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2000论坛

标题: 看过《大刀》,心情很激动啊 [打印本页]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18 20:04
标题: 看过《大刀》,心情很激动啊
个人认为是近年来最好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尤其是片头做得很棒,看得我热血沸腾啊。

29军大刀队




大刀队的劲敌——倭寇神风刀队。个人认为是国产剧中扮相最好的鬼子,比《亮剑》中的山本特工队好得多


最后一战,芦沟桥上剿灭神风刀队,真是大快人心!

作者: Kane_Schen    时间: 2007-11-18 20:14
中国的金属加工工艺实在是差...跟日本刀一对砍...就像豆腐一样华丽的开了~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18 20:30
当时中国军队的刀是熟铁做的,材料怎么跟人家轧钢的刀比

但是倭刀的结构不怎么样,刀剑不分,刀身细,一场白刃战下来没有不断的,比中国冷兵器差远了(倭刀砍手无寸铁之人最好用)
作者: 豆腐膶    时间: 2007-11-18 20:33
这戏不是一般的YY、低能……连我妈都接受不鸟,感觉是抗日无双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18 20:46
原帖由 豆腐膶 于 2007-11-18 20:33 发表
这戏不是一般的YY、低能……连我妈都接受不鸟,感觉是抗日无双

是否拍摄一部中国军人放下武器跪在鬼子面前求饶赔笑的影视作品才叫公正客观?
作者: 穿短裤的暴徒    时间: 2007-11-18 20:47
那个演员好象就是日本人  演鬼子的专业户了 好多片子里都有他
作者: Kane_Schen    时间: 2007-11-18 20:54
原帖由 豆腐膶 于 2007-11-18 13:33 发表
这戏不是一般的YY、低能……连我妈都接受不鸟,感觉是抗日无双



哈哈哈哈~原本就是给长辈门看的烂电视,结果却被无视...只能往老年或幼儿群里找观众了~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18 20:58
精彩的片头
PS:坚决不能接受轻视这部片子的意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NDjQe1YxMo/
作者: 豆腐膶    时间: 2007-11-18 21:01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18 20:46 发表

是否拍摄一部中国军人放下武器跪在鬼子面前求饶赔笑的影视作品才叫公正客观?

如果一定针锋相对才能显出您的爱国热情,我认输
作者: 冰雨零华    时间: 2007-11-18 21:26
没啥,我的意见跟豆腐差不多

戏,就是戏

老实说,如果是日本刀对大刀,用屁眼想都知道没什么可能可以赢

1.人家的刀的制作工艺就是比咱的强大得多

2.就刀的重量就能看出谁胜谁负了,我死活不信操大刀能和使日本刀一样轻便

3...日本人就是拼刀最出名的..就武器和技能上的差距..光拼刀哪能拼赢别人...


所以,看这些YY的戏,只能说——当做是纯粹英雄片看算了,谈不上激动不激动。就有如看美国英雄、奥特曼之类,英雄不死
作者: Kane_Schen    时间: 2007-11-18 21:34
其实我很喜欢看打日本人的戏~是用炮打~炮打日本女人~哦耶~
作者: 冰雨零华    时间: 2007-11-18 21:48
原帖由 Kane_Schen 于 2007-11-18 21:34 发表
其实我很喜欢看打日本人的戏~是用炮打~炮打日本女人~哦耶~


怪~蜀~黍~!

乃素坏淫!!!
作者: 浮步半藏    时间: 2007-11-18 21:54
原帖由 穿短裤的暴徒 于 2007-11-18 20:47 发表
那个演员好象就是日本人  演鬼子的专业户了 好多片子里都有他


矢野浩二 其实刚看到他在中国第一次演鬼子我就看出他是日本人,是他说日语的语气让我看出的,这个是和学过日语的演员所扮演的鬼子所说的出的是完全两个感觉的。

[ 本帖最后由 浮步半藏 于 2007-11-18 21:56 编辑 ]
作者: 穿短裤的暴徒    时间: 2007-11-18 22:04
原帖由 浮步半藏 于 2007-11-18 21:54 发表

http://www.tvsou.com/compere_lib/2877_19179.jpg
矢野浩二 其实刚看到他在中国第一次演鬼子我就看出他是日本人,是他说日语的语气让我看出的,这个是和学过日语的演员所扮演的鬼子所说的出的是完全两个感觉的。


