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啥片子?

[复制链接]
查看: 959|回复: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7 2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有介绍和地址?

SC上看到的,但是没有见到有种子。

[ 本帖最后由 jason-lee 于 2006-9-27 20:26 编辑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6-9-27 20:30 | 只看该作者
戴高乐总统在何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9-27 21:2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看过!帮忙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9-27 21:45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片子?一定要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9-27 22:53 | 只看该作者
小姐把辈分搞乱了
手机把地点搞乱了
P S  把世界搞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9-27 23:09 | 只看该作者
只有电驴的,将就吧。

只有法语原声,将就吧。

Chinois A Paris Cd1 (Les)-Jean Yanne (1974) Michel Serrault Nicole Calfan Bernard Blier.avi (701.53 MB)


Les Chinois A Paris -Jean Yanne (1974) Michel Serrault Nicole Calfan Bernard Blier - Cd2.avi (696.72 MB)

电驴还是很快的,我已经看完了。人家都说法国人稍加学习就能掌握英语,我可是从片子里一点一点抠出疑似英文的单词,来蒙剧情,好在里面还偶尔有小段蹩脚的国语帮忙。

以前还看过一个估计是同时期的法国片子《中国女人》,讲的是一个法国女青年(好久没用过这种称呼了,呵呵)是一个疯狂的毛迷,里面大把大把的背语录,亮宝书,陷入疯狂之后彻底觉悟了。

[ 本帖最后由 Bacchus 于 2006-9-27 23: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9-28 00:1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片子一定要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9-28 10:45 | 只看该作者
实在是佩服这都能找到呵呵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9-28 11:11 | 只看该作者
老外的恶搞,不过看来带有明显的政治恶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9-28 14:21 | 只看该作者
好猥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9-28 16:2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 转自8080 bbs

法国人1974年拍的电影,描写中国派了6亿人民解放军进军欧洲,不费一枪一弹和平占领了西欧各国,法国总统逃到美国,留下一帮“合作分子”建立了中法合作共和国,担任首脑的那个老兄竟然酷似希拉克。解放军把老佛爷百货大楼作为总指挥部(现在老佛爷真的也差不多被中国人占领了),禁止饮酒,取缔色情业,没收所有的小汽车,出租全改成人力黄包车,让法国专门负责生产壁炉烟囱。最后解放军没能抵抗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全线撤退。

   1968年,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之际,巴黎的大街上却出现了身穿中国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带毛泽东像章的法国青年,法国报刊当时疾呼:“巴黎街头出现红卫兵”。这些罢课、造反的法国大学生当时并不知道,他们反叛的行为、形式和规模都创造了战后西方社会冲突的新篇章,留下了很多对历史发展意味深长的东西。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这场由青年在校大学生发动的“造反”运动最初发生在校园,后来漫延至整个社会,妇女、工人和其它社会阶层也卷入了这场运动,对法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月风暴”的最初导火线,是法国巴黎大学南特莱学院的学生发动的一次抗议集会。
   1968年3月22曰,南特莱学院的学生举行集会,抗议当局逮捕因反对越南战争向巴黎的美国企业扔炸弹的学生。这一行动得到了巴黎大学左翼学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支持。此后一个月,高校风潮不 断。5月2曰,南特莱学院校长不定期地关闭了南特莱学院,并说:“在教职工中有一种奇怪的气氛……一种非常近乎战争的精神变态。”法国*领导人马歇则谴责学生,他说:“南特莱大学和其他任何地方徒劳的假革命者,他们丝毫也改变不了历史的现实。”法国*一开始就站在了学生运动的对立面。六百个学生被抓。大学教师全国联合会号召举行抗议罢工。当时报刊称“几分钟内造成了一个群众运动”。随后,学生走上街头,整个巴黎变成了战场。巴黎警察用警棍、高压水龙、催泪瓦斯镇压学生,学生焚烧汽车、投掷石头回击警察。学生竖起了路障,罢课开始扩展到全国的大学和高校。外省大学生纷纷起来声援他们的巴黎同学。
   5月11曰,当时法国总理蓬皮杜匆匆结束对国外的访问返回巴黎,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全面同意了学生的条件。但是,他的答复已为时过晚,学生们的口号是:“我们越来越狂热了。”5月17曰,全部空中交通停止了,邮局工人也举行了罢工。学生们开始了从索邦学院到雷诺工厂的穿越巴黎的“长征”。5月18曰,铁路交通瘫痪,巴黎公共汽车站、地铁线和邮局全部被占领。法国制片工人团结一致搅散了戛纳电影节。非*的工会组织号召工业的民主化。5月19曰,社会党领袖要求*辞职。戴高乐宣称:“改革者,行!社会渣滓,不行!”学生们的回答的口号是:“这种人,就是他!”5月20曰,全部矿场和港口关闭。5月22曰,参加罢工的工人已上千万,几乎是全法国劳动力的总数。从汽车厂到飞机厂、从商店到码头、从电影院到殡仪馆,……所有的工人都投入了罢工罢市。工厂停止生产,商店停止营业,银行中止业务,海陆空交通全部中断,整个法国曰常生活的全部秩序都陷入空前的混乱。
   对1968年的法国青年影响最大的事件,还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投身“五月风暴”的人中,有不少自称信奉“毛主义”的“毛派”青年。他们模仿中国“红卫兵”,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绿军装,戴军帽,在巴黎的大街上挥舞着“毛主席语录”小红书。“文化大革命”表面上提出的反苏联官僚主义、主张自发的群众运动、提倡打碎旧制度的首创精神、要求消灭“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反对旧教育制度、要求以巴黎公社会的精神实行群众的直接管理等目标,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了西方的青年。从今天的眼光看,这当然是对那场破坏性极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可笑的、严重的误读。西方的青年误把中国封建主义的余晖错当共产主义的灿烂朝霞来崇拜。中国“文化大革命”与法国“五月风暴”是性质完全不同、取向根本相反、背景全然相悖的两种“造反”运动,尽管在形式上有种种相似之处。而当时的法国青年,正是从表面的相似性中找到了某种“造反”的力量和形式。

