇到障碍。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细地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应当用一根午子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或者手执重达15~20公斤石头。集体涉渡时,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环抱肩部,身体最强壮的位于上游方向。. ^# d' p5 \3 v! ^. ]& G+ Z" ~
2 y( x, m% a& }/ y, Y2 P
三、采捕食物的方法& o7 ^! W: h5 C+ y
8 Y( \* {$ d# E 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 F+ y2 E! u/ P! M$ I0 W
" U5 k- f* k2 D4 ]- X. {) ^
猎捕野生动物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压捕、套猎、捕兽卡以及射杀等方法进行猎捕。这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后才能真正掌握。下面仅简单介绍一下可食用昆虫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种类、食用方法。
, {4 m5 e9 V7 |3 ?* k+ d) c 9 {5 k! |/ _& D, O1 \" ]. |! j$ s
目前,世界上人们在食用的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虫子、蚱猛、湖蝇、蜘蛛、螳螂等。人们对吃昆虫虽然不习惯,甚至感到厌恶,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维持生命,保持战斗力,继而完成任务,不防一试。但是应注意,一事实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
+ |7 v6 v" m1 J; H& y2 T7 i6 o
% e2 J( E b; T$ ^" ~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后可食: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虫可生食或烤;蚂蚁: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脚烤食;白蚁: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虫:烤食。
8 Y( \- ~6 P4 V( k$ m7 d
7 f: q/ A3 k1 L3 }* j8 O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识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我国常见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余甘子等,特别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过煮浸食用。
: {2 j% |9 v& A9 k
; s" ^- P% z8 O1 m) \# U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些知识,这里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毒无毒的方法,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8 `) c. F$ L4 u7 ]) M
7 q+ R4 @, d- m: N! D9 z 四、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 E1 u7 {3 J8 G+ ?! @0 I2 f 9 U5 h' c% g) ~- d! m, M
获取饮用水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我们只介绍一下从地表水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 g; d8 i8 B. M! C4 n2 k5 i/ U) l! ^0 a$ h
6 b+ s/ G( e. p0 B0 s; c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 [( K1 t/ y0 K, V, y& }! M " v! {2 \9 r1 F2 P+ O
当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纯净水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一些异味。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所取样的水不符合这些规律,则水质一般都有问题。此外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有杂质,水质差。
: M7 `) k' V) g1 O$ }
8 y8 L' \: I7 b, K1 v' S! p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直接从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洁。
& H7 y; F6 U7 h9 i2 L* m
& {; x0 u6 @6 M5 u: }) V5 F 在野外,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净化水。在专家指导下,还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质野生植物净化水。切记,不论多么口喝,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 B! J" S# e8 @3 x3 H% C) L- W
) r( V! F% p. ^2 n& T' x) Y
五、野外常见的伤病的防治. x( ~% J, J: L+ W0 n( O1 H: y- Z
' }5 |8 d' J& t$ Z! P% n+ P% s
昆虫叮咬的防治: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被昆虫叮咬后,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卡痒消毒。- B7 @) y3 I" e" ^0 e3 i# J8 g; S E
i. K, X: B6 t: j A f1 n
蚂蟥是危害很大的虫类。遇到蚂蟥叮咬时,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部队行进中,应经常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为4~8小时。此外,将大蒜汁涂抹于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作用。' Z6 Z8 q% P+ p P; X% n- h
& } V7 _/ f8 Q6 b
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于摔伤、疲劳过度、饥饿过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一般过一会儿便会苏醒。醒来后,应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
, U+ ~# a2 A8 w, t6 d: ]
- D4 F7 L. _ U/ ^1 k 中毒:其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脏衰弱等。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触咽部引起呕吐,然后吃蓖麻油等泻药清肠,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药及其他镇静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为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应喝些糖水、浓茶,暖暖脚,立即送医院救治。
* p: P& O5 @* [8 f4 Y5 U
0 _4 ]4 X/ u2 n$ \7 _4 g 中暑: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喝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此时,庆立即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发烧时,可用凉水浇头,或冷敷散热。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苏醒。
9 R! o( ]5 u# \8 w1 r. X! _ % l8 n7 ~5 a, ^; {( W. A
冻伤:如发现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应用手或干燥的绒步磨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生身体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进温暖的室内,应先磨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后,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4 o; {. C/ L9 l* S. ?2 z. |
" s' [1 B7 E1 _5 X 蜇伤:被蝎子、蜈蚣、黄蜂等毒虫,伤口红肿、疼痒,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氨水、烟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蜗牛洗净捣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伤有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