所以这种演员是最有勇气最有正义感的  不知道白求恩精神能套在他身上吗 还是有别的形容词?
作者: 浮步半藏    时间: 2007-11-18 22:23
既然说到了日本刀和中国刀我就想说明一下
日本刀起源于中国,日本历史上很长一个时期曾经直接输入和仿制中国的刀剑,如秦代的青铜剑,汉代的环手刀,南北朝的双手长刀,唐代的横刀等。日本称之为古刀时代。在这一时期,日本刀剑的样式完全仿造中国南北朝-随唐时期的窄刃直刃刀,在工艺上主要使用中国的折叠锻打技术

后来航海技术的发展,大量金属制品由欧洲输入日本(例如从葡萄牙进口的钢被称为南蛮铁),日本刀匠由此可以选择的制刀材料更为广泛,甚至二战期间有用炮钢做军刀的先例,但是直到今天,那些高级的日本刀仍然是按照最传统的钢材制成的,
到了宋代以后中国发明的夹钢术传入日本,日本到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中国和日本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弯刀的,这与夹钢技术有密切关系,因为不同材料符合的刀刃在淬火的时候容易使刀身弯曲,中国刀由直身窄刃变成单手使用,弯曲,宽刃的大刀。而日本刀渐渐变成双手使用,刀刃弯曲,狭窄的样式.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刀样式与宋代夹钢技术制造工艺结合发展的产物。
从制造工艺
从冶金的角度看,日本刀原材料的冶炼技术非常落后,最传统的日本刀钢材是用矿石和木炭做原料,用人力踩踏板鼓风的冶炼技术制成,比起早期的块冶炼铁法,这种方法产量大,依次可以产出4吨左右的钢铁,而且可以从一个炉子里同时炼出钢,生铁和熟铁。通过预先调整炉膛结构还能控制不同材料的产出比例。但是这种炼钢炉用后必须拆毁才能取出钢铁,所以效率不高。
传统冶炼方法获得的刃钢由于内部的碳及其其他元素分布不均匀,因此虽然硬度大,但是太脆,用来直接制刀刃容易崩口,不理想。所以通常需要对这种钢材进行多次加热和折叠锻打,以使其内部各种元素分布均匀。增加韧性。由于折叠锻打的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最后制成的刀具经过仔细研磨以后,刀刃上会有不同样式的花纹出现。这些花纹既是手工刀的标志,也是不同流派刀匠的“商标”            
                                                        TMD打的累死我了。明天补充

[ 本帖最后由 浮步半藏 于 2007-11-18 22:31 编辑 ]
作者: 穿短裤的暴徒    时间: 2007-11-18 22:54
原帖由 浮步半藏 于 2007-11-18 22:23 发表
既然说到了日本刀和中国刀我就想说明一下
日本刀起源于中国,日本历史上很长一个时期曾经直接输入和仿制中国的刀剑,如秦代的青铜剑,汉代的环手刀,南北朝的双手长刀,唐代的横刀等。日本称之为古刀时代。在这 ...


