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27 21: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战役经过 (五)
五)
以10月30日夜开始的决定性大反击为标志,战役进入了恢复巩固阵地的第三阶段。
美军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后,随即调来了工兵营和韩军的劳工营,日夜不停抢修工事,
共修筑了70多个永备火力点,部署了14门无后坐力炮和65挺重机枪,构成了完整的火力
配系。韩第二师接防后,在一般情况下最多容纳两个连的高地上部署了整整四个连,还在
高地南侧的反斜面部署了两个连,作为浅纵深的反击力量。这样的防御无论兵力还是火力,
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10月30日中午十二时,十五军以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向597.9
高地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炮击持续达四个多小时,日落时分才沉寂下来,韩军惟恐志愿
军乘机发动攻势,立即爬出隐蔽部抢修被毁的工事。不料一个半小时之后,十五军的炮火
又突然开火,对高地进行了五分钟的炮火急袭,接着开始炮火延伸,韩军以为志愿军攻击
迫在眉睫,急忙进入阵地准备迎战,谁知志愿军的炮弹猛然又回落在高地上,被打了个正
着,这么几次真假延伸射击,高地守军的伤亡已经过半。二十二时,火箭炮团24门火箭炮
进入阵地对敌纵深炮兵阵地和二梯队集结地区实施面积射击,几乎完全压制了敌纵深炮火。
――这是志愿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体现了志愿军的炮兵
经过连日的战火考验,终于逐步成熟,炮火的运用合理精熟。与美军在火炮数量上的对比
从战役初期的1:10缩小到1:4,炮火组织指挥上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十五军将所有火
炮按射程远近分为五个炮群,采取二线分散配置,由军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制定了统一
的阵地分区代号,以便迅速精确进行射击;坑道与炮兵指挥所直接建立联络,使坑道部队
可以随时召唤炮火支援,并为炮火校正目标偏差;各型火炮根据性能不同,赋予不同的使
命:榴弹炮、加农炮负责压制敌炮火,摧毁敌工事,打击敌二梯队;火箭炮采取面积射击
主要杀伤敌纵深炮火和有生力量;迫击炮机动使用,主要拦截敌集团冲锋,射击其他火炮
难以打击的死角。十五军的步炮协同日渐完善,美军在上甘岭伤亡的70%是被志愿军炮火
杀伤,这就是炮兵在战役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0月30日二十二时二十五分,四十五师和二十九师出动十一个连,其中坑道部队三个连,
发动了决定性反击。战斗异常激烈残酷,一个排往往一次冲锋就所剩无几,但部队仍一个
连接一个连前赴后继,冲锋一浪接一浪,一路猛攻。一三四团六连攻下9号阵地后只剩下
4人,随即就被韩军夺去,后面的七连紧接着再攻,没有半点踌躇犹豫!配属八连的六连
二排在向主峰3号阵地攻击中,尖刀班只剩下班长吕慕祥,他已五处负伤,仍向主地堡爬
去,爬到地堡边却因手臂负伤扔不动手雷,他拼出最后的力气,扑上地堡拉响了手雷!由
于巨大的伤亡,战斗中干部倒下,战士随缺随提,先任命战后再补批。正如王近山在战前
作战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有巨大伤亡的准备,每个战士不仅要准备当班长、排长,还要准
备当连长、营长。果然就有参军三个月的新战士十几天后就当上连长,因为比他资历老的
都已经伤亡殆尽,自然非他莫属。
经四个多小时的激战,10月31日凌晨二时许,一三四团七连终于击退了韩军的反扑,守
住了主峰3号阵地。至此,反击才告一段落。尽管没有恢复所有阵地,但主峰和1号、7
号、8号、9号等主要的阵地都已夺回。韩军担任守备的四个连,全部被歼。崔建功反击刚
结束就命令一三五团二营代参谋长张广生统一指挥597.9高地上的所有部队,迅速就地组
织整编,投入防守。张广生请求速送手榴弹和手雷,并报告因为高地上被炮火炸成遍地虚
土,无法挖掘工事,要求送麻袋来筑工事。崔建功火速向后方求援,志愿军总部马上从相
