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弹簧bb枪内弹道理论研究(拍砖请抓住论点本身.1楼两个论点,3楼一个论点)

[复制链接]
查看: 1499|回复: 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4 1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纯理论):( N- `1 @3 x- }  C) l, j) _
以下理论的建立参考《气体动力学基础》2 Y, ?8 M* _0 o! _; h1 k
首先,我们作一些必要的假设:
: T4 I3 Q  z- v' l" |7 |) e1)封闭的压缩空气视为连续性介质流体,并且不考虑气体的紊流。/ H" r7 t  G. T8 X" o& y7 a
2)假设弹簧的工作范围始终在其弹性系数内,即输出的弹力始终相等。
9 I! r2 y- s2 c; U) \3)活塞o圈与气缸之间的摩擦阻力不计,(选取合适o圈和充分润滑的情况下很小,可忽略), S& a. c5 W$ a
4)拍头空气的动能损失不计,即认为气体从气缸末端平滑无损失得运动到推弹嘴,动能不损失。(事实上因为气缸多为圆柱型,从气缸到推弹嘴体积为突然变化,能量会损失)
' v) p3 g, s/ F, I6 a( C, |5)从活塞到bb之间的空气损失不计,即认为枪内空气为封闭的流体,bb周围得气垫不计。(事实上这个气垫对bb的加速没有贡献,只是起到悬浮的作用)$ W/ J* M) x1 J2 S1 M" u
6)内弹道hop对bb的阻力不计,事实上确实很小。(hop太大引起堵弹的情况另计)
# E5 v* J+ s' {% K7 Z. N7)bb在内管中的弹前空气不形成冲击波,空气阻力于bb外弹道的空气阻力相同,即空气阻力于bb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参考《枪炮内弹道学》,当弹丸速度接近声速或大于声速时,即马赫数大于或等于1时,音障的效应明显,弹前空气形成冲击波的影响不能忽略,其阻力不是简单的速度平方正比关系。我们的bb初速一般都在80-150m/s以内,马赫数不到0.2-0.5,故可以忽略内管弹前空气冲击波)
& k: B/ W* K$ G3 P# v9 Z8)由于激发时间比较短,我们认为压缩空气温度升高产生的热能来不及与外界交换,空气的变化是一个绝热等熵变化过程。
+ S% ]3 \, @6 e: X9)bb在内管加速时与内管壁得碰撞不计,即认为完全没有碰撞。(事实上bb的合外力不可能与内管完全一致,所以与内管碰撞是必然的。但是碰撞过程实在是非常复杂,以本人的水平无法对其建立数学模型描述)1 w5 U! G( y5 O+ z! ~# P
8 {  a3 J2 z% J6 V* I  W2 o( [
有了以上的假设,我们来了解一下激发原理:活塞在弹簧弹力的推动下压缩气缸内的空气做功;压缩空气流动至hop处推动bb开始加速运动;bb在空气推动下在内管内进行加速运动;内管中,bb前的空气阻力对bb作负功。
( ^5 P1 a+ _9 F: P! |. i取激发过程任意时刻(bb已经冲开hop进入内管加速,bb未离开内管,气缸活塞未运动到气缸头部):) F  p+ w* K) D7 A9 F0 N( n
对活塞:
/ R3 _$ C1 m8 f' 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取m0(dv0/dt)=(F+PA)-p0A   式中    m0 — 活塞质量;v0 -活塞速度,t-时间,F-弹簧弹力,p0-活塞处空气的动压强,A-活塞的拍头的面积(气缸面积),P-大气压强。v0 p0 t为3个变量
7 a! R# P1 P. S  K$ t7 C对bb弹:
8 Y, O/ _5 l; m0 o  h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1(dv1/dt)=p1a-(Kv1^2+Pa) 式中    m1 — bb质量;v1 -bb速度,t-时间,K-空气阻力比例系数,p1-bb后空气的动压强,a-内管面积,P-大气压强。v1 p1 t为3个变量! [. W/ o* z- t5 b0 S. i" d

) K. L% a+ r5 l. ?2 O! W* \" _取封闭空气的bb端截面和活塞端面:3 {4 N- Z& |. |2 t6 ^$ h4 j: p
对空气的连续性假设我们可以列出连续性方程(1),可分别列出两个截面的两个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列出运动方程(2),可分别列出两个截面的两个方程;根据封闭空气的绝热变化过程,我们可以得到状态方程(3),可分别列出两个截面的两个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绝热,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我们可以得到伯努利方程(4)两个截面获得一个方程;
- l" y, o& C1 s- Q" e, ]其中v0 p0 ρ0 T0 v1 p1 ρ1 T1为8个变量。  j* z2 O/ u  d7 v5 `) c
纵上所述,我们一共获得9个方程,有9个变量
8 T6 o9 [8 T3 F8 H* E气体连续性方程  dA/A+dv0/v0+dρ0/ρ0=0   (1)
# c0 @% W; q+ ~  f   da/a+dv1/v1+dρ1/ρ1=0   (2)
+ m/ T3 r" m5 q9 {4 D$ T0 \气体运动方程  v0dv0+dp0/ρ0=0        (3)
7 V; ?9 j: A, Z; ]0 b   v1dv1+dp1/ρ1=0        (4)
7 L- q3 g% T& |, Y6 Z气体绝热方程            dp0/p0=dρ0/ρ0+dT0/T0   (5)
/ B8 J/ D$ z/ S4 a8 V9 A7 [   dp1/p1=dρ1/ρ1+dT1/T1   (6)0 ?  y1 V$ i' }' k. b1 D
气体伯努力方程  v0^2/2+(Kp0)/((k-1)ρ0)=v1^2/2+(Kp1)/((k-1)ρ1)  (7)+ l$ {- K2 _" N+ O, J2 \7 d
活塞运动方程  m0(dv0/dt)=(F+PA)-p0A     (8)
2 r" a! \# }7 X5 a: @bb运动方程  m1(dv1/dt)=p1a-(Kv1^2+Pa) (9), j1 d8 y9 ?5 I, Z
$ l. j# |+ `- o0 I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方程组是封闭的。通过必要的边界条件(起始条件和结束条件)和常数(空气参数,活塞bb质量等),求解上述偏微分方程组,我们可以获得bb的速度场,空气的密度场和压力场。并且获得bb速度v1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但是,由于每个方程都含有非线性的微分项,实际求解过程十分复杂。以本人水平无法求解。6 o6 W; t3 t5 k2 J0 d) t