你说的有两点不同看法

日本刀的直与弯是因为步战和马战在各时期所处地位才有改变的 是为了更好的拔刀

刃上的波浪纹固然有研磨的关系  但主要是锻造时所用烧刃土不同的关系
日本民族固有之兵器,以刀剑最具特色。再“承平”“天庆”年(931--946)以前之古刀时代。日本人始学制刀剑,嗣后渐屏绝舶来品与归化人而自制有价值刀剑。其最古之制刃名家“天国”“真守”为八世纪初之刃。自古刀时代始,其刀剑制造渐有本民族特点,有名之刀工“安房”“实成”即出与该时代之前期。此后日本刀剑制造日精,声名日上,迥非邻近诸国所能及。日本人善于模仿他人之长而得其精华,其始不惜卑礼重聘以招之异国人才,迨既学得其上乘,复精益求精且驾而上,自古已然,刀其长也!我国史记有载,秦皇曾遣许福东渡寻仙山,吾国刀剑铸造之术由此而东传之可能。故自秦汉以来至唐代,日本兵器仍继续受我国影响。仰木弘邦氏所著《古刀铭尽大全》一书所示名刀剑均带中国色彩,如龙型·唐剑型·神像型均受我国影响,至于梵文与佛像则受印度影响。唐以后日本兵器仍难免受外族之侵染,如日本甲胄颇有脱胎与元代蒙古盔者。自元季以来,日本刀以完全成就,自成一体。而日本国势年长月增,明末火器兴,日人因得风气之掀起自制枪铳,清季渐得欧美人传授始尽获其精华,然日本人终不忘情于刀剑也!日本刀剑虽受吾国文化之影响,然其技术实有后来居上之势。吾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既有《日本刀歌》对日本刀赞誉有加,降以明季宋应星更于《天工开物》之《锤锻》篇中云“倭国刀背阔不及二分许·架于指上不复欹倒。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日本史载丰臣秀吉征高丽时,高丽武士及中国军士之刀剑悉被日本刀削断砍折,盖非妄言。吾国《明史》亦言及戚继光兵士之刀剑为倭刀所断                日本刀之锻造
『1、冶炼』制日本刀之原料,主要来源于日人自炼之钢铁。晚近亦有掺用“南蛮铁”制刃者,所谓南蛮,乃日人对(十六世纪中期)来日的葡萄牙·西班牙人之称呼。但十六世纪以前日本刀制造绝非使用“南蛮铁”可断言。日本传统之炼铁术,称为“踏踏拉给”(日音)。系日本中国地区所产(日本本州岛之西非我国)之纯净磁铁为原料,用“踏踏拉”炉,进行冶炼技术。当时日本全国皆以此法,现以绝迹。古之“踏踏拉”炉,之法非常简单,炼一炉钢铁须七天七夜之久,但最大特点在同一炉可一次炼出钢·生铁·熟铁等不同材料。所产之钢,依其软硬大小而分为顷钢·玉钢·造帽子钢等名目,因鉧冷却方式不同则产生火钢·千草钢·出羽钢·水钢等品类。此类钢送至刀工手中尚不能直接制刃,还须入炉进行脱碳或渗碳处理,并熔铸为条型备用『2、制刃』制刃第一步,将此类条形钢料加热至赤灼而进行锤锻,反复折叠打延,少则七八次多则二三十次,每一次均锤打数十百锤,锻炼之目的在于析出原料中之杂物,使其成为质地匀称之钢,日本刀之“地肌”亦由此而来。折叠打延之法甚多,普通有“木正木·十字”此外尚有“短册·折子木·木叶”等锻法。古时无测试设备故是否成钢全凭经验与感觉。行外人无法窥其堂奥。锻炼之钢已可制刃,但日人对此并不热衷。成次类刀为“丸锻”“割刃铁”或“数打物”。此类刀无法用于实战也!欲求良刃,须将钢料与熟铁适当组合成刀。钢坚硬易折,须加柔软熟铁辅助,熟铁柔软易弯须钢铁为骨干。此种刃可称之为复合刃或套夹刃。日本刀刃之常用组合法有“三合”与“卷合”。细致者则用“本三枚合”“四方合”“五枚合”等。此外在刃易折处(茎部)特别加用铁料。将不同性质之料经不同之打延融合为一体,全刃质地均衡,可谓工艺之至。至此,刀剑初步成型经修整挫磨即可进行淬火『3、淬火』刀剑之淬火须预为加热。加温前必须涂敷“烧刃土”于刃上,其柔软刀身作用。加热时如土层剥落将会在刀身上留下致命缺点,严重者使淬火失败。“烧刃土”各有讲究。不同流派各有秘传。刀体敷土,故加温后刀刃与刀身处出现各种刃纹。不同流派刀工因敷土方法不同,故其刀上所现刃纹各有不同。淬火对刀剑来说是决定命运的一道工序,锻冶之工艺由此而见。为便于查看加热中之刀色,多半在夜深人静时进行。万籁俱静之夜色与凝视炎炎炉火之匠师,给刀剑加上了一层神秘成份。刃体烧至正好时,便从炉中将刀抽出,入水之瞬刀工须大喝而将刃体全没水中,斯时如爆燃之响,不乏异鸣,水气蒸腾。经此淬火后,刃体硬化完成。水温起巨大作用,淬火·水温全凭口传心授。淬火后还许回火处理,将刀稍加热后让其自然冷却,对刀剑硬度无影响,刃性由此提高。将三尺刃烧至均衡一色,实非易事,尤以刀尖(帽子·釯子)十分难以掌握,故品评刀工水平以刀尖为关键『4、磨砺·研磨』刀剑淬火后由刀工开锋,锋刃之薄厚与使用有关,锋口薄利于砍切软物,但遇甲胄之硬物易缺口,锋口厚可劈硬物,但对毛皮之类软物不入。根据不同需要而定,锋刃开出后刀工将刀交于研磨师。研磨师对刀的地金·镐·釯子与栋区处磨出规则几何形之表面,使其光可照人,锋利无比,可谓吹毛剑。日本刀形体物理性能掌握极佳,弯曲(反型)控制于“物内”部位,此点符合力学要求。刀剑凶吉之说,名目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财·病等于吾国“鲁班尺”相似。日本刀之各部位皆为古人尝制之《太极圆量图》以辅把握,均具数学物理性质切合实用。『5、日本刀锻刀流派』"天国""安钢""古备前"'三条""三池""青江""千手院""月山""福冈""丰前""长船""来""岛田""菊池""粟田口""镰仓""博多""吉冈""当摩""手搔"鹈饲""三原""法成寺""千子"等流派.三条流刀工"吉家"制有名刃"鹈丸""银丸"之名刃.粟田口流名刀工国友.名闻日本之镰仓流与武士刀三大祖师"藤四郎吉光,冈崎正宗,乡义弘"即直接或间接出于这一流派.粟田口国纲是(KWABINOSO)豪华之剑始创.其子新藤五国光是镰仓流开创者.镰仓流著名刀工冈崎正宗被后人推崇为武士刀三大名师之一,其技艺对制刀方法作过具有划时代之改革,因而亦被称为刀剑界中兴之祖神.出于其门下名刀工甚多,后人称为"正宗十哲"即(越中松仓之乡义弘,越中御腹之左伯则重,美浓多艺之志津兼氏,筑前隐歧之左卫门三郎.筑前之金刚盛高,备前长船之兼光,备前长船之长义。美浓关之金重,山城之长谷部国重,石见之直纲。而正宗流之直系传人则为其养子彦四郎贞宗与秋广,广光『6、日本刀铭法』日本刀铭法甚多,从一二字铭至十几字不等,其年代跨度从(1200---1850)年之间,刻铭也是制刃的最后一道工序。均由刀工刻上刀工之铭。如冈崎正宗二字铭(正宗),一文字流的(一),左文字流的(左),长船景光的(备前国长船住景光),长船祐定的(备前国住长船与三左卫门尉祐定),虎辙的(长曾弥兴里入道虎辙),野田繁庆的(繁庆),源清磨的(为洼田清音君·山浦环源清磨制)等各时期的各种铭法。字体各具特色,多以书法入铭。『7、装具』日本刀常见以鲛皮·丝带·大漆为装,大多数近季刀剑多为(打刀存)较古则有“卷系太刀存”更古有“毛拔型太刀存”“兵库锁太刀存”“蛭卷太刀存”工艺各有不同,“打刀存”则有莳绘·螺钿·金梨子·金熨斗等各式。(镡)乃刀装之首,样式造型各异,材质多为铁·铜·嵌金·镏金。使用鲛皮之术,以日人最精,其佳品光亮如珍珠,细碎如樱梅之盛开,加之柄鞘均雕镂镶嵌,尽发挥日本金工及至!皆美术品也!