对平静的西线部队调集了144卡车的手榴弹、手雷和其他弹药,四十五师的后勤人员千方
百计搜集了2000个麻袋,火线运输员乘着天亮前的短暂黑夜,突击将这批弹药和麻袋送上
了高地。
10月31日天刚亮,韩二师三十一团和埃塞俄比亚营就联合发起攻击,反击部队顽强防御,
又是整整七个小时的恶战,韩军三十一团几乎损失殆尽,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直到战争结
束再也没能恢复元气。埃塞俄比亚营也付出极大代价,伤亡过半,597.9高地主峰依然在十
五军手中。星夜赶来督战的美军第九军军长詹姆斯少将见到部队的伤亡如此惨重,只得下
令停止进攻。至此,反击部队历经九个半小时的惨烈血战,终于巩固了597.9高地主峰,
在这九个半小时的战斗中,十五军创造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弹药日消耗量的最高记录:子弹
30余万发,手榴弹和手雷3万余枚,爆破筒260根,炮弹2.1万发。
秦基伟认为战局照这样发展下去,美军的失败将不可避免,他判断美军除了动用韩第九师
外,因为其后备兵力短缺,没有足够的二梯队,要么主动结束战斗,要么就只有使用第一
八七空降团了。而一八七空降团投入战斗,只能更加暴露其兵力上的严重不足。
11月1日,美韩军的炮火猛烈程度仅次于战役第一天10月14日,美第九军调来了韩军的
精锐部队第九师的三十团。该团曾经在白马山顶住了志愿军头等主力三十八军五个团整整
十天的强攻,为韩九师赢得了“白马师”的荣誉称号。韩三十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兵分
四路向597.9高地猛攻,该团的战斗力确实较强,于当天下午十五时许,有两个排攻上了
主峰,但还没等喘口气,就被四十五师的守备部队赶了下来。韩三十团攻了一整天,总共
发动二十三次营连规模的集团冲锋,徒然伤亡1500余人,毫无收获。
十五军似乎意犹未尽,当晚二十九师八十六团的两个连发起反击,将597.9高地其余阵地
全部恢复。但四十五师的伤亡也不小,守备部队的兵力少到只能控制五个阵地,秦基伟只
得将调归其指挥的十二军三十一师的九十一团八连调上597.9高地,接替四十五师无力再
守的七个阵地,从这天起,十二军的部队开始参战。十二军是王近山一手带起来的部队,
是第二野战军各部队中的佼佼者,攻防兼备,在解放战争中曾屡立战功。此次参加上甘岭
作战,军长曾绍山极为重视,亲自点将,指名由三十一师政委刘宣带领九十一团参战,九
十一团更是十二军中的精锐团,该团原来属十一军建制,前身是黄麻起义部队组成的红军
鄂豫皖边区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
九团,解放战争中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十九团,曾在定陶、宿县和淮海战
役中屡建奇功,后整编为解放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来朝鲜后参加第五次战役,
第一阶段中攻势极为凌厉,是所有攻击团队中突破最深的,第二阶段战局突变,美军以装
甲部队与机械化部队混编成机动性极强的特遣队,实施反扑,将志愿军战线多处割裂,九
十一团由于突破最深,因此后撤的距离也最远,达90公里,全团在断粮七天的困境下,靠
沿途搜寻到的一些杂粮充饥,从美军包围圈的缝隙中夺路突围,不仅未丢一名伤员,未少
一枪一炮,还带回来一百多俘虏,充分显示了该团出类拔萃的战斗力。王近山审时度势决
定将十二军三十一师余下的两个团全部配属给十五军。
11月2日,正如秦基伟判断的,范佛里特将一八七空降团投入了战场,该团是美军最早组
建的空降部队之一,原番号为第八十二空降师的第五零五团,在二战中参加过欧洲战区的
西西里岛、诺曼底、萨勒诺、阿萨姆等多次重大战役的空降作战,战功卓著。1944年又调
往太平洋战区,参加对日作战,番号改为一八七团,隶属于第十一空降师,可惜只赶上了
菲律宾战役的阿加山口空降作战,还来不及大展身手,战争就结束了。朝鲜战争爆发后,
原准备在仁川登陆中使用,但因种种原因到达朝鲜时,仁川登陆已结束两个多月了。随后
1950年10月20日在肃川、顺川地区,1951年3月22日在汶山里地区两次实施团规模空
降,但都由于时机稍晚而扑空。然后一直作为美第八集团军直接指挥的机动力量,现在范
佛里特却将其作为普通的步兵团投入上甘岭,一方面表现出范佛里特孤注一掷的疯狂,另
一方面也表现出美军缺乏后备兵员的致命弱点。