" n+ Q) x- @7 x' p- |5 f5 e" h$ D! l
1 H3 n: t+ o2 |! p# Q# v: _, n* X5 \
第二部分(近似模型可用于实践):
2 y$ f+ O! S+ K内管长度变化的近似简化模型理论分析:+ D& d! q& @& p2 {# C& S
以上微分方程组是复杂的,应用于实际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有没有简化的模型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6 n' d' I# X1 x: t2 G5 j' I: D由以上气体各状态的压力微分项存在,我们可以导出,气体对bb的推力变化是连续的(数学上成为函数可导)。并且显然,活塞的运动是压缩空气,而bb的运动是扩张空气。进一步分析压缩空气对bb的推力,我们可以将bb在内管(内管足够长)加速的整个过程分成三个部分,  o6 L. c* f1 u6 F9 O& A
a.从冲开hop胶开始到压缩空气推力最大值:这个时间段内,由于bb是从静止开始,bb速度增加扩张空气的效应相对活塞速度变化压缩空气的效应是小的,即活塞压缩空气的效应明显(活塞的截面积远大于bb的直径,所以在这个阶段,空气将是不断被活塞压缩)。
& Z: X, |/ m; k) B- m所以,这个阶段是空气对bb的合外力不断增大的。) U6 U7 f3 ?( j
即bb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
' ^: y: m% x* Q" N- P- N+ h* _0 u; A$ U" r; W* g$ ~
b.从压缩空气推力最大值到压缩空气推力为0:当空气被压缩到最大值后,bb速度增加扩张空气的效应将大于活塞压缩空气的效应(这个时间段bb的加速度已经远远大于活塞的加速度),所以这个阶段空气对bb的合外力将不断变小,但是空气合外力依然为动力。& B1 E: g$ x( w/ x
即bb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 h: g; x8 J3 B- z" ~c.压缩空气合外力由动力变为阻力:当空气合外力变为0以后,bb后面内管中的空气将开始形成倒吸状态。这时bb加速度为负,速度减小。" s9 @0 `6 n8 z$ S

' z, m8 F- p! w+ W4 n$ K我们作出可能的函数图,Y轴是bb受到的合外力的变化,X轴是内管长度的变化。
4 K! h4 k2 s" t) o2 Z' b( D8 F图中红色部分是可能的实际bb受到合外力的情况,可见曲线是复杂的。由于Y轴是bb受合外力以x为变量的函数, 所以合外力对bb作的功即为f(x)dx求定积分,也即红色曲线包围x轴的面积,也即bb最后获得的动能。3 g; l) @( k1 V# S; e3 Y
但是实际求解这个面积十分困难,因为红色曲线(bb受到的和外力)的表达式实际不太可能精确求得,但是我们可以近似得找到两条黑色直线使之形成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红色曲线的面积,并且让两条直线分别经过红色曲线和x轴的两个交点,如图所示:/ i/ M& @) w. j, b0 A& f
这样我们就得到气体合外力的近似表达式
. T& m& s# I+ `. e- If(x)=ax  (a>0, 0<x<x0)               (1)# @/ c. ~& R/ o( }- w+ Y# R6 R/ o
f(x)=-bx +c   (b>0, c>0, x>x0)    (2)
2 p" t# _' F6 t: O6 N  f2 H用dx积分(1)得a阶段合外力做功功F(x)=0.5ax^2+C1           (3) C1为积分常数0 X3 c4 z: _0 i! R1 t" A
用dx积分(2)得b,c阶段合外力作功F(x)=-0.5bx^2+cx+C2     (4)   C2为积分常数+ C; A: b% H) t, j' m
相加(3)和(4)得到F(x)=(0.5a-0.5b)x^2+cx+C1+C2 进一步简化常数
  W; y& k: `0 H6 Y) v! K- M' a# }得:F(x)=-Ax^2+Bx+C  (A、B、C为常数, A>0、B>0、C>0)   (5)! f& c2 z- Q4 a
& l/ K5 k2 I% W  x2 }
第二部分结论:最终导出近似模型,当一支电动及手拉bb枪其他部分固定不变而仅改变内管长度时,枪口动能是内管长度的二次函数。改变其他部分(气缸、弹簧等)将引起二次函数各系数A B C的变化。1 h/ W* g$ ^( s# p+ H  ~8 N- |; n  }
任意选取三种长度的内管,并记录bb初速,我们可以求得方程三个常数A、B、C从而获得动能表达式。确定方程后将方程微分后并使之等于0,可得x的值即为最佳理论管长。
! T# }; g% ?0 }, }+ b' ?1 R5 w

, @9 `. `' L  K. f0 J# W1 G# X) W* \
我无法给出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个近似公式的正确性,但是我有一张图可以提供一个佐证,这张图转自香港某bb枪论坛,应该是早年鬼子某杂志证明全量气缸理论管长为45cm左右作的理论加试验。/ \, t; l+ n9 t( X! S' q) h' ~# u! F

- }. c# |, |: ~& Z$ X9 g& }5 W( b图上的这个公式和(5)是一致的,对图上的公式以x为变量求微分可得
7 R0 E% e- Z# k5 [全量缸bb合外力f(x)=2(-2.664*0.000001)x+0.002434,
, V$ ?6 G% @5 D3 s- E" a当合外力f(x)为0是bb速度最大,即x=456mm。所以全量缸的理论管长为45cm。3 M5 r5 z9 o5 D: Q/ `% P& |. u! B

) r+ r- R9 v2 A4 X' Z$ @0 l' v1 Z# ^* H7 _) t

9 M* A7 J  g7 E7 w6 X* D/ Z) u7 G1 h
[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5 23:58 编辑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8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razy_baby 于 2008-6-13 03:50 发表 - I7 S3 X; Y! x& L* S
有如此严谨的思路,好好工作,念念书,教教书,感觉会更适合楼主啊....