作者: jam    时间: 2007-11-18 23:45
大刀队的主要对手不是鬼子军曹的战刀,而是普通士兵的刺刀!所以不要单纯对比双方的质量。

一把倭刀往往要花上几个月才能打成,高级军官的更是上品,这种钢含碳较高,所以硬度高,锋利,但缺点是柔韧性不够,易生锈。

而抗日战士的大刀片是简陋,但没办法,材料和时间都不允许,很多土八路更是用鬼子的铁轨就打造出杀人的利器,这种刀钢口不好,就只有往厚实发展,这样即使跟精心打造的倭刀对砍,也往往不落下风。并不都是“像豆腐一样华丽的开了”的。

矢野浩二在日本的家好像被右翼烧过……
作者: cctv7789    时间: 2007-11-18 23:47
大家有否搞错啊~?大刀队打得可是刺刀啊~~

不是全体鬼子都有太刀的,三八大盖加野太刀~?



作者: cctv7789    时间: 2007-11-18 23:50
原帖由 jam 于 2007-11-18 23:45 发表
大刀队的主要对手不是鬼子军曹的战刀,而是普通士兵的刺刀!所以不要单纯对比双方的质量。

一把倭刀往往要花上几个月才能打成,高级军官的更是上品,这种钢含碳较高,所以硬度高,锋利,但缺点是柔韧性不够, ...


就是,要不然大刀的用法有用刀背自右下至左上荡开敌刃在向右下劈敌龟头的招式呢~?




作者: Kane_Schen    时间: 2007-11-19 00:07
这导演一定是棒子血统!
作者: clubfoot    时间: 2007-11-19 11:34
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不过嘎子哥里那个歪嘴终于当了一回正面人物。
作者: yqw8422    时间: 2007-11-19 12:11
就看剧照,一个个的小身板,两条胳膊怕还没大刀重。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19 12:13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18 20:46 发表

是否拍摄一部中国军人放下武器跪在鬼子面前求饶赔笑的影视作品才叫公正客观?

不至于。但是上面最后一张图,剿灭鬼子神风刀队,又成了想尽一切办法让角色放下枪,用拳脚解决问题。
历史上日军有这种刀队吗?卢沟桥上发生过这场大刀对决?
本来只是军官的指挥刀。看这片子的意思,用步枪机枪大炮解决不了的战斗,上神刀队可以解决?

