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pade-A 于 2008-5-28 10:29 发表5 o# G1 s/ }- |. `5 Y, r
其实,简单地说,LZ想表达的意思是:由于BB在内管时与出膛后相对于空气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Hopup作用的方向也是不同的。不知道我的理解和你想的是否有偏差。
5 }1 }2 `8 o9 Q2 I; S" M+ |7 n4 J
给你提供一个思路:计算0.2g的BB受重力和内管内向下 ...
原帖由 fisher 于 2008-5-30 09:00 发表/ V t* N) X, B, `% K0 {
这东西我看着累,要分析要用到很多参数,建立很多数学模型,研究到最后也就一个理论结论而已,根本上不了实际应用![]()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5-30 23:17 发表4 N' ^; V4 t& L. B5 ?$ \1 ~/ s
) x8 K1 |# [2 Q, C; l1 [6 {5 `+ _
/ ` ]+ z6 c3 S3 _5 g
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在改狗是少走弯路,少花米。没有理论的研究,您能告诉我bar10 用0.3g的bb在多少初速下15m的精度最好? 难道买10根弹簧,一根一根试验?!!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5-30 23:17 发表% {# g; I. R9 N3 ]3 R8 A( N/ j0 ?
7 J( P9 @ E. R' f. S$ h
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在改狗是少走弯路,少花米。没有理论的研究,您能告诉我bar10 用0.3g的bb在多少初速下15m的精度最好? 难道买10根弹簧,一根一根试验?!!
5 e, J. f) P4 h! E0 O! y
bar10 用0.3g的bb在多少初速下15m的精度最好? 难道买10根弹簧,一根一根试验
原帖由 yfisrc 于 2008-5-31 22:23 发表{' K- ~" g7 E/ k
光研究理论是没什么大的用处的,你得想办法把理论变成实践,才好证明你是对了还是错了.我觉得与其琢磨这些还不如把精力花到如何提高出气稳定性上更好一些.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5-31 22:52 发表
. r+ `) b, Q3 j" c2 F, V/ q8 n
理论和实践是辨证的关系,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想,理论的研究可以给实践指出正确的方向。 z) s# u% Z# K' b( e$ y# C" I
0 L% |9 V+ I. h: S' i
下面我来咬文嚼字一下您所说的“稳定性”+ z+ d! w% e" }+ w1 _" B
我认为我们不可能提高出气稳定性,只能提高出气的同一性。
出气稳定性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01:39 发表% B. B7 V* a/ |8 P! D8 x6 Q
(以我的bar10为例,内管管径6.08mm,内管长430mm,弹选择Marusen SGM 0.29g 5.96mm,这个弹是我能够搞到的最好的弹了。); a& `: N# S7 t8 x% _' d
理论反证法:如果bb不和内管碰撞,始终悬浮,明显地可以推导出bb在430mm内管中的极限法向偏移为6.08-5.96=0.12mm.将这个偏移放大到10m外,可以导出10m靶处着弹点偏移为0.12*10000/430=2.8mm,将偏移乘以2得到散布直径为2.8*2=5.6mm.从而得出结论除去射击抖动地影响,如果bb悬浮其精度在10米处必然100%命中一颗直接6mm左右的bb弹。/ Z1 @ i+ R: s6 p% K. K
实践:记得在调瞄时曾经将bar10固定住(用两个小台钳夹住)在10m处射击过几十枪,而且用的时SGM弹。当时的散布大概在2cm到3cm左右,可能是个人水平问题,高手应该可以更好。但是离散布6mm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 ?/ @9 J7 J( l
所以综合以上推导,我认为bb必然和内管有碰撞有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09:42 发表6 O8 j e( {* ^: X4 y
空气的温度,湿度,流动(我是在室内无风环境下测的),枪口扰流(这个倒真是没有考虑,不过没改动的原装枪这个影响不是应该最小吗?),HOPUP的一致性(我是将hop关到最小),内管内表面光洁度(既然悬浮了,光洁度差一点应该没什么影响吧?只要颗粒不碰撞bb),瞄具落差(我是将瞄具瞄准固定的一个点测着弹散布的,所以只要枪、瞄具固定充分,落差没有影响),甚至你每次射击据枪的水平度(我用台钳固定了),等等等等,你都觉得可以不考虑是吗?
