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棋模拟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 Q1 ], F% R' t W, M, k# r- I: B5 o
德国
3 t- Y& ^/ l" k5 J & |8 p$ a5 J w* V2 G
坦能堡战役的成功,进一步坚定了德国人发展兵棋的信心,其结果使他们长期处于兵棋应用的领先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利用发出尖叫声的俯冲轰炸机和快速装甲部队,闪电般地袭击了整个欧洲。而这些作战计划在付诸实施之前,都经过兵棋模拟的检验。作为战争技术的一种新发展,当时兵棋模拟已经成为德军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战前训练的一个正规程序。
" C4 E0 g! F1 h2 } 1940年初,德国A集团军参谋长曼施泰因将军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愕的战役计划:集中装甲部队通过阿登山林,突破马其诺防线。由于此计划完全否定了希特勒和陆军总部均已同意的“史里芬计划”修正案,而且具有相当的冒险性,纳粹首脑们关注着兵棋模拟。检验结果表明该计划完全可行。于是,希特勒批准了这一计划。 5月10日,德军发起西方战役,1个月即占领了法国全境,马其诺防线全面崩溃,盟军主力几被全歼。曼施泰因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里芬”,殊不知其中也有兵棋的功劳(图B-4)。) ^- G2 |) H4 I" g, W1 E
1940年夏,德军用兵棋模拟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陆、海、空三军高级指挥官、港口司令官和防空司令官都参加了这次检验。兵棋暴露了海狮计划的许多困难,说明整个计划的可行性很低,后来便没有实施。
1 z. E/ n6 N* T4 B& e) A 1940年8月,德军参谋本部以“奥托地图演习”为名开始制订进攻苏联的计划。12月18日,希特勒亲自将其定名为“巴巴罗沙计划”。德军参谋本部以其传统的周密作风用兵棋模拟了此计划。检验表明:仅从北翼实现对第聂伯河以西苏联军队的包围比较困难。但希特勒坚持不做修改。后来的实战情况证实了这一点:德军在乌克兰最初获得的成功受到挫折,作战陷入了泥沼。
}& l I# _9 G1 z 1944年11月2日,德第五装甲军团参谋人员在A集团军陆军元帅莫德尔指导下,正在指挥部里进行一场兵棋推演训练,用于研究德军第5和第7装甲军团防御结合部对付美军打击的战术方法。推延刚刚开始,他们突然接到前线报告:一个强大的美军集群出现在霍尔登、哥莫特地区。莫德尔元帅立即将这一最新战场情况作为兵棋演练的输入交给裁判人员。接下来几个小时的战场情况正如兵棋推演表明的那样变得危急。为了改变被动态势,作为集团军群预备队的德第116装甲师必须尽快前出到受威胁的地段。该师师长冯·范登堡将军站在兵棋地图旁立即拿起电话,几分钟内就给战场上的所属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由于116装甲师在难以想象的最短时间内开始了行动,很快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b) B' G f9 K% o6 c2 V- H/ B
德国海军也与他们的陆军同僚一样高度重视兵棋模拟训练的作用。1938-1939年冬,德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主持了大西洋海战兵棋模拟推演,目的是研究德军潜艇用何种战术才能有效打击盟军。兵棋模拟的结论是:英国将采用护航舰队来掩护其战略物资海上运输线。他把兵棋推演出的这一结论交给了远洋舰队司令赫尔曼·包姆海军上将。得到了包姆上将的全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邓尼茨研究出了用潜艇群协同攻击英国护航舰队的战术,获得了显著的战果。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狼群战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