拍抗日片一定要拍成这样既没历史基础也没逻辑基础的弱智片叫客观公正?反驳一下都不行?就因为它是抗日片,无须质疑也不准质疑?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19 12:15 编辑 ]
作者: cctv7789    时间: 2007-11-19 12:30
LS说的也有道理么,毕竟不能为了用刀而用刀,剧情让人觉得信服、合理是基本的要求啊~~
作者: buaazxman    时间: 2007-11-19 13:16
不知鬼子身上穿的皮甲是否属于现实中的装备?
作者: 浮步半藏    时间: 2007-11-19 13:46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19 12:13 发表

不至于。但是上面最后一张图,剿灭鬼子神风刀队,又成了想尽一切办法让角色放下枪,用拳脚解决问题。
历史上日军有这种刀队吗?卢沟桥上发生过这场大刀对决?
本来只是军官的指挥刀。看这片子的意思,用步枪 ...

好好一个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拍成了武侠类的,失败
作者: snbqw    时间: 2007-11-19 13:49
原帖由 buaazxman 于 2007-11-19 13:16 发表
不知鬼子身上穿的皮甲是否属于现实中的装备?


估计是导演YY出来的马甲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19 13:53
原帖由 豆腐膶 于 2007-11-18 21:01 发表

如果一定针锋相对才能显出您的爱国热情,我认输

我的语气如果不妥,请原谅,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谁都不能强求对方
作者: 蟒蛇    时间: 2007-11-19 14:07
标题: 哈哈
说实话,我也满喜欢看的,但是只是做为一部看的满爽的作品来看的。干吗一说到国内的抗日影视就说不真实啊什么的。毕竟只是一部电视。爱看就看,不喜欢拉倒不用吵吧
作者: dizzarz    时间: 2007-11-19 14:12
汗,大宅门里面鬼子要强药谱,大刀里面鬼子要抢刀谱,当工业或者商业间谍也没这么当的阿,是在高笑的要紧,让我们29路军的英雄们怎么想啊...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19 14:14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19 12:13 发表

不至于。但是上面最后一张图,剿灭鬼子神风刀队,又成了想尽一切办法让角色放下枪,用拳脚解决问题。
历史上日军有这种刀队吗?卢沟桥上发生过这场大刀对决?
本来只是军官的指挥刀。看这片子的意思,用步枪 ...

历史上还没有拯救大兵瑞恩呢
本片是借两种刀的对决引申出中日两个民族的决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本片对于29军抗战做了正面描写,现在还有哪几部电视剧正面描写国军抗战(《亮剑》里的楚云飞就是李云龙的陪衬)
29军喜峰口大捷,和鬼子在街上面对面踏步,芦沟桥事变得到久违开火命令的激动······这些不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吗?

退一万步,国产电视剧有几部敢拍断头断胳膊断腿的

今年的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第一,那么《大刀》就是第二

国产电视剧水平是低,但是毕竟是有进步的啊,请大家不要简单地说YY,请多提些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一味恶语相加。“骂”是手段,不是目的,当年鲁迅先生“骂”中国人,其目的不就是让中国人惊醒吗
作者: 穿短裤的暴徒    时间: 2007-11-19 14:19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19 14:14 发表

历史上还没有拯救大兵瑞恩呢
本片是借两种刀的对决引申出中日两个民族的决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本片对于29军抗战做了正面描写,现在还有哪几部电视剧正面描写国军抗战(《亮剑》里的楚云飞就是李云龙的 ...


其实这个故事放在明朝不是更好吗  火炮放几下 然后倭刀与长矛齐飞 血色海浪和夕阳共红

更有意境不是吗
作者: 蟒蛇    时间: 2007-11-19 14:20
标题: 基本同意
[quote]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19 14:14 发表

作品,作品,本来就是做出来。又不是记录片。用不着这么叫劲
作者: xjym2002    时间: 2007-11-19 14:32
原帖由 浮步半藏 于 2007-11-19 13:46 发表

好好一个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拍成了武侠类的,失败


本来就是武侠片么,都什么年代了,靠大刀解决问题,也用不了八年抗战。

不过印象中好像看到过大刀立功的一战,不记得是29军,好像是张自忠的队伍?
作者: .iam    时间: 2007-11-19 14:37
影视作品不是不可以虚构,甚至YY,但要有个度,就像武侠小说、神怪小说,要有符合它自己的逻辑,也就是说,你摆明了是武侠小说,那么出现左脚点右脚可以再往天上蹦一段是没有人追究的,但是你要是在《袁崇焕评传》中加入金蛇郎君勇劫法场那可就邪门了。而且高明的虚构往往让人抓不到破绽,比如《亮剑》,大家都知道是虚构的,但中间很多事件都有原型,而剧中人的行事也都合乎逻辑,都有依据,这样,哪怕它吹破大天,也是显得很真实的。

