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来无事,翻看雷锋生前的事迹。感动之余,暗自佩服雷锋的大智大慧。" a% Q* O) B a+ D
请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其中:雷锋在沈阳站换车,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没有车票,硬要上车。那大
' F* e2 P/ O+ V- | r2 Z# ~: q+ c嫂急得满头汗地解释说:"同志,我不是没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9 Q1 v5 S9 e/ b0 X, k& P
+ ~$ B% D0 h% W3 V* |/ i" G雷锋说:"别着急,跟我来。"- D' i+ v4 I( W1 m
/ x, `+ V, l1 `3 H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那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
" `1 y# R- `# b6 |% W" g; w5 D" v$ z去。"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就转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车厢还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向他招手。雷锋如果留下自己的真实单位、真实姓名;如果好/ a1 H w5 h7 P- g
人做到底,再将大嫂送到家中。一场官司是肯定避免不了的。而且必输无疑。因为“从常理分析”,他拣到大嫂钱和车票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也不排除他的手
' q- y+ M& i$ y/ i0 H1 B9 r2 Y! @& ~: M因人多拥挤相撞而不小心曾伸进了大嫂的兜兜里。如果不是至少这两种原因,
. F$ x. {# [, i, Y* g- f“其完全可以”不为她买车票,而应“自行离开”。由于雷锋没有留下地址姓名打借条期望大嫂还款,“可以认定该款并非借款,而应为赔偿款。”况且雷锋没有证
7 v, r P- P3 m9 \) y据,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拣到大嫂的钱或没有偷到她的钱。也就是说,掏自己为数不多的津贴给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买票,雷锋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如果家人
! }/ s( [! O: U# i: q7 L继续追究的话,雷锋此举的真实动机显然也值得怀疑!但雷锋老人家始终运用诸如不留姓名、抽身便走的智慧,既坚持不懈地帮助了他人,又保全保持了自己的自
+ k+ L7 w5 q& s. V* I6 M8 Y* R尊、名声和继续做好事的信心。雷锋能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8 s5 ]* q' x* f7 X, E- i' o! p学习雷锋,不单是学他的事迹、学他的精神,关键是还要学习他做好人好事的技巧。所谓神似还不够,勿忘形似!!
( j S5 h3 l" C5 l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还没惹出篓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