  F* [) M2 z+ k/ K' W. M6 e
* P, `7 n: S# L/ `我一向工作很努力的,呵呵!: U' ]2 p2 \, q# U
念念书,教教书就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8-6-13 04:50 | 只看该作者
有如此严谨的思路,好好工作,念念书,教教书,感觉会更适合楼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12:48 | 只看该作者
向被我影响的前辈们道声:对不起了!
/ b; O- T6 C' ^/ R前辈们别忘了到灌水区来继续拍砖,我全收着支援灾区重建。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08-6-6 2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20:11 发表 ! D+ k3 h  w, b! m; p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很想验证,不过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这难道能全怪我。
/ |1 q. E" u# g- V2 f
9 x2 K5 i8 Z9 J1 a* S2 R您的帖子在第一页就会导致很多想看其他内容的人多翻一页,因为您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多个用户。---这个理由也太那个了吧?唉,你作为 ...
以多数用户利益为标准,难免要得罪人。没办法验证,那就在合适的地方讨论不是更好?既然同样都是没办法验证,这和六脉神剑那帖对大家的意义就是娱乐性高于实用性了。C2按照您所谓的“大度”来运作,恐怕很多人就都进监狱让国家养着了。9 C. F$ {" d) A) C( `1 X

6 R' V- ?) m& J4 V0 X4 G0 ]8 a您不用这么给我面子,C2就是一个小圈子,不是什么大天地,因为是小圈子,所以大家的热情才更加珍贵,我很佩服您追求理论的执着,但是C2的环境,是您来之前就已经形成的。我只是单纯的就改装版的性质才将您这贴转到这里罢了。什么时候您发现了可行的实际应用,我给您转回去加精华,否则它只属于这里,从概率上来说,这里的浏览量更多,碰到和您同样对纯理论性话题感兴趣的人可能性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9# 的帖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很想验证,不过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这难道能全怪我。
& q; l- V2 E+ D4 E  v; D4 I0 _& d- m- A
您的帖子在第一页就会导致很多想看其他内容的人多翻一页,因为您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多个用户。---这个理由也太那个了吧?唉,你作为超级无敌大版主就不能大度一点?
0 k/ d7 i8 S4 q  s# Y2 A4 ~, p* M- p, ]* i( @
算了,不和你大版主计较了,灌水就灌水吧,7 O% N4 w* B) [7 P3 Y6 g4 M2 R

( W* @4 t& y; g' m6 A& T[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20: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8-6-6 2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5 21:15 发表 ) i2 w7 y& A) \0 ~: b
+ _& O5 z6 ~$ r; p8 s

/ ^# ^( p7 C% S" ?7 U( I1楼第二个图上的表达式不是和我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致的吗?这个应该可以做为论据吧?
' Q1 w4 z# e( E5 p! k我不是为了推销什么改件而发理论的,纯粹爱探索原理而已。而且,有的改件是奸商骗米的工具。0 h& v5 s2 l! d# k
另外既然前辈对气体动力学一点 ...
是您离题了,我首先说明了我对气体动力学不了解,是因为我在说的不是理论问题,而是C2的环境前提下您这贴的本质。而我所说的也都是事实,绝大多数回帖的人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纯理论而无实际成果的讨论,我们这里大部分用户都不可能也不会有那个精力去了解常识以外的理论,如果C2是物理学论坛那无可厚非,关键是来C2的一打开自己常看的板块大多希望看到能对产品有实际改善的帖子,而不是一味的纯理论。您要是能以实验证明您的理论那算是造福了大家,借着您的观点,爱因斯坦奋斗了多年最后出现了核技术才算真正对物质世界产生了改变。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也就是纸上谈兵,实际上没人反对理论性探讨,但是理论性探讨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物质化的成果或者是更多的实验。您要是想证明哪个改造补品是骗人没效果的,那您大可以做出对比实验之类才能信服大众。但是从实践性来说,您的假设太多,偏离实践距离太远,会不适合真正用到大家的玩具上,而您也没有想要应用在实践中的意向,所以说本质上等于灌水,因为本版是讨论内外改装的,而不是纯理论。
7 v# O5 f7 H2 q* N# H3 A之所以这么多人来拍砖原因之一就是您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假设大家看到不感兴趣的帖子可以忽略不看,但是您没考虑到您的帖子也是要占位子的,您的帖子在第一页就会导致很多想看其他内容的人多翻一页,因为您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多个用户。% B% q5 `, x7 y

6 q- @( b8 ?( l! y# X- t$ m这么多用户尤其是末三,花了很大精力来劝您希望能看到您理论的实践验证,可惜您并不想这么做,一心只想说您所相信的理论,那作为管理人员,我有必要处理和本版没实际联系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2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7# 的帖子

既然你觉得是对的 就应该想办法证明它----我在三楼已经在理论上证明了。
7 F6 O# A4 y8 u3 u$ V又或者你觉得别人有可能是错的 那也应该想办法证明它----证明了一种当然就否定了另一种。不过现在马上认为“悬浮说”错也是轻率的,只是目前“悬浮说”的困难是找不到向上的力托住bb使其悬浮(这个力抵消bb的重力和hop下作用力)
) {: }0 {% v$ b9 c: @) D- [即使是纯理论 如果在出发时就以"一定没有办法证实"为原则 那就真的毫无益处了----应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办法证实
+ U% H& S0 V" A2 S, E# g, e其实我觉得LZ的设想并不是难以证实的 您说呢?----除了定距离测散布外,还没有想到别的办法。你有办法吗?* C2 G7 [& t0 S; Q; t4 y

, [; h+ C' H/ j+ e6 B[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19: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8-6-6 2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12:21 发表 % P6 E! Y  f, P9 [
看得出末三兄是仔细看了我的论述而且对实质问题抓得比较准,先赞一个。
; V: Z. ^9 a( K/ {! Y3 k% [# p而LZ的理论是"BB没有随着在管内飞行而倾向悬浮的倾向"--你说得很对,我到现在没有想出内管中得气体有哪一个方面是促使其保持悬浮,hop和重力 ...