该片导演(Jean Yanne )为法国著名左派人士,拍摄过"包法利夫人""屋顶上的轻骑兵 ""印度支那""马赛轰天炮"等著名电影.



种子地址: http://www.hitdown.net/?v=91153cf063582392
未测试,不知道能不能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9-28 17:28 | 只看该作者
再补充一下关于那个狂热激情年代的片断。

请你们不要放弃

1968年5月31日,《新闻观察家》发表了让-保罗·萨特对学生领袖丹尼尔·贡-邦迪的长篇访谈,我从《1968,反叛的年代》里转录了这句话:“在你们身上已出现了某种令我们的社会为之震惊、感到迷惑的东西,它否认了造成社会现状的一切因素。这就是我所说的可能性的延伸。请你们不要放弃。”
  35年过去了,他们放弃了吗?昨天的老战士当上了巴西和巴基斯坦的总统,“变成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新自由主义者”、“对工会的政策比她的右翼前任更加强硬”。60年代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结果,是当时冷眼旁观的一群人,一声不吭,现在却以新保守主义的策略左右着白宫的阴谋和五角大楼的轰炸机。伍德斯托克40万人参加的摇滚乐狂欢,今天则为另类商业,尤其是娱乐业提供了无限的灵感,让不穿西装的经理靠青少年的反叛心理赚大钱。
  但我们依然能看到,写过《1968,终结的开始》的安其楼·夸特罗其,现在还在推行反电视运动;在格尔木附近的公路上,白发的嬉皮士戴着12只耳环骑车进藏;我们现在要说的这本书的主要作者,塔里克·阿里,还顶着火焰一样的头发在伦敦研究革命……但让我插句话吧,1968年,全世界都在决斗,一边是年轻人、穷人、学生、左派、无政府主义者和花童,另一边是成年人、巨商、政客、自由主义者、精英分子和沉默的大多数(对,最后这种人,是黑暗历史永恒的帮凶),结果是什么?大多数政府并没有垮台,但这不是真正的目标,因为即使换一种制度,也没有换一种道德、人和人的关系、想象力更有效。换句话说,1968年的抗争已经结束,该失败的都已经失败,更为深刻的文化战争却才刚刚开始,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新战争。
  现在来说这本写于1998年的书,作者之一,就是当年的反叛领袖。体例是按这一年的12个月分章,按日期和地点(一个国家,或一所学校)分节,中间穿插了156幅惊心动魄的图片,和若干来自媒体的文章摘录。西方青年在反文化的陪伴下,反抗父辈的不道德和冷酷,极权国家的青年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中,反抗暴君和秘密警察,战争的国家,青年们在丛林里游击,反抗由富豪、法西斯或者白宫傀儡构成的国家暴力……这本书把地球浓缩成日记,事件被简洁鲜明地描绘,态度呼之欲出,即使只有戛然而止的一句话,你也可以了解这是怎样一种骄傲和锋芒毕露的表达。是的,这是关于1968年发生的全球反叛运动的最全面的中译本图书,它涵盖了每一个“天生偏左”的都会关心的所有方面——只要是当时发生过的。
  这是一本我才读了20页,泪水就夺眶而出的书。这书里写到了无数的牺牲者,有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更多的,在他们上街之前,就已经被剥夺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的大多数人,则牺牲得更加寂静,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比鸿毛更轻。我们知道,全世界的警察都一样凶残无耻,操纵着他们的人,和被他们保护着的人,则一样懂得把其他人的幸福当作“社会进步”的代价付出去,换来自己的体面生活。历史从它发生的时候就在被改写,但我们要记住那些曾经战斗过的人,和文明机器中被磨损掉的人。“我希望我是这个国家的最后一名政治犯”,“我宁愿今天就死在亚拉巴马州的公路上,而不愿泯灭我的良知”,这样的声音,有时候是被迫发出的,就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面的托马斯那样,连一句口号都没有,就在捍卫个人的时刻做出了选择。“一般来说,我们靠行动来证明自己。”
