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位的提问一并回答:
1、1911应该是北方工业的政府型,套筒枪管比原型略短,我目测短了1厘米。表面处理是传统的发蓝工艺,木制握把贴片略微粗糙,应该是新枪因为没有磨损痕迹。所以我觉得保养不是很好否则怎会两次推弹故障。弹匣比较粗糙,焊接痕迹明显,磨损也严重。
7 o* [6 O( {3 r( a2、M16我说错了,这里提供的是北方工业的CQ5.56,和原型的外观有明显区别,护木的造型类似于后期的M16A2。表面磨损比较严重,复合材料的接口处对接不整齐,估计是使用频率太高。提供的是20发短弹匣。
% ~3 ~, m) v* e3、95的外观和细节都很好,基本上无懈可击。( }& N. t" g6 \# d5 @
4、有85狙,没有看到其他的狙击枪,但是靶位只能放到100米距离。
. K( D5 p- R/ b9 l, y: N* a5、有40火,好像是800元一发,但是火箭弹的外型看起来怪异,我觉得不像是军用的破甲弹头。
' K: a3 O2 L2 t0 e, p7 x6 U6、靶位上禁止捡拾弹壳,工作人员会过来阻止,也有黑纸白字的禁制令。但我还是捡了几十个,脸皮厚点无所谓的。
) J! _6 x _0 U6 }7 w% I4 s7、9毫米帕弹、5.56毫米步枪弹、7.62毫米机枪弹(狙)、.45英寸手枪弹是铜壳;5.8毫米手枪弹、5.8毫米步枪弹是钢壳涂绿漆,长度比5.56略短几毫米。我以前见到最多的7.62步枪弹都是覆铜钢壳,可能是这种工艺不流行了,这次没见到。
9 w+ F: d0 T7 K3 D, l" C5 f8、收集弹壳不违法。9 ~, c f# v" f7 ?+ t+ \( w6 }
$ J% r& ^8 c- H5 J3 b! Y! Y[ 本帖最后由 tibet_qi 于 2008-4-10 14:2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