该团一上阵,就让十五军感到非比一般,无论装备、攻击队形,还是战术运用,都是首屈
一指。官兵全部身着新型防弹背心,手持自动武器,攻击时先施放烟雾,以班排为单位的
小股部队进行试探进攻,探明对手兵力、火力后,再在密集的弹幕射击掩护下,发动连、
营规模的冲击。攻击队形先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突击队,中间是由重机枪、无后坐
力炮等火器组成的火力队,最后再是二梯队集群,层次清晰,具有较强的攻击连续性,一
旦攻击不成,便退回出发阵地,摆放对空指示布板,引导飞机航空火力支援,然后再攻击。
此时的十五军也已是久经考验了,步炮协同近乎完美,一八七团好几次都还没接近主峰阵
地,攻势就被纵深炮火所粉碎。但一八七团毕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战斗力比一
般部队强的多,士气也高,攻击依然一浪接一浪,直到下午十六时,终于攻占了10号阵地,
但九十一团八连随即就有十多个战士跟着炮弹的弹着点冲了过来,一阵手榴弹,又把阵地
夺了过去。十七时许,1号阵地上只剩下两个伤员了,九十一团八连派出了一个三人战斗
小组前去增援,一番苦战,将敌人打退,可也只剩下了朱有光和王万成两人,刚要整修一
下工事,美军又蜂拥而上,负伤的朱有光一跃而起,冲入敌群拉响爆破筒。爆炸的硝烟还
未散去,王万成也抓起爆破筒扑向另一群敌军,――他就是日后影片《英雄儿女》中主人
公王成的原型。
这天配合美军进攻的韩军损失也非常惨重,仅先锋连就阵亡31人,伤84人,几乎全连覆
没。十八时许,天色全黑,美韩军的进攻方才停止,依然寸土未得。
十二军九十一团团长李长生来到上甘岭,他发现高地上有着多达十几个连的建制部队,为
避免多建制所引起的指挥混乱,他将九十一团九个连采取“车轮战”,一个连一个连投入战
斗,每个连不管伤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来休整,连长则留下来,作为后一个连
长的顾问,如此类推往复。这样不仅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也使各连都保存了一批骨干。
11月3日,九十一团七连接替八连投入作战,这天战斗非常激烈,七连的伤亡很大,运输
弹药的八连炮排见形势危急,主动加入战斗,但才到了下午十五时许,七连加上八连的炮
排就所剩无几了,原定第三天参战的九连就开始以两个班为单位,一批一批向上增援。
11月4日,李长生根据这几天的战斗发现美军每天的攻击都是早上八时开始,他判断在这
之前美军肯定是在某处集结,便派出了精干的侦察分队连夜前去侦察,这些侦察兵果然不
负期望,凌晨四时发现美军的攻击部队正在597.9高地南侧的一片树林里集结,李长生决
定先发制人,对其实施炮火急袭,四时三十分,火箭炮团24门火箭炮就按照侦察兵所报告
的方位进行了齐射,美军的攻击部队遭到了沉重打击,伤亡惨重,只得重新组织兵力,这
天的进攻直到中午十二时才开始,而且攻击强度明显减弱。
11月5日,十二军三十一师全面接过597.9高地防务。九十一团几天战斗只剩下一个连没
有参战,当晚九十三团的一个营投入了战斗,三十一师的后续部队也逐步进入战斗。三十
一师,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在抗日战争中战无不胜,被誉为“太行山拳头”;
解放战争中被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更是战功卓著,定陶战役活捉国民党
军精锐部队整编第三师中将师长赵锡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攻取宿县生擒交警第十六总
队中将副司令张绩武;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生俘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后整编为
第十一军三十一师,1950年遍入十二军序列。
当天的战斗韩军以第二师三十一团主攻,三十团以一个营担负助攻,在志愿军顽强抗击下,
徒有伤亡,下午十五时就草草结束攻击。就在这天的激烈战斗中,涌现出了著名的孤胆英
雄胡修道。胡修道是九十一团的一名新战士,从拂晓起就战斗在597.9高地的3号阵地上,
连续打退韩军七次冲锋后,全班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人了。中午开始,韩军加强了攻