要说虚构,你可以拍成喜剧,尽情嘲笑鬼子,象潘长江那部什么来着,鬼子处处碰壁,但合乎逻辑——这些都是人能犯的错误,剧中只是放大、集中了,所以形成笑料——一个人撞一次墙不好笑,但100个人连续撞几次墙就有喜剧效果了。或者拍成科幻(玄幻),讲现代特种部队穿越时空,《上海滩赌圣》也干过,总之要符合自己的逻辑……

而《大刀》这部片子,时间、背景等等,煞有介事,却安排了一个很不合理的对战(《亮剑》中日军特种部队虽是虚构,但也是合乎情理的),看起来就非常别扭了。
作者: bravo=23    时间: 2007-11-19 14:46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19 14:14 发表

历史上还没有拯救大兵瑞恩呢
本片是借两种刀的对决引申出中日两个民族的决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本片对于29军抗战做了正面描写,现在还有哪几部电视剧正面描写国军抗战(《亮剑》里的楚云飞就是李云龙的 ...

这么多人,就您能看出这种意境来,没事客观一点,别太FF了。
作者: AOZ0079    时间: 2007-11-19 14:56
撇开道具问题~只认为<<亮剑>>是拍得最好的~
作者: sxo    时间: 2007-11-19 15:04
架空历史拍戏可以,但是不能YY的太过分。YY的太过分那是不尊重历史,是对革命先辈的不尊重。现在有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拍的太幼稚了,感觉导演完全是骗钱,我觉的这完全是辫子戏后,大陆众二三流导演的新流行趋势。
而且吧,你还不能说不好,说拍的不好还要被一些所谓的爱国FQ扣上个汉奸的帽子。靠!
作者: 海顿上校    时间: 2007-11-19 15:45
对这部电视剧不想做过多评价,个人比较喜欢里面那个营长,就是<亮剑>里演孙得胜的那位,当年一声:"骑兵连!进攻!"喊得牛啊!!!!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19 17:37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19 14:14 发表

历史上还没有拯救大兵瑞恩呢
本片是借两种刀的对决引申出中日两个民族的决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本片对于29军抗战做了正面描写,现在还有哪几部电视剧正面描写国军抗战(《亮剑》里的楚云飞就是李云龙的 ...

你说得不错。的确没有那拯救大兵瑞恩。但是为什么说他拍得好?
因为在虚构了这场任务之后,八个人的武器啊,战术阿,服装阿,行进方向等等,都是符合地理历史以及设定人物性格的。这些都是合理的合乎史实的,不是说因为是电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历史上是不存在这个任务,但是如果有这个任务,那么任务历程就是《拯救大兵瑞恩》。


你应该注意到我除了说没有历史基础,还说了没有逻辑基础。我的重点就在这个没有逻辑基础上。抛开历史真实不谈,你觉得放着长枪大炮不用,专门成立个神刀队来解决一般军队无法解决的战斗,从逻辑上来说,可能吗?真要说起来,也要选择有武功的,带短枪短刀的日本兵来编成专门的战队。拿把长刀明明白白的在火器面前挥舞?

或者你告诉我,那群拿长刀的鬼子,就是日军指挥官,他们嫌躲在战壕里指挥战斗不过瘾,非要亲自上战场拼命。而且不愿意跟普通士兵在一起,要军官们之间联合起来。

虚构也要合理阿。我也并没说只要历史上没发生过的,就决不能虚拟。
但是这部片子连基本的逻辑常识都不顾,谈何水平在一步步提高?

另外再说一句,连奕名从他《野火春风斗古城》到《红色记忆》还有这部,他的导演水平和演技,完全没有一丁点提高。连那个第一次演戏的王力可都比不上。
作者: wd_hui    时间: 2007-11-19 21:12
不想发表什么了。
不过日本刀不是应该缘自中国的唐大刀吗。
作者: dizzarz    时间: 2007-11-19 21:14
国产连续剧我觉得一直丢在两点上,不重视细节,第二就是主体思想表现过于生硬。
不过别的,除了角们,那些NPC也太不转业了吧...

