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事,感应,凶猛老虎不吃居士,反成护法" l2 b* r# {3 P
5 v; @: l; B/ H) v! l4 m
文。菩提金刚
/ K& H3 u' K6 x) L: j1 H) Q
1 t/ F& y2 {8 Z; H; s这是诺那活佛讲述的一件真人真事。
" i! ~; \" k6 p7 s0 g, O; f& G; Q4 s0 I' O' v* G- z
藏地的一位居士,多年来持诵皈依颂。5 t* W k3 J" U7 ]6 Y
: y! D2 P& N; B* Z* i
有一天,他在山上不幸掉进一个大洞中。这是一个老虎的巢穴,四面绝壁,无法攀越。正在他暗自叫苦之际,突然听到呼的一阵风声,裹挟着一股扑鼻的血腥气:一只斑斓猛虎跳进了洞中,嘴里还衔着一块血淋淋的生肉。: x0 ~* C3 _' b" P9 I3 M
, S f' _5 k7 x/ |2 g* A在这生死关头,居士万念俱灰,唯有紧闭双眼不停地持诵皈依颂,就等猛虎扑上来......可是,老虎那边却没有什么动静。他壮起胆子偷偷用眼角瞟了一眼,只见老虎竟然站在原地不动。居士不敢分心,继续持诵。不一会,老虎居然慢慢走开了,不再理睬它的“不速之客”,而是津津有味地撕咬起那块肉来。
# E, @$ Y* Y6 S# R. ]: J7 u7 i# m, N6 |2 t
居士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死亡的恐惧仍紧紧地攥住他的心。他想也许老虎今天是有东西吃,暂时不会吃他,不知明天会怎样?想到此,又赶紧持诵,不敢松懈。
% J# F4 i' z7 ^% A" _: W# R: X! [* s1 y5 L: m& B
第二天,老虎睡醒起来,看也未看他一眼就跳出了巢穴。进洞时又叼着一大块肉。奇怪的是,这一次老虎并没有像昨天那样去旁边吃肉,而是将那块肉衔到他的脚边,还用前肢把肉推到面前让他吃......。* p2 J1 l$ [" e2 p: e! t
( ]# ^* E# d4 v2 |- L* f第三天,老虎仍要出洞觅食。可是这次它没有立即跳出洞,却走到居士身边伏下身子,用尾巴轻轻拍打他。居士马上明白了虎意,是要他骑在背上。于是高兴地跨上虎背,两手抱紧虎颈,老虎呼地一跳,将他驮出洞外。' N7 |0 n( [% j. t$ @
3 e% V6 ~# k6 c; l7 f1 l5 \
居士终于神奇地从虎穴脱险,平安回到家中......
- Q0 V) n8 l3 u# Q; h5 Z; O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会得到不少启示。正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所云:“诵持陀罗尼者,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若能如法诵咒,即有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如护眼睛,如护己命......”。《宝藏陀罗尼经》云:陀罗尼流行之处,国中人不为虎狼凶兽诸恶杂毒损害……。
; F" Z7 M: Y8 e: `; F6 e
% S1 `# S! l/ N+ ^* P这位藏族居士仅持一个皈依颂便有如此效验,可见佛法经咒功德确是不可思议,佛法的感应真实不虚!+ x8 W: |' v6 j' t& I# h
3 | k" V- o6 [: [ H8 ?! s说到感应,往往有人会问:“我也修学佛法,怎么就没有这种感应?”同修中也曾有人抱怨:“修法多年,毫无感应。”于是,对法生疑。东求西问,无所适从。甚至也有因此而退失道心者。, I1 j5 f* c- ^$ c
R1 M0 U2 H6 g/ T2 Q8 P1 k看来这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 W& o4 A! J8 ~. V' O( x4 l) {
( l9 h" H2 p B& ~ I# Q& D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感应现象虽然可以增强修行人的信心,但从究竟来说,任何感应均属虚幻不实而不可得。真修行人从来不以感应为目的。况且感应是求不来的。因为一有所求之心,即是妄念,而成为修行障碍。这样还怎么会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呢?如此执著,不仅感而不应,恐怕却有入魔之虞呢!行者不可不慎啊!( e5 z% `8 S" D
) _+ m6 Z. g* V7 f
其次,我们想问的是:你所指的“感应”究竟是何含义?难道非得出现轰动效应的事件,如“虎穴脱险”一类才可称为“感应”吗?1 @) l1 z; z2 N8 j7 h
6 D+ p/ ^# q- R
须知,凡念得一句“南无佛”,甚至只学得一个“阿”字,便已种下善种,待因缘成熟,它自会发芽、开花、结果。这不是感应又是什么呢?只不过从时间上看无有定日,从当前来看隐而待发而已。
! b$ a Z% p2 x+ F1 S; k5 @5 F% K( ] @
其实,真修行人不求感应而时有感应。比如,自修行后,你的贪、瞋、痴比昨天有所减弱,戒、定、慧有所增强。难道这不是感应吗?今天你的不良习气除去了一分,而慈悲心又增长了一寸,难道这不是感应又是什么呢? C% O R) a( c$ S5 u- p
8 G% C* k) S: Q' O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感应”想得那么神秘而妄自菲薄。
; V \; z6 \* @6 ]% D; {. Q! \
) e/ w$ I. F' F再说,当我们自认无感应,是不是首先应生惭愧心而自省:我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而修法”吗?是时时抱有那种“死到临头”的紧迫感吗?
; I) r; x' n* \0 z6 Q
! ?8 m7 P3 B p; L( }当我们每天上殿做早晚课,正唱诵时,是否意识到也许当下便是你生命的绝唱;当行禅时,你是否像那位手捧一碗油的囚犯,如撒出一滴便有斩首之祸而绝不敢有一念分心呢?当念佛、持咒时,你的心态是不是像那位藏族居士那样正处于虎口之下呢?* Q3 J! F w! W' \" k2 g' N6 |8 d
+ @7 Q5 M+ B3 }0 d; j4 W
我们要晓得,其实在生命的分分秒秒,早就有一只名字叫做“无常死魔”的“猛虎”正张着血盆大口,虎视眈眈地守候在那里呢!
6 q" Q4 N1 x, \, a4 g3 \7 [: b% c9 S7 {# G2 d% O, k5 S7 x
各位同修:努力精进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