击,火力越来越猛烈,滕土生以及后来增援的另两名战士全部伤亡,阵地上只剩胡修道一
人,而且还负了伤,但他毫不畏惧,裹伤再战,独自一人又英勇地击退了韩军多次进攻,
从拂晓至黄昏,胡修道和他的战友,先后击退韩军从一个排到两个营规模总共四十一次进
攻,寸土未失!其中仅胡修道一人就毙伤韩军280余人,创造了孤胆作战的光辉典范。
战后,胡修道被志愿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
民会议授予“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金星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范佛里特于下午赶到金化野战医院,慰问伤员,鼓舞士气。
同日,中朝联合司令部通令嘉奖十五军。十五军迅速将这一嘉奖令印发成号外,散发到每
个阵地,以激励士气。
第三兵团鉴于十二军参战,上甘岭的战斗已发展成战役规模,重新调整了作战指挥系统,
以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为首组成五圣山指挥所,统一指挥十五军的二十九师、十二军的三
十一师和三十四师;由炮兵第七师师长颜伏为首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所有参战炮兵;
上述两个指挥所统归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指挥。同时将已连续作战二十三天的四十五师撤出
战斗,补充休整。其在上甘岭防务交由三十一师,另以三十四师的两个团为预备队。
当晚满身硝烟,却是辉煌与荣耀等身的四十五师奉命撤下战斗了二十三个昼夜的阵地,艰
苦的坑道斗争极大摧残了身体,走出坑道的人普遍患有色盲、夜盲和风湿,而更多的人却
永远留在了上甘岭。一号坑道先后进入的官兵有三四百人,最后只有八人生还!19日晚间
上高地的一三四团八连,只剩下连长李宝成、指导员王土根和通讯员三人。李宝成在撤回
的路上,见路边一段不足一米的树干上,嵌满了子弹和弹片,粗粗数来不下一百,他让通
讯员扛回来,准备留作纪念,后来被陈列在十五军的军史展览馆。而王土根带回的军旗,
十四天前还是崭新的,八连每一次反击,就插上阵地一次,沐浴过数不清的枪林弹雨,现
在这面不到两平方米的旗帜上,竟然密密麻麻布满了多达381个弹洞,1962年中国军事博
物馆建成开放时,这面记录了上甘岭辉煌的军旗就是最珍贵的藏品之一!四十五师的炮兵、
通讯、观察和后勤机构仍留在原地,继续保障十二军的作战,其余部队全部撤出上甘岭战
区,至兵马洞地区休整。与此同时,李德生率三十一师师部人员抵达德山砚四十五师师部
所在地,开设五圣山指挥所。
11月6日,美第八集团军新闻发言人向新闻记者坦言:“美军在三角形山(即597.9高地)
确实失败了。”这一天,刚巧是美国新当选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就职的日子,朝鲜战争巨
大的伤亡才使得美国民众将竞选口号是结束朝鲜战争的艾森豪威尔选为新总统,希望这位
在二战中曾指挥过诺曼底登陆的前陆军五星上将尽早结束这场噩梦般的战争。
597.9高地的形势稳定后,战役的重点自然转移到了537.7高地上,李德生指定三十一师副
师长李长林坐镇九十二团指挥所,指挥537.7高地的反击。
11月8日,九十二团到达上甘岭,秦基伟只给了三天的准备时间,计划11日发动反击。
李长林向秦基伟反映,部队刚经过长途行军,没有弹药,不熟悉地形,三天的准备时间太
短,反击恐怕难以奏效。秦基伟随即表示在537.7高地坑道的部队已经断粮断水十余天,
情况异常危急,而且再拖延下去,韩军的阵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反击的困难会更大。自从
10月29日的反击,一三三团有四个连进入537.7高地,经过激战后仅剩24人退守七号坑
道,由于随后十五军全力集中于597.9高地,对七号坑道十一天中没有任何支援,其中17
人冻饿而死,余下的7人于8日凌晨突围。秦基伟获悉后,殊为愧疚。李长林见此,再无
话可说只得克服一切困难,加紧进行反击准备。为确保反击的胜利,李长林决心以九十二
团最精锐的红军连一连的一个排于反击之日前一晚秘密潜伏在高地下,实施中心突击;以
三营兵分两路,对高地实施两面夹击,形成向心攻击之势。
11月11日,原定反击时间为十八时,但中午过后天气突变,雨雪交加,能见度很低。秦