/ U$ x& ~' V7 ^6 [* O6 N8 h' T: u9 D7 Y; H
既然你觉得是对的 就应该想办法证明它
/ k) G. @0 D+ _. r" s# c8 D1 K又或者你觉得别人有可能是错的 那也应该想办法证明它
& h% o0 s- Z+ S, o/ ~! R# ^/ d4 y  c3 T+ R1 @0 H+ Q6 e+ U2 ]
即使是纯理论 如果在出发时就以"一定没有办法证实"为原则 那就真的毫无益处了
, H6 D7 p8 @8 Z0 j3 _
# D+ b8 |# a" R8 F: Q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宏观世界很难证实 那么他就设想当物体质量足够大时 能改变光线的方向
2 k6 N5 R( ^3 O这样他根据自己的理论推导出一个跟大家常识相悖的结论' {0 T" I$ s/ p$ U/ J. P
然后再找出太阳这样一个宏观世界可观测 而质量又足够大的物体 再利用日食的机会来观测背景恒星发射过来的光线的方向 跟没有太阳的时候作对比 最后观察出了星星的位移 从而证明了自己的理论4 Q( T( z3 b5 \/ B$ _  i7 x
# {# G6 I# K; n
其实我觉得LZ的设想并不是难以证实的 您说呢?
: P4 E* r* I) \2 P0 G+ M
4 }* l1 m. [. |: h- O0 Y, X! C另外一方面 这样的实践过程 绝对不是无意义的 相反 只要做了这样的实验 无论证明了哪方的理论 甚或者无法跟任何一个现有的理论契合 但实验数据的存在 都会对BB内弹道有宝贵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8-6-6 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穿短裤的暴徒 于 2008-6-6 10:17 发表 , ^. t1 s. J" y$ b
BB经过HOPUP就不是真圆了

* B8 T$ A2 O  l$ ^' {貌似在地球上造不出100%正圆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3:21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出末三兄是仔细看了我的论述而且对实质问题抓得比较准,先赞一个。
  ^! y' E5 Y9 ~# T6 S而LZ的理论是"BB没有随着在管内飞行而倾向悬浮的倾向"--你说得很对,我到现在没有想出内管中得气体有哪一个方面是促使其保持悬浮,hop和重力是必然向下的,那究竟是哪个因素提供向上的力呢,bb不可能自己跑到中间去,这个因素是重点中的重点。坚持悬浮说的兄弟能不能说一说这个提供升力的因素。
' q# z/ \& {3 E" }3 n6 z6 J2 ~# X. ^& a2 N  ~  F
最近我在别的论坛有看到有狗友提出,bb在内管中的运动轨迹可能是螺旋形的。这个螺旋应该必然和内管是有接触的。
9 D7 v' V; N8 {  D: p' s' s1 h5 ^5 r* K
[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12: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8-6-6 12:4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能够做到证真BB悬浮(至少在某一个管长跟初速的匹配范围内), A: I3 A  x9 ^
9 O: n( t' A. _; e  Q7 P( f
那么就可以进一步来比较不同管长对BB内弹道的影响了
- E7 S5 F8 j# i; w: K$ `" |0 }
2 C, e7 S  a) v7 H) M& v因为红魔王的理论是"BB先可能有碰撞 但出管口时是悬浮"9 O& C/ o6 ~# ~0 ?. G
# e1 {9 _  }+ B# }8 b& u  m
而LZ的理论是"BB没有随着在管内飞行而倾向悬浮的倾向"
+ v$ b0 g+ T' O" p. g  l  |
1 l$ h$ f" h# K这样如果前者正确 则应该管长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内弹道对BB散布影响不呈线性相关
$ J" h/ b- ], l' r4 o而如果后者正确 则应该呈线性相关 即一定范围内 管越长 碰撞次数越多 则对散布影响越明显/ U( N" t3 b/ J
% D, j! W% x; I/ w0 u: ?$ `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我也非常迷惑 到底是哪种情形
' I2 Z* q; u/ P. s
) b1 ^' I2 ]1 ~( K) x0 }5 n老马M14的精度似乎支持前者
* _! C9 A) ~0 o1 X% l而老马G17的精度跟管长却又似乎可以支持后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8-6-6 12: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08:46 发表
, J, e5 X6 h7 W8 y4 B/ x- W
' G! C0 f; k3 x
/ h9 }; U5 H* N0 O/ d) d这个试验在实际操作上必须克服两大难点,1. 测试靶离枪口太近(如一米或更近)着弹洞洞的实际精确直径大小很难精确测出,因为此时精度必须至少小于0.1mm(或更小),bb和靶面在这个范围内的碰撞撕扯负面影响已经不 ...

% j  X8 G  J/ U, [6 w4 c! L2 R, Y! W+ A3 Y+ L" i
将外弹道影响降到最低 让散布尽可能做到可以测量
5 r& c( b6 v! f& H8 t$ q3 H* U" x# G" Q$ T0 }
比如说在室内 同样温度 5-7M来测量6 B5 \8 [; Q1 [: z/ H1 p: |4 K6 A

5 {3 t1 ^: A/ J! d+ h  F! v( w如果接近100%命中6MM 则可以证真BB悬浮
5 @* B% \7 m' _4 o: h7 b+ F: U$ p6 m+ ]$ K
这并不是不可能
5 W0 l/ S/ B9 V  w) p) M. x9 |& w
因为我曾经做到过两件事情:
0 q, ^+ B! f1 g1  7.9M距离命中BB弹 但命中率不到10%
5 N  ~7 h) D- j1 ~/ k* u( e% ^2  5M 7发散布小于6MM 即7发BB弹孔直径11MM
, p3 r7 C. h' K6 F
5 B* f7 }3 L7 S* w' F6 V. ^6 K! n; Z需要说明的是 第1件事情是使用自己改造的AK 详细经历有发过帖) o0 B0 O( x6 O; k- D
第二件事情是使用......WE的5.1 ......出乎意料吧 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1: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穿短裤的暴徒 于 2008-6-6 10:39 发表 % V8 i' k/ j) t: T' e7 t7 g9 k
不要说HOPUP了 出了含弹嘴 BB上就有划痕 有了平面的圆能称作真圆吗