另外经充分调校好的枪,这些因素影响应该具有较高的同一性吧,即多次激发其对bb散布的影响趋向一致。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01:39 发表
理论反证法:如果bb不和内管碰撞,始终悬浮,明显地可以推导出bb在430mm内管中的极限法向偏移为6.08-5.96=0.12mm.将这个偏移放大到10m外,可以导出10m靶处着弹点偏移为0.12*10000/430=2.8mm,将偏移乘以2得到散布直径为2.8*2=5.6mm.从而得出结论除去射击抖动地影响,如果bb悬浮其精度在10米处必然100%命中一颗直接6mm左右的bb弹。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14:44 发表4 r1 T: F% z6 `0 y7 e" @
红魔兄很执着,这点和我一样,和你讨论我感到很开心,不过我们不要有争论,呵呵,不然绿大又要说我的不是了。呵呵。3 d) l* G# L2 _
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n1 ^+ t+ l7 [. Q! Z
在一米处,VSR10完全可以把子弹打到一个弹孔里,所以,BB必然是悬浮的。-----你用的是纸靶子吗,bb射击纸靶时,我发现bb突破纸面的时候对纸有撕扯作用,即破口不是完全的6mm直径的洞洞,而是一个撕扯状的洞洞。我理解您的论述现在已经将一个弹孔的测量误差缩小到0.01mm了。另外纸面的弹性作用都会影响bb洞洞的大小,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讨论0.01mm了。
根据您的推理,如果您在一米处开10狗,如果您的一个弹洞洞直径小于5.96+0.56=6.52mm,我立马承认我的理论错误,你的悬浮说是真理。( S! q, E! v6 @2 q" q8 s3 ~
不过我希望您能够详细说说你的一个弹孔到底是怎么测的,我对如何精确测的您的一个弹孔直径到底是多少这个很疑惑,谢谢!
原帖由 fansonic 于 2008-6-1 14:54 发表/ W1 M; x7 i1 z4 r& i
# s* ^( i1 H) z; q
用橡皮泥摊一个靶子不就可以了嘛,测量可以用游标卡尺内钳量弹孔边缘。而且对于枪管振动造成的位移,你打算让出多少误差来?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15:03 发表- ^+ `; G5 V( X) y
您没有完全理解红魔的意思,他是指将我的反证法10m的距离缩小的1m然后证明在一米处,bb着弹散布是可以小于0.56mm的,从而证明bb是悬浮的,红魔兄我说得没错吧? , i. y4 s1 l7 E' F& D `- c
红魔兄,我引用以下绿大的论述,绿大的论述好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15:11 发表
恩。。。这个说实话我还真没有这么精确得测过,您认为是多少呢?不过从您提出这个枪管位移误差,说明您1m外10狗打出6.52mm的洞洞也没什么信心,不然您何必提这个误差呢?0 F. v- p. W0 N+ j) L2 V
以上是我的猜测,请红魔一定别往心里去啊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14:21 发表
呵呵,绿洲前辈批评的是。不过那个回贴不怪我哦,红魔王兄先没听您的劝告展开讨论的。其实我借此机会还希望多说两句,我在发帖前,把C2(和其他各论坛)搜了个遍找理论方面的帖子,拜读了很多前辈兄弟的大作,这些帖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1 16:01 发表, ~6 z7 A5 ^& h: f i0 H
我的意思是bb和内管最多碰个两三次就飞出去了,不是撞着出去的。呵呵,最后红魔兄和我的结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 S) d# v( h: U8 l" G
呵呵,我们握个手!
原帖由 johnsonred 于 2008-6-4 12:05 发表, t; U, j' M' j& t1 N# Q2 `* q: ]
其实多思考是不错的!数学是大脑的体操!多想想对身体很好!: r) H: o7 o8 A: f5 K/ k6 k Y
8 d; R; Z( o- A' s- h6 U
楼主,但是我实在是看不懂您的理论!对这屏幕一大堆字忽然发现自己好像不识字了!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这个感觉!" ~8 f6 L2 {7 o: I
能不能用浅显易懂的图示说明下呢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5-31 23:50 发表
1 M- b/ y* l: K+ g5 Z* s0 L
! j; p( ~( ^% {; q! s
绿大总算出来说句话了,不过您的这个highlight犹如一盆冷水冲了我一个透心凉!呵呵,不过没关系,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处境一定比我惨!总之,我对我的研究成果不会轻易放弃的,本人学得专业是液压传动专 ...
