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1975

[复制链接]
查看: 747|回复: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1: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75年,在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中,一个孩子与小狗的黑白图像被CCD传感器所获取,记录在盒式音频磁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获取的第一张数码照片,影像行业的发展就此改变。30年过去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背后的发明者来到中国,为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也用他敏锐地洞察力展望数码影像的未来。
: @% t0 `, f1 h- n% ^8 ^1 I
1 }3 @( j% ]+ ?- Y  艰难的诞生9 n- w& n9 J2 \, H( F4 j" S$ j
3 z4 m0 {$ K1 v) g
  赛尚(Steven Sasson)1973年硕士毕业后即加入柯达,成为一名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1974 年,他担负起发明“手持电子照相机”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中诞生,他也成为“数码相机之父”。
2 f9 D/ A9 l# Q& s% T; o1 m5 I
1 a! H7 v$ r8 r  C. u4 y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不用胶片来拍摄影像,其原型产品只有1万像素,成像非常粗糙。谈到那段历史,赛尚还记忆犹新:“在当时,数码技术非常困难,CCD很难控制,A/D转换器也很难制造,数码存储介质难于获取,而且容量很小。当时没有PC,回放设备需要量身定做。这些难点让我们用了1年的时间才安装完这台相机。”
- u! f' u1 W' [6 U3 g& n
1 p/ J+ y8 ~# w; V3 Z  数码相机对当时的柯达而言是一个很小的项目,由于决定采用数码方式,所以相机中没有太多移动的机械,赛尚和两个技术工程师就完成了这个项目。在 选择可以移动的数码存储介质时,赛尚希望其存储量可以与35mm胶卷的拍摄数量差不多,所以最后采用了通用的卡式录音磁带,基本可以存储相当于一个胶卷的 30张照片。“很多技术在当时是非常新鲜的,这台原型机的电路板可以打开,一边拍摄,一边调整。”赛尚仿佛又回到了实验室
/ L" E3 R1 o& u7 w* P  在技术襁褓中成长
2 K5 X. m" |! k, H# U9 h' S/ m! @( W$ M3 U5 \$ s! `
  “当原型机第一次展示给投资者时,他们询问这种产品何时可以成为消费者品,我回答,大概是15~20年这种产品才会走进普通消费者家庭。”赛尚的判断相当准确,数码相机的发展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1970末到80年代初,柯达实验室产生了1千多项与数码相机有关的专利,奠定了目前数码相机的架构和发展基础,让数码相机一步步走向显示。1989年,柯达终于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数码相机。6 l2 m, s+ K' k9 R+ e

0 f: u& T7 Y& r. ?5 E- _  “我对于30年来的DC技术的发展非常吃惊,显然已经超出了我当时对这类产品的预测。柯达在数码影像领域已经致力于开发了30年,我个人见证了历史上很多技术突破,让数码摄影取得今天得成就。”) N* [2 d: j) E% T' F

# P5 ~- @% S' ^5 z. H  他认为数码相机3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技术进步:柯达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明了CFA(彩色滤镜阵列),让彩色影像获取成为可能;1986柯达展示了第一个百万像素彩色成像传感器;此后,产生了JPEG图像压缩算法,让图像文件得以轻松存储。
5 j3 u7 D) |0 e: }5 Z4 u: p. g3 s  无尽的发展道路
9 T: ^5 W3 Y( l6 t! p- `, T( ~& B* ?0 K! m
  谈到数码影像的未来,赛尚先生并不认为目前技术发展已经走到终点了。按照他的观点,未来10年,人们的焦点会放在如何存储影像方面。数码相机拍摄出的影像文件不仅是数据,更是记忆,将随着时间变得更加珍贵。柯达在未来会更关注如何保存、分享、调用、整理影像文件方面的技术发展。”- {  p( x: d2 r( T& ~( E1 n5 O) _
8 X, c' |4 \. y9 z- S0 v
  “回顾摄影技术发展,银盐技术让我们可以获取出色的图像,数码相机让我们可以迅速获取和回览高品质图像;第三阶段的代表则是最新的柯达 Easyshare ONE,不仅可以迅速拍摄、存储,而且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迅速与别人分享。从point and shot 到 point and share,这个未来值得期待,也需要很多硬件和网络架构支持。”赛尚对数码技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z% @# F: W8 r

9 \- a% K0 f. J8 R! ~9 d
$ }9 l1 k0 _0 i% C% D
; v$ Y  R2 |; B% W7 `' i% T9 S0 a% |! w
  第一台数码相机重3.9kg,采用16节AA电池供电,CCD分辨率为100×100像素,每个像素4位灰度;其曝光时间为1/20s,在盒式磁带上记录一张图像需要23s。谈到自己用的数码相机,赛尚说平时用的比较多的是DX7590,这次来中国借了妻子的LS753,因为其体积很小。由于柯达推出了更时尚的V系列相机,他正计划圣诞节给老婆买一台当作礼物。

40022_1042644_e25f7.jpg (64.9 KB, 下载次数: 1)

40022_1042644_e25f7.jpg

40022_1042645_7ee5a.jpg (59.36 KB, 下载次数: 1)

40022_1042645_7ee5a.jpg

40022_1042646_d5930.jpg (55.95 KB, 下载次数: 1)

40022_1042646_d5930.jpg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12-14 08:35 | 只看该作者
科技不断进步啊,看看今天的这些设备,都小得不能再小了。感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2-14 12:29 | 只看该作者
由衷感谢这些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2-14 12:48 | 只看该作者
时代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可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14 16:32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奖都发给这些人了,就剩下个鸡毛的和平奖颁发给中国人,不晓得算是光荣还是耻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14 1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yoasis 于 2010-12-14 21:15 编辑
! I( k4 V$ y; |: _; M8 w
% Q9 r8 q* ~3 ~) O+ E中国现在的科研体制培养的都是一群官僚,没有真正做学问的,更别说创造型人材,能得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项才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14 21:06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第一张数码照片留下来给我们瞧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