$ u1 A  l8 J/ v# i! K0 Q
- D7 T5 h5 `; S9 b0 q" ]抬杠了不是,那你认为这个划痕怎么个影响法?另外你认为配得上真圆的东西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8-6-6 11:3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说HOPUP了 出了含弹嘴 BB上就有划痕 有了平面的圆能称作真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穿短裤的暴徒 于 2008-6-6 10:17 发表
. ?/ h( D( j# RBB经过HOPUP就不是真圆了

0 x9 E- p& q$ H' B. g  }2 c0 x' |/ Q: g- e
这个从何说起呢?你不会是认为hop的压力很大把bb压成椭圆了吧?难道你用的是面团b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8-6-6 11:17 | 只看该作者
BB经过HOPUP就不是真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末三 于 2008-6-5 23:17 发表
  [9 i2 a- A) S* x0 j打个比方说 LZ跟红魔王讨论的 BB在内管会不会悬浮 还是会碰撞内管
1 ^- l1 _& o- Z: t3 Y6 y# p6 N$ g; [' M0 c& ?
这个问题 如果用狗+橡皮泥没办法验证: j; P+ ]! F( i7 `- x3 q0 U( J; G

, @8 v/ ?7 G, F; |那么用固定无HOPUP内管+弹簧汽缸呢?
5 x$ ~1 Z' x# H7 T& B( j* T$ h) s$ @% V3 {+ s0 W  j: k$ a
说不定去掉所有可以去掉的不确定因素后 ' @5 c* f# m. u2 Y' T' o; P. v; C

: l! U  {$ _( V就 ...

6 s4 t5 b1 c, F& @0 z2 i, x* i
* K' F. p& X2 `5 G5 e这个试验在实际操作上必须克服两大难点,1. 测试靶离枪口太近(如一米或更近)着弹洞洞的实际精确直径大小很难精确测出,因为此时精度必须至少小于0.1mm(或更小),bb和靶面在这个范围内的碰撞撕扯负面影响已经不能忽略了,2. 测试靶离枪口太远则外弹道的散布效应明显,靶面的散布可能是外弹道的影响。
; O4 T/ H  ~& Y: g0 C$ e1 |' h& J  E6 N0 m: w$ h
纵上所述我才认为如果在充分固定的情况下,“10米处必然100%命中一颗直接6mm左右的bb弹”是推导“bb悬浮”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E; `( r1 @. u  ^, K6 P
即若,“10米处必然100%命中一颗直接6mm左右的bb弹”则必然“bb悬浮”。5 N  c( V; M% ?  U5 I
但“bb悬浮”不一定“10米处必然100%命中一颗直接6mm左右的bb弹”,因为还有外弹道的影响。5 V1 n5 ]& e2 m7 s2 u+ e  j, `: p
8 F$ J8 M: u6 {$ Y; z
我修正以前的论述以保证逻辑上的严密性。
( J7 }4 O3 G/ |  i, u) Z. [+ \8 B
! E8 B  e% b) \. @[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08: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9:34 | 只看该作者
初看ls兄弟的贴以为是有同好的兄弟,点开一看,无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8-6-6 01:19 | 只看该作者
突然发现LZ的帖子和此帖有异曲同工之妙:http://www.c2forum.net/viewthread.php?tid=99122&extra=page%3D2
3 v8 w7 G# @3 m  q/ M
2 m" K2 D: l* ]5 R( g期待有一日某位大侠能按LZ钻研出来的九阴真经练就绝世武功,再发个感谢信给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razy_baby 于 2008-6-5 14:43 发表
. q9 j. L  J1 b/ H2 P% i无语鸟。。。。看的我头昏眼花的。。。。伊哒伊哒呦。。。楼主啊。。。实际使用中的因素是很多的。。。。别说BB了。。。连人家真铁都不一定做到一定的精准程度啊。。。1 L6 A! g5 w' f! X* O, S
比如BAR10,瞄,BB的圆润度 HOU ...

. m( a* s; M" ~+ J. x: L. F9 l) B6 y- E, d/ A1 m. [
比如BAR10,瞄,BB的圆润度 HOU UP的品质以及稳定性 内管的光滑程度,风偏,湿度,手臂的抖动程度等。。。。往大的扯。。。地球的自转也考虑进去吧。。。-----这些实际的因素都可以叠加在理想的理论基础上,我的空想现在仅是探索这个理论基础。您可以看看内外弹道学,人家不也是先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忽略次要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后,再叠加次要因素予以修正的吗?% [% S9 `( E1 \; p2 ^+ X/ V
我都同意您讲的这些因素影响,这些都可以叠加在理想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8-6-6 00:17 | 只看该作者
打个比方说 LZ跟红魔王讨论的 BB在内管会不会悬浮 还是会碰撞内管! L1 }4 `6 l+ S8 n- V

, e" c  l- P, r2 I. X: B这个问题 如果用狗+橡皮泥没办法验证
9 w4 A1 o% t" ~1 @( w
' o) @+ F. j8 O% O1 n那么用固定无HOPUP内管+弹簧汽缸呢?- C- S* e) S' x# K8 O

" W8 V/ |7 O+ p! s" O% k+ x说不定去掉所有可以去掉的不确定因素后 
* f  c, ~3 w3 b+ [& @
& N- N" N. T) k* O! _( A就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与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末三 于 2008-6-5 19:54 发表 + ^! s# M4 k! q8 S
给LZ一个建议. V3 G* s2 L7 u* E0 T/ `  n
一方面 LZ尽可能多地从理论出发 设想可能对内弹道造成影响的因素 从而计算它& j6 X) T( k" W) ^, t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理论没有合适的出发点 既然没办法通过实际来验证 也就没办法通过实际的测试来修正 这样就很难对实际BB产 ...

