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史上最大的意淫 ZT

[复制链接]
查看: 514|回复: 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1 1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史上最大的意淫

    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船队经东南亚抵印度,又远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海岸。船队最大规模时,拥有军校、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工匠、水手等2万7千余人,有大船63艘,最大船长44丈4尺,宽18丈,可容一千余人,是当时世界最巨大的船只。



   
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海行动,其意义究竟如何评价?今日人们已将郑和下西洋誉为和平的船队,文明交流的使者,更有人认为是郑和率先发现了新大陆,有“中国发现世界”之说。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又是什么?

    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皇帝的面子工程



    有一种说法流传已久,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永乐皇帝是靠着靖难之役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攻占南京的时候建文帝失踪,传说有可能逃到了南洋,故而派遣船队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种说法并不足为据,因为根据种种的证据,建文帝应该是隐匿在国内的。而且就算是去南洋寻找建文帝,也没必要派出规模如此巨大的船队,那就是高射炮打蚊子。还不如派遣一些大内密探比如“零零柒”、“零零捌”秘密地去南洋寻访为好。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实早有公论,就是去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宣传我们中国皇帝的“英明神武”、“泽被苍生”,显示我们明朝正处于历史上最兴亡的时代,我们的国力有如今日美国般强大,你们这些蛮夷小国的头目们,还不赶快到我皇帝的脚下来朝拜称臣?



    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殖民者不同的在于,中国地大物博富庶自足,根本无须对外抢夺地盘和控制贸易。世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其他国家和民族都围绕着中国在世界的边缘。而世界上也应该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中国皇帝,其余的君主只能是“国王”和酋长的级别,与中国皇帝是君臣间的关系。对于遥远的蛮夷们,中国根本没有必要派遣军队去占领控制他们,一来是自然环境上有困难,二来就算是占领了对中国也没任何好处。所以,只需要这些蛮夷的首领君主们,愿意承认是中国皇帝的臣子,认同中国皇帝是他们的老大就足够了——直到十九世纪以前,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从来没有改变过。



    郑和下西洋就是这种思维方式最极端的体现。耗费千万资财,巨大的船队航行到蛮夷的家门口,让人家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皇帝的威力,自然是敬畏地服服贴贴,便跟随着船队并带着贡品(无非是些不值钱的贝壳椰汁类的旅游纪念品,或者就是大象长颈鹿啥的)前来南京臣服在中国皇帝的脚下。对于这些愿意跟随老大混的小兄弟们,老大的出手也是很阔绰,一上来就是黄金白影绸缎茶叶之类的见面礼(往往中国的赏赐礼物,要比老外的进贡品价值高得多)。然后,蛮夷臣子们就带着这些价值不斐的礼物,坐着郑和的大船队又回到自己国家去了(当然也有例外,苏禄王就埋葬在了中国,留下守墓的子孙后代就成了中国人了)。



    说郑和下西洋是“维护和平”、“传播友谊”,全是扯淡,郑和下西洋时正好是帖木尔帝国扩张最盛之时,怎么没见郑和船队去西亚维持和平解救被帖木尔屠杀的人民呢?退一步来说,中国人没有占领那些国家,就算是传播下了友谊,可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而言,这样的“中外友谊”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中国人民可以因此而多挣些银子多吃几口粮食吗?

   2: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利益,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



   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悲剧



   在今天的人民津津乐道于下西洋的伟大时,却忘记了自从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航海就开始由盛转衰走向了低谷。关于中国航海的衰落有许多原因,但郑和下西洋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一个重要标致。中国人从事航海历史悠久,到了宋元时代,中国人已成为东方最主要的航海力量,泉州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这些都可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证明。而当时中国人的航海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商业为目的的,宋朝本质上是一个工商业帝国,国家鼓励人民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航海是依靠着活跃的商业活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而郑和下西洋却完全背离了商业目的,纯粹出于中国皇帝的“意淫”心理。根据现有史料的记载,除了朝贡体系下的纳贡与回赐外,完全代表官方的郑和船队并没有进行过商业贸易,也没有民间商业行为的附属。



    虽然,郑和船队无论在技术还是航线上都基于此前的中国商业航行,但郑和船队本身却不是商业航行。而脱离了商业目的的郑和船队,是中国古代航海最致命的伤痛。



    郑和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耗资惊人,又无法带来任何现实的经济利益,毫无疑问成为了明朝政府和人民的沉重负担。每一艘巨大的宝船,都浸透船工们的血汗。造船的木材要从深山里运到南京,其过程也是消耗无数人生命的。船队所消耗的财富,必然转嫁到了人民的税收头上,造成明朝江南地区极其严酷的高税率,中国本土经济特别是最富饶的江南地区的发展也被这种高税率所抑制。