  这都是一样的。为民权而战,像简·芳达跑到越南去那样为另一个国家的人而战,和为个人的选择而战,像雅皮士(Yippie,Youth International Party,国际青年党)那样为恶作剧而战,为红旗或黑旗而战都是一样的。我不会像这本书的作者那样严肃,去嘲笑The Beatles乐队不问世事,而赞扬Rolling Stone乐队主唱写了暴力的歌词——在翻到第35页的时候,我看到了那幅著名的越南民族解放阵线女战士的照片,想想我们的国家在80年代对牛仔裤的崇拜吧。每个人都该知道,一个头脑清醒的革命者,应该明白他/她所追求和捍卫的,正是有一天女人可以穿上高跟鞋或者扔掉高跟鞋,而约翰·列侬可以像孩子一样任性,逃离一切去练习瑜伽。但现实所造成的结果是,革命家和音乐家的区别就是,后者有更丰富的人性,但前者更懂得牺牲。
  历史已经不会重演。科技和经济的全球化改变了一切,新的战士已经不再依靠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你知道他们在热那亚、墨西哥城、西雅图、罗马、巴塞罗那、电脑网络和地下朋克乐队的全球串联中做了些什么吗?以墨西哥的扎巴塔民族解放军(EZLN)为例,2001年他们宣布要长征3000公里到墨西哥城和总统进行谈判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他们的记录片——在1994年,墨西哥和美、加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那一天,一位蒙面的领袖宣布成立EZLN,要求政府立法保护印第安人权益。这位传奇的领袖,在1996年组织了有42个国家的3000多人参加的“人道与反新自由主义”国际研讨会,在2000年发表了长文《知识分子右翼与自由派法西斯主义》,探讨全球化与知识分子角色问题,在2001年宣布EZLN将会从游击队转变为一个政治组织(而不是政党),因为他要颠覆的不是政权,而是现有的权力关系……在1999年到2000年的墨西哥学生运动中,罢课总委员会竟然是一个没有领导的机构……蔓延到全世界的青年新闻自由网络组织,正在筹备其核心机构的“去中心化”,也就是取消旧的权力关系中的金字塔结构……
  墨西哥的学生这样说:“我们是要恢复过去的一代,承诺现在,并准备未来的一代。我们是记得知识分子是如何帮助官员获取利益的一代,我们是与只重视在资本流动中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在那里政治上藏污纳垢,汲汲于私人利益的政治体系分裂的一代,我们是拒绝以政治作为掩饰,仿效美国佬市埸方式政治的一代,在那里,家庭福利等等、等等、等等的承诺一再的被认真的提起,只是从来没有被实现……我们也是向前看,要求,并准备改变大学与国家的一代,我们不在决定全体事务时做壁上观,我们要的是变革。我们绝对不是X世代,他们要我们这样想,让我们一事无成。”看,“他们要我们这样想”,多么精彩,如果大多数30岁的美国人已经那样想了,那至少还有一些人不这样想。对于塔里克·阿里这些1968一代人来说,也许他们看不惯刺着文身的朋克,也不明白黑客和Blog是怎么回事,热血变成了酷的反抗,但最终,年轻人还是按照这个时代的方式行动。
  在我的国家,曾经有过充满希望的、创造和真诚的80年代,有过灰色的、实利和犬儒的90年代,现在是新世纪,人们正在享受缓慢扩散的快感,正在把肉体从电视机挪向更大的电视机。我想对那些开始厌倦这一切的年轻人,或者从一开始就厌倦乎这一切的年轻人说:请你们不要放弃。
(文/颜峻,摘自世纪中国)

[ 本帖最后由 Bacchus 于 2006-9-28 17: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9-28 21:3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1968年五月暴动和文革之间的关系,曾经看到以下经典评论:“法国学生闹革命是满大街宣传性解放,中国这边则是红卫兵满大街抓破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9-28 22:58 | 只看该作者
老共的洗脑的确是非同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