跑龙套的NPC也是演员!啥时候到重视他们了,国产连续剧就有救了。
作者: freesoul    时间: 2007-11-19 21:36
日本小兵穿的啥马甲,此类电视剧很少看,不如看书理解的透彻
作者: ben    时间: 2007-11-20 03:27
看不下去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如YY孙悟空大战日本兵~~~

[ 本帖最后由 ben 于 2007-11-20 03:28 编辑 ]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20 16:56
转两则超大上看到的

宣传版:
    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歼敌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中国大刀凛凛生威。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实版:
    长城抗战的时候,以大兵力猛攻一个只有六十余人的山炮中队,而且该部只有三门山炮,两挺轻机枪,十二枝步枪,西北军屡次突至山炮阵地面前,然后立即被日军用刺刀打垮,最后以死伤数百人的代价换取日军这个山炮中队虽然伤亡过半但仍能固守阵地。可二十九军战后却把这个战斗吹成用白兵战全歼日军两个山炮中队。大刀队战果:日军山炮中队,63人中伤亡35人;日军骑兵讨伐队,阵亡二人,战伤死1人,负伤约20人……

长城抗战最终是以日军兵临城下,国民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收场的,所以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的那次偶然的胜利就更显珍贵,于是全国的主流媒体开始连篇累牍的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手中的大刀也愈加神奇了。当时《申报》的一位名记竟然写文章说:日军专门制作了一种铁项圈套在脖子上以防大刀夜袭。曾担任长城抗战中方副帅的黄绍宏将军质问《申报》的总经理史量才如此“义和团”式的夸张宣传于抗战有何益处,史说没有先进的素材可供宣传所以只能宣传大刀了。结果就有了上海的知识界妇女们不远千里来慰问“天下无敌”的二十九军,与“威力无比”的大刀合影。在以杜黑为代表的西方军事精英们讨论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的时候,在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将军们已经提出装甲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可以作为独立的力量而非步兵的附庸的时候,中国的媒体上却充斥着乞丐杀敌、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国,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报道。《塘沽协定》签署后,中央军被迫撤出华北,二十九军要独立承担保卫古都的重任,它已经扩编为十万人,经费也不再捉襟见肘,但将军们仍不愿让士兵扔掉手中的大刀。37年的初夏,战争一触即发,日军公然在长安街上进行步坦协同的巷战演习,二十九军的回应是派一队士兵在日本兵营前耍大刀,当时的国内媒体纷纷喝彩,“七七事变”之后,戴碟形钢盔、穿灰军装、足登布鞋,背被长穗大刀挺立芦沟桥头的士兵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人民对这支劲旅寄予厚望,日军不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吗?!7月27日日军向二十九军发起总攻,一名**北平的东北学生在目睹前线的惨状后自杀,大刀的神话就要破碎了!28日,北平南苑第二十九军军部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守军战死5000人以上,在南苑军营军训的近千名北平学生也大部殉国。宋哲元军长于29日离开北平,退往保定,第二十九军驻北平部队也陆续经门头沟撤退,北平沦陷。


觉得相关史实说错了的,尽管拍砖。

37年,国民被当成SB耍,现在已经07年了,不仅自己甘当SB,还臆想日本人也是SB。为了让自己的SB片子有卖点,专门设计一场SB对SB的惊天大碰撞,钢刀大对决。
专拿国民爱国热情开涮。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0 17:38 编辑 ]
作者: TNT老虎    时间: 2007-11-20 17:28
大学教育不是普及了吗?

遇到问题,多用自己的眼睛,少用耳朵。红色教育固然是政府需要,不过如果自己在家YY,闭门造车,当个啊Q一样的人物,是不是有“拿红片当A片”的嫌疑?
作者: 金属外壳    时间: 2007-11-20 17:41
超大转来的还是算了
除了左粪就是右粪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20 18:50
真有你的,早就提前打招呼说错了可以指正。
还是被你一句人品有问题所以话不可信给打发了
这样驳人真轻松阿
作者: 金属外壳    时间: 2007-11-21 12:40
这种东西连驳都懒得驳了

超大上要么是1团国军打死好几万日本兵
要么就是几十个日本兵追着一个师国军跑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21 13:09
是哦。你嘴巴里出来的历史最公正。俺被愤愤教的无知,现请您赐教:37的7月发生过什么,当年的报纸做过怎样的宣传。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3:12 编辑 ]
作者: xjym2002    时间: 2007-11-21 14:21
唉,要是一部片子能够引起对真实历史的探求,也算很不错了。