+ w6 ]7 X# o7 L# W3 T感谢您的建议,很受用!0 F2 b  |# q* \" j' m- M
比如BB在管内会否碰撞,管长/初速/气量/弹重 是否对散布有影响 有怎样的影响。---当讨论散布,精度时,必须结合外弹道理论来一起讨论,外弹道理论空想还没有发布呢,目前我的内弹道理论没有涉及精度的深入讨论,所以等我发了外弹道空想以后兄弟再拍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穿短裤的暴徒 于 2008-6-4 20:40 发表
. H6 w- J/ x& H8 A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BB弹的品质  主角啊  不考虑的吗6 {# D' i: V8 ~& c- L

5 F' t6 M; e9 n8 L通过HOPUP时就会变形 既然要精确 就精确到底
' j" A* f( V8 U; ?  {$ t

9 e* U9 {# j+ k8 N" Mbb弹的品质分两个方面,1,真圆度,其影响bb在空气中运动所受的空气阻力系数K的大小及空气阻力的方向。 2。bb质和圆心的同心度,其影响bb由于hop自转产生的消极偏心转矩。bb弹的这两个方面在外弹道的运动过程中影响显著。
) I7 B3 u; B* o0 e" i$ c$ v
$ W: p( h6 m; I. X& U( B当我外弹道的研究形成系统空想后,我会发布我的空想供大家继续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3:19 | 只看该作者
想对所有向我拍砖的前辈说说心里话:
! Y3 y$ d, I0 t5 A我本来只是想把我研究bb激发原理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讨论一下,动机很简单,想和有相同爱好的兄弟聊一聊,讨论一下,我也没说我的结论无懈可击,不过万万没有想到遭到这么多兄弟的拍砖。
; ?2 P3 @7 A/ x% h) E* x$ {
- l3 f. r; G# B, ^' Q+ S9 u我研究理论不是为了改出什么牛B的改件,纯粹爱好,况且C2的大大们都是米人加高手,世界上最牛B的改件你们都试遍了。
; V7 F& [! ~$ ?) u- O9 z# q! n9 y/ t. ~# x! L; {8 ?- b# O4 w
另外我发现大家对我拍砖拍得有点偏离了我论题,下笔千言,离题**。我再总结一下我得论题:
# J7 O  X! Z& r, S1 ?1 p. _* _# ua.。1楼第一部分,用空气动力学建立模型,这个模型是充分考虑空气作为可压缩流体的性质为基础而建立的。9个微分方程组非常复杂,不太可能求得数学上得解析解,所以不能用于实践。不过可以让我们定性得了解一下bb在内管中加速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关于这个论题,我建立这个模型本身就不是为了用于实践的。8 ^. t3 |; p  p; w
b。1楼的第二部分,这个是第一部分的一个近似模型,通过近似模型我们导出一个结论:当一支电动及手拉bb枪其他部分固定不变而仅改变内管长度时,枪口动能是内管长度的二次函数。改变其他部分(气缸、弹簧等)将引起二次函数各系数A B C的变化。-----关于这个结论,那个图是最好的证据,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Z: o4 V9 y; v, S6 G: i3 H
c。3楼的论题,这个论题我论证了bb在内管中是会和内管下壁接触的。另外还附带论证了bb在内管中hop自转不是产生向上的升力而是产生向下的力,原理很简单,伯努利效应。-----这个好像是最多兄弟拍的地方。
5 J7 Y) m0 M. D4 p7 o
5 R+ g6 M! q* ~" @1 T! J' B' r
; c4 `1 z+ r% ?! H0 V9 _/ v* U大家能不能从抓住a,b,c这三个论题对我拍一拍,至于hop影响,精度什么等的其他影响,这个都还要涉及外弹道的理论研究,内弹道只涉及了前半部分。大家等我下次外弹道空想发布后再拍也不迟啊7 S% E( ~1 ~1 z3 I# [. i
3 w/ ^7 t1 T- ^( u1 f1 |9 b
谢谢了! S2 }5 L8 r8 X: X# o

! f( M# v9 y: {$ Y- G9 ^  {/ }[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5 22: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2: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otoruaboy 于 2008-6-5 06:31 发表 3 r- z6 t$ P0 F3 I8 U
对气体动力学我是一点研究也没有,不过我明白只有艺术家会把自己跟别人对比,真正追求科学的人是拿看得见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拿先驱做比较的怎么越来越有**的感觉了)。您从出发点上就把自己当成了正确的,那根 ...

