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B-三硝基甲苯 于 2010-3-2 08:11 编辑
多拉大炮简介,百度上搜的……
1935年,为了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依旧由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经过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大多拉”炮。
“大多拉”除了在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43米、宽7米、高12米、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榴弹丸重4.81吨。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
不过,由于个头太大,“大多拉”的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需要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门巨炮,就需要大约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1942年4月,德军进攻克里米亚受挫,德军高层遂决定把“大多拉”派上战场。从6月7日起,“大多拉”火炮向久攻不下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发射了48发巨型炮弹。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埋在岩石下数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尽管“大多拉”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与人们对它的期望相差很远,与制造它的成本更是不成比例。后来,“大多拉”又连续参加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及莫洛托夫城的作战,但也没有建立什么特殊功勋。
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生。
“大多拉”炮(Dora Gun)性能诸元:
口径: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长:约43m
炮弹重:7100kg
炮高:12m
系统全重:1350吨
最大仰角:53℃
有效射程:40km
制造厂商:克虏伯
另:如果实物的炮管长度是43米长6米高……那么这玩意至少6米多长两米高……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寝室,发现居然整整一个屋子外加阳台厕所都装不下这玩意……抓狂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