    更可怕的是,当永乐皇帝死在沙漠中,他的继承者们发现郑和船队已经让帝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便立即停止了所有的远洋航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官方远洋航行停止的同时,民间商业航行也一并遭到了禁止,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以及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遭到了沉重打击。以至于十六世纪倭寇之乱愈演愈烈之时,中国沿海几乎如同无人之境,而中国的海上商业航行,也被迫转入地下,亦商亦道。晚明的郑成功家族,就是这种半海盗半海商的体系。而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和经商,也是在晚明以后才开始的,而此时中国海上力量已经严重衰弱,葡萄牙等西方人已经在东方大规模地航海了。

3:郑和下西洋并没有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



尽管,近年来有某英国退役军人写了本《中国发现世界》的业余级的“历史著作”,宣称郑和下西洋发现了新大陆云云,与目前网上流行的那些YY文如出一辙,建议这位业余“历史学家”也写意淫的穿越文去吧。



虽然郑和下西洋在技术上和规模上,要远远超过西方人在十五十六世纪的航海,1492年哥伦布远征船队仅有87人,旗舰“圣马利亚号”长仅12丈,宽仅2丈5尺,与郑和船队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国力上远远领先于欧洲。



但从结果上来说根本就不能与西方人相提并论。郑和与哥伦布,东西方的两大航海家,从其航海活动造成的历史结果来看,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郑和船队对人类历史造成的影响几乎为零,而哥伦布的航海却彻底改变了世界。



郑和的航行并没有传播中国文明,从东南亚到整个印度洋沿岸,并没有因为郑和船队而使中国文明在当地传播(事实上郑和本人及其船队中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是穆斯林,许多人乘船队去麦加朝圣)。



郑和的航行也没有增加中国与国外的贸易量,中国商品并未因这次航行而占领印度洋市场。



郑和下西洋也没有开创新的航路。郑和船队走过的路线,无论是从中国到东南亚,还是从印度到东非,其实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被印度人和东南亚人走过了。在宋朝和元朝中国航海兴旺之前,控制印度洋航线的是阿拉伯人。从中国到东非,虽然绵延数万里,但郑和船队主要是走沿岸航线,即沿着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行驶,每次航行不远就会靠岸休整,并未直接跨越茫茫大洋。甚至连近在咫尺的台湾海峡,郑和船队都未曾跨越登陆台湾岛,就足见郑和船队的航线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完全是遵循着前人走过的路线而已。
   
4:与郑和下西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人的航海大发现



    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若论其路程可能不及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远,但哥伦布的航线没有任何一个前人走过,他是向完全未知的世界前进的。而且哥伦布的远航没有任何中途停靠点,数千公里不间断地航行。这与郑和船队沿着海岸持续停靠,持续得到补给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况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哥伦布船队都要远远逊于郑和船队,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完成远航,其挑战性要胜过郑和船队百倍。



    而西方人航海的目的也与郑和下西洋完全不同。欧洲人的航海有三大目的:军事、商业、宗教。



    在古代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世界里,只用三种航海目的是有意义的:




    一是军事目的的航海
    二是商业目的的航海
    三是移民目的的航海



    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率4条帆船从葡萄牙启航,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港(即郑和下西洋中的古里)。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以果阿为中心,占领了印度洋沿岸的众多据点,以及最重要的马六甲,从军事上控制了整个印度洋。这是郑和船队可以做到却没有做的事情。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在占领美洲以后,掠夺了大批金银,又通过新航路换取东方的物产,造成了欧洲的“价格革命”,促成欧洲经济和资本主义格局的形成。最终使欧洲从世界文明的边缘后来居上,最终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西方人的大航海时代,就是把军事目的与商业目的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



    最后说到移民的目的,郑和下西洋时代中国人的海外移民并不普遍,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是从晚明才开始的。中国人并不是擅长海上移民的民族,而古代马来人的航海就是伟大的移民航海,从东南亚一隅之地,扩散到整个太平洋,乃至跨越了茫茫的印度洋,抵达东南非的马达加斯加(这些都远远超出了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范围)。欧洲人移民美洲对世界历史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创造了后来的美国与拉丁美洲文明,并改变了世界种族的分布结构。