" s  b, Y) N4 ~" o% ?3 x1 l4 H  o/ Y% j$ Z! b3 F+ O
1楼第二个图上的表达式不是和我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致的吗?这个应该可以做为论据吧?
3 S( l/ s- ]* g7 x0 b4 ~4 x7 v我不是为了推销什么改件而发理论的,纯粹爱探索原理而已。而且,有的改件是奸商骗米的工具。2 b: s6 F. o3 J  \2 a4 O0 T
另外既然前辈对气体动力学一点都没有研究你又怎么能对我妄下结论呢?
" V# f& y, ]; ]1 x; ^您拍过来的砖可谓拍砖千块,离题**?您认为我的理论一无是处,您倒是就论题本身具体说说呢?我们也可以讨论讨论嘛。4 l7 \9 l2 q& K! Y* i( C/ w& |
, y; S) U# y3 i+ {$ Z* P
另外既然您不能从理论上证明我的论题错误,您大可对我不屑一顾嘛,何必非要对我一棒子否定死呢?
" j2 b+ N3 Q+ V. W- a) A7 d- w( ~( g' g3 M( H( `
[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00: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8-6-5 20:54 | 只看该作者
给LZ一个建议1 T$ x, J2 s2 \6 Z7 D* q6 E% x
一方面 LZ尽可能多地从理论出发 设想可能对内弹道造成影响的因素 从而计算它
3 @8 D. D: F6 Q- ]  n$ F1 w0 p* U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理论没有合适的出发点 既然没办法通过实际来验证 也就没办法通过实际的测试来修正 这样就很难对实际BB产生什么有益的结论 这也是大家拍砖的重点
$ B: z7 V  K! ^' J) {- p
3 J3 d% ]8 \$ ~% Z那么反过来想一想呢?
8 D6 P' L# j& H7 T. y
8 i, D7 x; R) [+ V有没有可能 将实际尽可能地简化 让它尽可能地接近理论的设想 从而来证真或证伪LZ的理论和设想呢?7 Y* ~6 _" }. l1 V5 a. L
一旦理论跟实际接近到能相互验证 那么双方面都会有有益的成果吧
4 I" {1 b/ N$ \6 j- [: M9 g" y/ O) S( v
我的建议是
1 P- B3 u- T) S" `- t& ]' _* Y7 f. n5 M) p$ m9 W2 s
既然HOPUP对内弹道的影响从理论上是忽略的 那么我们在实际实验中也不要它/ s) @" @+ u) B7 G, ]
如果发射时内管晃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无法计算的 那么我们在实际实验中也尽可能减小它" [+ T5 H: U3 T5 |3 C
如果出气量不一致从理论上无法计算 那么我们在实际实验中也尽可能减小它
- a- ]0 w  t+ ?3 S: P7 M如果瞄准的误差从理论上是忽略的 那么我们在实际实验中也尽可能减小它
* X' e: C. @/ S, C+ S; {% J! G# I2 o* |1 |
这样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LZ的理论 真的不可能吗?
( _' ?# M, O* f; M7 f7 z8 B
8 v4 p$ j% P, E7 S4 _( G0 F其实不难/ ^+ r" F' \% _: _" C2 I* O' _: F
' N! G. z" [8 N8 u
这样的实验 用狗来做 几乎不可能
" k) U: h" u5 r5 e+ [# l
3 o% r0 B. H  l' X+ t但是如果只用一根内管呢?% }' g3 [- F, H. W% y& P
4 d* ~1 `% v1 ^2 n9 n9 E: D
不要HOPUP
2 h$ Z( ]3 [' w1 J7 x- \4 ]% ^& s* \6 J5 k6 w( p7 r# Y: P: H
用弹簧汽缸保证出气量 把内管跟弹簧汽缸尽可能地完全固定
6 M9 F2 P: E$ @+ ]: V# r# I& B- a; P2 x& _$ W
既然用钳台固定狗 狗身还会扰动的话 不如把内管跟汽缸直接装上钳台的座子
; t6 P4 Z0 d5 t9 N2 V
1 x- v! o( b: _0 a& h0 m4 \这样保证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小 实际的结果 会接近理论了吧?8 z0 a0 f/ N2 t' x* X( }
/ [3 f& g- [: \1 Z1 L& a
然后再来验证LZ提出的几个命题 8 }% F# J0 _- Z5 }* J

* }4 T' r/ q. A" J; L; s5 B) _& N比如BB在管内会否碰撞' B9 s8 W9 I8 x0 j! U' |* x4 s

2 K. E% b9 X, y9 T: k管长/初速/气量/弹重 是否对散布有影响 有怎样的影响) j& y7 ^/ F* K- T0 W- t$ j: b
4 y. i3 H! U" l5 N" |+ H% I
尽可能多地重复和搜集这样的数据 ' b; J* j9 l% X% i- X

$ L( [  n& H. a. ]再来看一下是否跟理论相吻合9 J0 X% i4 M/ ]) R) k

8 u# _6 M( P9 c5 Q* R* b吻合的话 就可以通过理论来猜想更多因素影响下 BB的表现 理论就有用了 能对现实起到指导作用
. |, ^7 S2 E/ g1 n& q, P9 j
6 J2 d$ N4 U' k' {3 ~不吻合的话 就可以修改理论不完善的地方 从而加深对于BB内弹道理论的理解+ o2 ^. J7 G! \. B5 K

  f; t4 B/ C& V% r6 V就算无论如何理论跟实际结果都没办法相吻合9 _' x8 Y" ?- q, [/ q/ P0 X
% r  b8 b8 Q% ]! M
从实际出发得到的数据 也会作为宝贵的经验来推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8-6-5 15:43 | 只看该作者
无语鸟。。。。看的我头昏眼花的。。。。伊哒伊哒呦。。。楼主啊。。。实际使用中的因素是很多的。。。。别说BB了。。。连人家真铁都不一定做到一定的精准程度啊。。。
; E4 H3 x% f( |( O/ G8 ?; {比如BAR10,瞄,BB的圆润度 HOU UP的品质以及稳定性 内管的光滑程度,风偏,湿度,手臂的抖动程度等。。。。往大的扯。。。地球的自转也考虑进去吧。。。2 T- z4 J: Q; @# E5 i+ r
觉得您可以做一个狙击手。。。真心话。。。。
3 A1 q2 m3 M2 v0 ~狙击生死线里的主角应该和您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8-6-5 07: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5-31 23:50 发表 8 U0 C( O& \9 i/ ~( Z2 W8 r$ }  a

8 h0 A* R; ^2 b! O: {* @  {  c( Q5 o( T
绿大总算出来说句话了,不过您的这个highlight犹如一盆冷水冲了我一个透心凉!呵呵,不过没关系,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处境一定比我惨!总之,我对我的研究成果不会轻易放弃的,本人学得专业是液压传动专 ...
对气体动力学我是一点研究也没有,不过我明白只有艺术家会把自己跟别人对比,真正追求科学的人是拿看得见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拿先驱做比较的怎么越来越有文革的感觉了)。您从出发点上就把自己当成了正确的,那根本还是一条路走到黑不管有益还是有害的建议都听不进去的。
4 E0 e6 l) x, l8 p9 _
2 X8 ~* k' `5 v+ L% s  n' A您的理论要是能真的做出有明显效果的补品来,那算您本事,您可以做出来了大家掏腰包买您的产品,但是回头看看所有这些回帖里有哪个是欢迎您的理论的?相比起来,大家还是愿意花时间去看简单些有实际效果的帖子。从您的口气看来您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这样无懈可击的理论希望您能尽快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才算真正的造福群众,否则就算您有再厉害的理论出不来成果那对实际生活的改善还是零啊。
6 K$ L5 A3 Q) a. ?2 O# j7 M  \. h
! o! L" C/ f2 F% b理论在被实践证实之前,和空想是没实质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8-6-4 23:29 | 只看该作者
请恕在下眼拙。( P! _5 v& b& i5 x) E$ M
+ Y/ j3 ?- [( C& v) F; F  q% t: U
以往的理论管长并不是靠经验得出,而是厂商在出产品时,已经标明了对应的管长范围。
1 Y% \- A) p+ w! v- P0 s3 [/ E( D- p% _" P这也是厂商通过计算的结果,虽然没有兄台的公式精确,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对性能就不会有明显影响。0 e4 R5 o( h4 o& M