基伟当即决定乘此天气,敌机无法出动的有利时机,提前两小时发起攻击。但一连的尖刀
排已经潜伏在高地下,为隐蔽起见既没有携带无线步话机,又没有架设有线电话,无法通
知。九十二团团长李全贵只得临时改由原担任二梯队的一连三排担当突击任务。十五军炮
火准备共使用火炮近百门,发射炮弹万余发,创造了战役期间每小时发射炮弹的最高记录。
炮火准备刚停,九十二团的一个营又两个排就冒着纷飞的雨雪发起了进攻。由于几十天的
激战,537.7高地的地形完全被炮火打得变了形,而九十二团担负攻击的连、排长战前也只
是在1000多米外看过537.7高地朝北一侧的地形,对高地的地形极不熟悉,好多班排都把
自己的攻击目标搞错了,但凭借着出色的单兵作战技巧和小部队作战经验,即便在如此混
乱的情况下,仅一个多小时就完全占领537.7高地,与坑道部队会合。秦基伟立即命令抓
紧抢修工事,准备迎击美军反扑。由于反击时在狭小地域里投入部队过多,因此伤亡也大,
九十二团反击部队共伤亡300余人,占反击部队总数的60%。
11月12日清晨,韩军第二师三十二团就开始了反扑,该团在整个战役期间因为伤亡巨大
进行过三次整补,由于韩军自1952年起在美国的支持下组建了新兵训练所和陆军训练中
心,所有新兵都必须经过九周的军事基础训练才可编入部队,而班排长都必须经过训练中
心严格培训才能任职,所以战斗力比战争初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即使是刚补入部队的
新兵也都因为经过最基本的军事训练具有基本的作战技能,而反观志愿军一方,补充的新
兵几乎都是刚入伍的,连最基本的瞄准射击、投弹都还是在行军路上突击学习的,其战斗
力自然无法与韩军的新兵相提并论,因而部队的战斗力日渐衰竭。――537.7高地的防御态
势极为险恶,坑道因多日炮火轰击而大都倒塌,临时抢修的一些简易野战工事,根本承受
不起炮火的轰击,加上美韩军还可以从注字洞南山和537高地进行火力支援,537.7高地守
备部队是在几乎没有防御工事的条件下应付三面火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很多战士是
利用炮击的弹坑来躲避炮火,鏖战一直持续到下午十七时许,九十二团只掌握着1号、6
号和9号阵地的各一半,而付出的伤亡又高达300余。
11月13日,九十二团继续依托着三个都只有一半的阵地,顽强坚守,尤其是在6号阵地
上的二连一排19人,利用战斗的短暂间隙,就凭着双手,挖成一条交通壕、五个防炮洞和
七个单人掩体,就凭着这些简易工事,与敌苦战了整整一天,击退了敌十一次攻击。九十
二团虽然还控制着一小部分阵地,但投入战斗的两个营已伤亡惨重,难以继续作战,李全
贵团长只得将正在担负火线运输的二营调上来,二营原是为了保证反击作战急需的弹药而
被抽调去进行火线运输的,武器装备都在后方统一保管,现在要紧急上战场只好用伤亡者
的武器和战场上搜集到的敌军武器匆匆装备起来,当晚对537.7高地进行了反击,除了7
号、8号阵地外,一举将其他阵地都夺了回来。原本李全贵团长还准备组织反击,将这两
个阵地也夺回来,但李德生鉴于九十二团已经伤亡了1400人,不愿将九十二团消耗殆尽,
命令九十二团将阵地移交九十三团,撤下来整补。
11月14日,九十三团除一营仍在597.9高地外,二营三营全部投入537.7高地。该团前身
是赫赫有名的“朱德警卫团”,抗日战争期间的1941年11月,为保卫黄烟洞兵工厂与日军
激战八昼夜,将来犯之敌击退,因而荣获“黄烟洞保卫战英雄团”的称号,也是十二军的
精锐团队。
激战至11月17日,九十三团的两个营因伤亡过大,丢失了五个阵地。当晚三营参谋长赵
小山亲自率领四十余人组成的突击队,全力奋战,也只夺回了三个阵地。
三十一师投入五个营又一个连,激战七天,仍没有保住完整的537.7高地。
11月18日,三十四师之一零六团由炮兵部队抽调的卡车运送,紧急从休整地调到上甘岭。
该团从九十三团手中接防的537.7高地阵地,尚缺7号和8号阵地,这两个阵地与美军占
据的537高地主峰山势相接,距离只有50米,防御难度极大。而且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纯
粹是为了替朝鲜多争取一些国土。李德生不愿再为这两个阵地付出战士的生命,特意嘱咐
一零六团团长武效贤,对这两个阵地不必部署部队,只用炮火控制。李德生还给一零六团
加强了一个营,要求该团能坚持到底,不再使用其他部队。
一零六团是由1938年陈再道在冀南地区组织的抗日武装发展而来,解放战争时期是中野六
纵的主力团,在鲁西南战役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进军中,立下过显赫战功。现任团长武效