    郑和下西洋,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际的利益,也没有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各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原本是第一个有资格成为主角的演员,最终却沦为了二三流的配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悲剧。
    而郑和下西洋本身,也是满足中国皇帝虚荣心的史上最大的一次意淫。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6-11-1 14:34 | 只看该作者
唉!真浪费啊,早点对外扩张,世界霸主就是我们!还有我们的北洋舰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1-1 14:35 | 只看该作者
这算意淫?那文成公主不也是了?不结合当时的情况,作者才是在Y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14: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军士长 于 2006-11-1 15:35 发表
这算意淫?那文成公主不也是了?不结合当时的情况,作者才是在YY



文成公文那叫倒贴. 你以为皇帝那么喜欢把公文扔到那穷山恶水的地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1-1 15:12 | 只看该作者
和亲是中华民族,尤其是我们汉族永远抹不去的耻辱。国家养着百万的大军,却要靠献出自己的女人来维持和平,可悲,可叹。最可悲的却在于,我们居然不以为耻,反而无限的将这种耻辱美化,歌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1 21:28 | 只看该作者
就算是现在,建造远洋巨轮也是要消耗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在那个时代,能造出那样的巨舰,能做出远洋的壮举,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不管当时那个工程怎样劳民伤材,至少在到今天它能成为我们的一个骄傲,我们就不能把它看做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敢于开拓的精神和勇气吗?要是什么都以商业和利益来衡量的话,干脆什么都不要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2 18:11 | 只看该作者
已经脱离了书面计划,实际实施的行为,应该不算意淫吧?应该是手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1-2 18: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本就缺乏霸气~可能是由于太地大物博~没有危机感造成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1-2 20:21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观点.用后人的观点去硬套前人的作为,不也是意淫?就象讨论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一样,没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1-3 01:00 | 只看该作者
晕,一个女人就搞定了战争,伟大的女人啊...
看完lz zt之后,更晕了,郑大人是公公,估计YY的机会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11-3 1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mi 于 2006-11-1 15:12 发表
和亲是中华民族,尤其是我们汉族永远抹不去的耻辱。国家养着百万的大军,却要靠献出自己的女人来维持和平,可悲,可叹。最可悲的却在于,我们居然不以为耻,反而无限的将这种耻辱美化,歌颂。


古今中外,政治婚姻是常见的维持短暂和平的手段,不独是文成公主才有。在农业社会,派百万大军去征战那些水不肥土不沃的蛮夷之地,还不如送出一个女人合算。同样是只能维持短暂的和平,前者劳师动众,牺牲无数士兵百姓让大将军建功立业;而后者只是牺牲一个女人,嗯,如果松赞干布的口技好的话,也许文成公主还不算是牺牲呢。前后者相比之下,成本效益相差太远了。

[ 本帖最后由 dboy 于 2006-11-3 11: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1-3 12: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boy 于 2006-11-3 11:28 发表


古今中外,政治婚姻是常见的维持短暂和平的手段,不独是文成公主才有。在农业社会,派百万大军去征战那些水不肥土不沃的蛮夷之地,还不如送出一个女人合算。同样是只能维持短暂的和平,前者劳师动众,牺牲无数 ...


这个 真的要膜拜下黄教授。。。
口技都用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11-3 13: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boy 于 2006-11-3 11:28 发表


古今中外,政治婚姻是常见的维持短暂和平的手段,不独是文成公主才有。在农业社会,派百万大军去征战那些水不肥土不沃的蛮夷之地,还不如送出一个女人合算。同样是只能维持短暂的和平,前者劳师动众,牺牲无数 ...


口技?为什么不是指技?   在《深吼》这部千古名片之前,用口解决好像是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吧??   

[ 本帖最后由 匪兵乙 于 2006-11-3 13: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11-3 13:4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金瓶梅还是古代的春宫画,都证明伟大的中华民族很久以前就会用口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11-8 10:38 | 只看该作者
莫侵略和掠夺,这我欣赏郑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11-8 10:40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可惜,应该做贸易,但西方的掠夺和殖民。我鄙视。