9 ]/ W8 o3 Y. h) P还有一个疑问,即使算出了唯一的理论管长,那买不到该长度的内管也没用。
' r* D* g7 q+ c! @* K; q) w自己锯的话,对性能的不良影响有可能远大于理论管长差一点的问题。
+ [; N9 U: U% }9 x8 i再者,假使找到了合适长度的内管装上了,也不一定能取得最佳效果,因为其它还有许多比理论管长更能影响性能的因素。8 \- x- j! [) v$ ~) D' s9 b2 l
因此在下以为实在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太较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3:02 | 只看该作者
ls没看标题吗?纯理论!
. ^' d+ @$ C: E& R* P: ~% e对改狗有帮助是:目前简化模型的结论已经可以用于指导实践了,改动两次内管长度获得三个枪口动能值,就能列出三个方程求出常数A、B、C。定下方程以后理论管长就是一个唯一数值了。虽然还有一些误差,不过比起范围很大的经验公式,已经精确很多了。以前理论管长都是靠经验得出,现在理论管长终于可以从理论上算出来了。0 n8 i+ h# L$ D6 B2 c) m- W
(以bar10为例目前有33cm 43cm 和55cm的管,我们可以用简化模型求出唯一的理论管长值。特别是喜欢改大威力的兄弟,因为弹簧或汽缸一改,原装的管长就不是最佳理论管长了。)" t, T9 b: S1 _6 M% J; f/ O
  s4 o6 w' ^9 Y6 Y: n  ]
[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4 22: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8-6-4 22:06 | 只看该作者
恕在下愚鲁,愣是没从LZ写的这篇东西看出对改狗有帮助的内容来。
6 t, G6 g4 b& \( T0 t# l+ Z换言之,LZ没有写过任何具体的改造方案,就看见一锅定理和公式在滚来滚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6-4 21:4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BB弹的品质  主角啊  不考虑的吗- {! c- \0 V6 [6 l

0 W8 a/ d+ l. m: V7 k( m( A通过HOPUP时就会变形 既然要精确 就精确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8-6-4 21:23 | 只看该作者
高中物理从来没及格的文科飘过............
) S0 l  \7 n  x) l  X相信这里的绝大部分XD估计也都把些乱七八糟的公式都还给老师了吧
! Q- i/ {1 D0 P0 e# y9 ^LZ还是改造搞个专门帖子 拍些过程的照片 来的实际也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0:44 | 只看该作者
to 49楼的领导:0 b. C/ L/ @0 L% D$ B5 D
1楼的贴总共分两部分,4 `& J6 y% U5 X
第一部分是用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起来的空想,其实也没有高深的东西,大学学机械、液压、气动的应该都学过流体动力学吧?我承认这一堆微分方程组很难用于实践。只是帮我们理解气体动起来的复杂性。: `& I& V2 _* Q4 S
第二部分是简化的模型,其本质是将内管中bb受的合外力简化成与bb的位移成线型关系,从而导出枪口动能表达式与bb位移成二次函数关系。这个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但凡有一些高中物理加一点微积分知识的兄弟应该都能看的懂吧。
2 F: D4 y0 z; Y+ n: L/ S- q0 V! i0 R5 t/ r) [% b# I
唉,也许是我的表达能力太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8-6-4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ohnsonred 于 2008-6-4 12:05 发表
9 H' P. D2 \& e* S4 r0 C( G其实多思考是不错的!数学是大脑的体操!多想想对身体很好!
+ ~7 H' X  A7 r4 V/ \# O" P3 O. }% _$ N( b; F
楼主,但是我实在是看不懂您的理论!对这屏幕一大堆字忽然发现自己好像不识字了!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这个感觉!) c$ \5 c( c, L* a
, c5 \+ Y6 @  d6 n  _  q
能不能用浅显易懂的图示说明下呢 ...

) L* A, o( }4 k, Y總個來說,我看到的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6-4 13:0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多思考是不错的!数学是大脑的体操!多想想对身体很好!6 g$ N1 p2 b0 ~6 G6 O0 r

6 |. D+ t/ \, E" }楼主,但是我实在是看不懂您的理论!对这屏幕一大堆字忽然发现自己好像不识字了!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这个感觉!
2 o6 a$ m4 y1 v5 u5 K, k
, n, q* ~; Z" ], ?  a1 Q6 [能不能用浅显易懂的图示说明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2:03 | 只看该作者
由于之前的微分方程组无法应用于实践,更没有办法检验其正确性。今天抽空导出了简化的近似模型:即当一支电动及手拉bb枪其他部分固定不变而仅改变内管长度时,枪口动能是内管长度的二次函数。改变其他部分(气缸、弹簧等)将引起二次函数各系数A B C的变化。- P4 S  J7 ^* T3 c& F6 z9 i. D, P$ E
任意选取三种长度的内管,并记录bb初速,我们可以求得方程三个常数A、B、C从而获得动能表达式。确定方程后将方程微分后得到bb合外力表达式并使之等于0,可得x的值即为最佳理论管长。6 u3 H  l" l. ?" D6 I
. a! H! \; C6 f9 q8 z( b
(详细推导过程已经加在1楼中)
% {0 d) k" W7 d7 ^. ]+ T8 I0 g4 q6 f; F0 ?4 t- _
[ 本帖最后由 小职员 于 2008-6-3 21: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6-3 14:04 | 只看该作者
倒,玩具而已,至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8-6-2 14: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16:01 发表 & F+ j1 X: p( D
我的意思是bb和内管最多碰个两三次就飞出去了,不是撞着出去的。呵呵,最后红魔兄和我的结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5 Z! Q3 [% A" i" ^+ [" j: Q$ h1 x5 \- s" ?  Q
呵呵,我们握个手!

- F, ]- i$ O2 r) tbb 在管內的時間有多久?..能碰兩三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