原帖由 rotoruaboy 于 2008-6-5 06:31 发表: b6 n# e# B; U6 c/ G
对气体动力学我是一点研究也没有,不过我明白只有艺术家会把自己跟别人对比,真正追求科学的人是拿看得见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拿先驱做比较的怎么越来越有**的感觉了)。您从出发点上就把自己当成了正确的,那根 ...
原帖由 穿短裤的暴徒 于 2008-6-4 20:40 发表7 \1 h! I, u, K" e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BB弹的品质 主角啊 不考虑的吗
通过HOPUP时就会变形 既然要精确 就精确到底
原帖由 末三 于 2008-6-5 19:54 发表5 T4 E( [& b# w# K* _
给LZ一个建议
一方面 LZ尽可能多地从理论出发 设想可能对内弹道造成影响的因素 从而计算它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理论没有合适的出发点 既然没办法通过实际来验证 也就没办法通过实际的测试来修正 这样就很难对实际BB产 ...
原帖由 Crazy_baby 于 2008-6-5 14:43 发表; M6 j' }" F. L, f$ m
无语鸟。。。。看的我头昏眼花的。。。。伊哒伊哒呦。。。楼主啊。。。实际使用中的因素是很多的。。。。别说BB了。。。连人家真铁都不一定做到一定的精准程度啊。。。/ q: q m) j& a j$ D/ @
比如BAR10,瞄,BB的圆润度 HOU ...
原帖由 末三 于 2008-6-5 23:17 发表/ B! f& a7 k2 i$ a }
打个比方说 LZ跟红魔王讨论的 BB在内管会不会悬浮 还是会碰撞内管' P7 G& c: n4 G, ~/ G3 u
这个问题 如果用狗+橡皮泥没办法验证) K4 i3 a0 z& _$ D0 |2 @0 W
# N! J# ]! z q) j& P8 q/ ^
那么用固定无HOPUP内管+弹簧汽缸呢?. K+ ]7 K+ k$ w$ }! b$ Z$ q [1 p
+ s- \9 |0 u8 |, o/ Y1 O- @" k; E# W
说不定去掉所有可以去掉的不确定因素后
就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08:46 发表
这个试验在实际操作上必须克服两大难点,1. 测试靶离枪口太近(如一米或更近)着弹洞洞的实际精确直径大小很难精确测出,因为此时精度必须至少小于0.1mm(或更小),bb和靶面在这个范围内的碰撞撕扯负面影响已经不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12:21 发表c/ Z7 _/ k5 L# U& d) T
看得出末三兄是仔细看了我的论述而且对实质问题抓得比较准,先赞一个。
而LZ的理论是"BB没有随着在管内飞行而倾向悬浮的倾向"--你说得很对,我到现在没有想出内管中得气体有哪一个方面是促使其保持悬浮,hop和重力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5 21:15 发表, v5 |0 ]' c. ]- P% u7 A
+ o' `6 q7 F! |) D5 `4 n4 r
1楼第二个图上的表达式不是和我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致的吗?这个应该可以做为论据吧?
我不是为了推销什么改件而发理论的,纯粹爱探索原理而已。而且,有的改件是奸商骗米的工具。
另外既然前辈对气体动力学一点 ...
原帖由 小职员 于 2008-6-6 20:11 发表0 ?; m3 @2 V$ Q x" s$ P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很想验证,不过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这难道能全怪我。/ H' C8 |/ Y" q& N8 H2 C
( \: B- B- b: Z
您的帖子在第一页就会导致很多想看其他内容的人多翻一页,因为您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多个用户。---这个理由也太那个了吧?唉,你作为 ...
欢迎光临 作战2000论坛 (http://www.combat2000.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