[ 本帖最后由 gtavc 于 2006-11-8 10: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11-8 11:56 | 只看该作者
不殖民...土著怎知得上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11-8 12:01 | 只看该作者
图图教主说,白人刚来到非洲时,我们手上有土地,他们手上有圣经。白人说,让我们闭上眼祈祷吧。于是我们闭上眼,等再睁开眼时,他们手上有土地,而我们手上只有圣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11-8 1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boy 于 2006-11-8 12:01 发表
图图教主说,白人刚来到非洲时,我们手上有土地,他们手上有圣经。白人说,让我们闭上眼祈祷吧。于是我们闭上眼,等再睁开眼时,他们手上有土地,而我们手上只有圣经。
他们是真的想按照上帝的意志办事,让他们原理落后,还是想掠夺?如果后者,:874:874:874:87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11-9 14:37 | 只看该作者
按LZ文章里的意思,世界上现存重要的文化遗迹,都是浪费人力财力的面子工程……

郑和船队仅仅担负着外交任务,而且基本没有私利。西方的航海都是带着私利的,什么谁先找到就是谁的……也许后者更实惠些,但现在回头评论过去,说古人是YY的,我觉得作者自己就在Y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6-11-9 16:14 | 只看该作者
有总比没有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灯火阑珊 于 2006-11-9 15:37 发表
按LZ文章里的意思,世界上现存重要的文化遗迹,都是浪费人力财力的面子工程……

郑和船队仅仅担负着外交任务,而且基本没有私利。西方的航海都是带着私利的,什么谁先找到就是谁的……也许后者更实惠些,但现在 ...

兄弟你理解错了.
作者的意思不是指古人在YY, 而是今人在拿古人的事迹去YY.
天天想我们祖先如何如何, 其实自己啥也不是了, 已经. 祖先狂搞了一把面子工程, 却没搞到实惠. 这么玩下去, 国家当然不能富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11-10 08: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arwbt2000 于 2006-11-9 16:21 发表

兄弟你理解错了.
作者的意思不是指古人在YY, 而是今人在拿古人的事迹去YY.
天天想我们祖先如何如何, 其实自己啥也不是了, 已经. 祖先狂搞了一把面子工程, 却没搞到实惠. 这么玩下去, 国家当然不能富强.


哦,呵呵,我理解错了……

其实现在国人的问题不是睡在祖先的功劳簿上,而是更多人忘了有什么历史,莫说国耻,连功绩都不知道了,现在把郑和拿出来宣传,当然有YY的意思,但也是提醒人们记起一些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1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灯火阑珊 于 2006-11-10 09:45 发表


哦,呵呵,我理解错了……

其实现在国人的问题不是睡在祖先的功劳簿上,而是更多人忘了有什么历史,莫说国耻,连功绩都不知道了,现在把郑和拿出来宣传,当然有YY的意思,但也是提醒人们记起一些历史。


我觉得如果选择历史去回忆的话, 应该去选宋朝两个皇帝被搞去当囚徒的历史, 应该选蒙古灭南宋的历史, 应该选满清入关的历史, 应该选鸦片战争的历史, 这些历史才是国人应该牢记的历史, 才是催人奋进的历史. 才是勿忘国耻的历史. 而不天天拿着四大发明, 万里长城, 郑和下西洋来YY, 说我们的祖先有多布尔, 这东西都是太监的意淫, 和海洛因有类似的效果

灯火兄是明白人. 俺觉得俺这么讲是能得到理解的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11-10 10: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arwbt2000 于 2006-11-10 10:08 发表


我觉得如果选择历史去回忆的话, 应该去选宋朝两个皇帝被搞去当囚徒的历史, 应该选蒙古灭南宋的历史, 应该选满清入关的历史, 应该选鸦片战争的历史, 这些历史才是国人应该牢记的历史, 才是催人奋进的历史. 才是 ...


呵呵,方式方法吧,大概。就好比你赌博输了欠过债,事业有成也有过钱,让你记得欠债是要你记得不要再赌了,让你记得事业有成是要你以曾经的自己为榜样再发奋努力。

关键是正确对待。因为别人老说你以前赌博,你要么不赌了,要么就自卑了。别人要老说你以前如何成功,你要么就沉迷于过去,要么就又发奋。一分为二的啦。

不知道我有没有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国耻也说了不少,那么功绩也要提一提,不然现在的孩子,全都不知道,那也是不行的。

其实很多军迷说起郑和,都是带着唏嘘的口气,感叹中国当时的军事力量与世界地位,还总会带一句中国也有船坚炮利的时候啊!言下之意,也就是对近代史上的屈辱表示无法释怀。这也未必是坏事。尊重历史,正确对待。

[ 本帖最后由 灯火阑珊 于 2006-11-10 10: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11-12 01:57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和不好的都应该被记住,这才是正确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11-15 10:4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意见和居士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