贤,二十六岁就当上了团长,是十二军最年轻的团长,带兵打仗的行家里手,在他任营教
导员时,营里就出了闻名全军的“爱兵典型”王克勤;在后来当师长时,又出了训练尖子
郭兴福,并总结出“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推广。
清晨五时,一零六团刚接防还不到三小时,韩军第二师的进攻就开始了。韩军此次进攻的
目标是6号阵地,6号阵地是537.7高地西侧的突出部,地势又高,是西侧防御的要点,如
果失守,不仅西面阵地不保,东面的1、2、3号阵地也很难守住,并且还能威胁到纵深的
448高地。因此双方对6号阵地的争夺殊为激烈。韩军先是以4架飞机进行轰炸,接着又
是长达近一小时的炮击,整个537.7高地落弹两万余发!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下,6号阵地上
唯一的一个坑道被炸塌,八连连长文法礼等二十多人全部牺牲。炮击过后韩军以一个连的
兵力对6号阵地发起了集团冲锋。守备部队拼死抗击,双方的激战一直到次日,即19日晚,
终因部队伤亡过大,6号阵地落入敌手。
20日四时,九连就发动了反击,一班负责主攻6号阵地,经数小时恶战,终于将6号阵地
夺回,而一班也只剩高守余一人了,天刚亮,韩军的攻击就开始了,高守余从天亮到黄昏,
用手榴弹、爆破筒独自裹伤而战,击退了韩军六次冲锋,这中间由于韩军密集的炮火封锁,
他得不到任何支援,一天就吃了口袋里三颗祖国慰问团带来的糖果,坚守住了至关重要的
6号阵地。战后,他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到了黄昏时分,作为首批上
高地的部队三营经过三天激战,已经连一个完整的排都没有了。武效贤只好将二营调了上
来,考虑到已经指挥三天战斗的三营长权银刚对地形、敌情都比较熟悉,指定由他继续指
挥二营。
武效贤见三天部队就伤亡了600余,照这样打,他的这个加强团最多能守十天,所以就向
李德生请求改变战法,他认为守住537.7高地的关键是保存部队,在537.7高地北侧山脚下,
有两个总共可以集结一个加强连的屯兵洞,但从山脚到山顶还有五百余米的路程,在敌猛
烈炮火下,增援部队通常有一半人就在这五百米路程上伤亡了,他建议在这五百米的路程
上,每五十米挖一个防炮洞,在距山顶二十米处再挖一个能容纳一个排兵力的坑道。这样,
部队沿着防炮洞进行蛙跳式运动,最后在坑道里集结,阵地上伤亡一个,就从坑道里补充
一个。可以大大减少在运动途中的伤亡,集中最大兵力坚守阵地。李德生采纳了这一建议,
给了他一周的时间按这一计划修筑工事。
一零六团在12门榴弹炮和40门迫击炮的火力掩护下,冒着夜间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突
击修筑。团政治部号召:一昼夜挖掘一米以上的防炮洞就给予记功!经一周的艰苦努力,
终于在阵地上挖掘了七条坑道、十二个屯兵洞和五个防炮洞,建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这
样,一零六团只需集中兵力坚守关键的6号、2号阵地,其他阵地白天用炮火控制,晚上
组织小部队出击,一下子伤亡大减,士气大增,不仅有足够的兵力完成防御,还有多余的
兵力进行反击。至25日,除7号、8号阵地外,其余阵地全部恢复并得到巩固。
11月25日,韩二师伤亡已逾5000,第四次撤下战场整补。由军团预备队韩九师接替其攻
击。
12月3日,韩第九师发动了对537.7高地自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仅空中支援的飞机
就高达200架次,地空火力的联合轰击持续两个多小时,整个高地被爆炸的烟云所笼罩,2
号阵地坑道终于承受不住猛烈的轰击而倒塌,二连一个加强排除一人外全部被埋在坑道里,
炮火刚一延伸,韩九师一个团就蜂拥而来,2号阵地上唯一没有来得及进入坑道而躲在岩
石逢里的战士,端着爆破筒冲入敌阵,与敌同归于尽。因这个加强排全部牺牲,所以这位
勇敢的战士的姓名也就无从查起。又是一整天惨烈的争夺,阵地易手十余次,黄昏时分,
韩九师终于不支,撤出了战斗,阵地再次得到了巩固。经此一战,韩九师再也没有发动大
规模进攻。
12月15日,一零六团顺利完成使命将537.7高地移交给二十九师。
战史上一般就把11月25日作为上甘岭战役的结束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