感谢bullfighter的转贴,LZ和你的讨论也很精彩。

[ 本帖最后由 xjym2002 于 2007-11-21 14:29 编辑 ]
作者: dboy    时间: 2007-11-21 15:13
为了鼓舞士气而向后方过分吹嘘大刀的恶果最终由前线来承担,后方一些捐献为了省时间,直接把捐了的钱物买了大刀往前线送去,而当时前线最需要的是子弹~~~~~~~~
作者: 金属外壳    时间: 2007-11-21 16:26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3:09 发表
是哦。你嘴巴里出来的历史最公正。俺被愤愤教的无知,现请您赐教:37的7月发生过什么,当年的报纸做过怎样的宣传。


你仔细看哦,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我不清楚的东西我可以不说,但是我不会胡说

还是那句话,懒得辩
中国军队装备大刀很大程度的原因是重装备质量和数量不如对手
大量依靠轻武器和白刃战,而且刺刀产量不够质量也一般,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把大刀
夸大大刀作用的事情是有的,但是大刀仍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神化大刀的作用是左粪,抹煞就是右粪,都一样

至于文章那些所谓的例子,《申报》报道是哪一期哪一版啊?史料出自何处?那个什么日本山炮中队番号是什么,战史资料出自哪里?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21 18:51
第一,我重点是说《大刀队》在夸张刀的作用。我反感的是这种夸大。以及为了特意体现大刀,臆想日军有个神刀队。
我没有反感大刀以及大刀队的历史存在。为了证明这种夸大是在胡扯,我引用了我能找到的史料。我不敢肯定我找到的一定是对的。所以说可以拍砖。但是我希望就史实拍。

第二,当年的媒体有没有夸大,我的确不知道。我认为是细枝末节(你要认为我在逃避辩论也行)。我想知道的重点是,引文中的那一段红字,是真是假。只要二十九的确回报日军的步坦协同演习的方式是舞大刀,那么这就是中国人夸大大刀的作用。至于媒体怎么夸大已经无关紧要了。没有媒体宣传,老百姓自己会看。当看到中国军队气势昂扬的面对枪炮舞大刀,他们一定会以为中国人手中的刀比日本人的枪炮的杀人效率更高。这就是被当SB耍。要不要媒体参与都无所谓了

三,所以,请你就该点是否真实加以讨论。当年有没有发生日军在大街上的演习。二十九军到底有没有到日军军营门口耍大刀。你只要能证明这两点没发生过,是想抹煞大刀功能的右愤捏造诬蔑。我自己删贴。我还杀到超大去骂他们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9:07 编辑 ]
作者: 金属外壳    时间: 2007-11-21 19:11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8:51 发表
三,所以,请你就该点是否真实加以讨论。当年有没有发生日军在大街上的演习。二十九军到底有没有到日军军营门口耍大刀。你只要能证明这两点没发生过,是想抹煞大刀功能的右愤捏造诬蔑。我自己删贴。我还杀到超大去骂他们


首先,既然是你转的,应该是你回答别人的质疑,就像当年丁总碰上有人质疑他有真铁,自己抱着真家伙坐马桶上拍张照片所有人就闭嘴了,他可没有说“既然你不信,拿出证据来说我没有”
其次,发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待
骂超大有什么用,要骂早就骂了,都轮不到你,那种东西大家都是看看就算了,也就一乐
作者: xjym2002    时间: 2007-11-21 19:31
“神化大刀的作用是左粪,抹煞就是右粪,都一样"

这么说大刀的导演是左粪了?

波兰的骑兵对德军的坦克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抹煞波兰骑兵的作用就是波兰的右粪。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21 19:39
封封封。我主动闭嘴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9:57 编辑 ]
作者: 金属外壳    时间: 2007-11-21 19:49
原帖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1 19:39 发表
丁总怎么办是他的自由。拍照是可行的
不过37年的事情,我翻不到照片。无非就是翻到另外一段文字,你到时候又会说什么咧?
我好歹还是引用一段材料,你一上来就是某人人品不好,所以肯定是错的。
我先请你证明 ...


这都哪跟哪啊
算了算了,不跟你扯了,我也说了懒得辩
你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我人品不好行了吧
作者: dboy    时间: 2007-11-21 21:53
原帖由 xjym2002 于 2007-11-21 19:31 发表
“神化大刀的作用是左粪,抹煞就是右粪,都一样"

这么说大刀的导演是左粪了?

波兰的骑兵对德军的坦克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抹煞波兰骑兵的作用就是波兰的右粪。


大刀的导演不是左粪,而是YY

当年波兰骑兵其实是骑兵到战场,下马去打仗的。骑着马神通地向坦克冲锋已经被YY很多年了
作者: 神狙手    时间: 2007-11-21 23:21
这片子不错呀,看看挺有意思的,两个主人公数场对决还是比较精彩的

我看了电视不过瘾,特地买了套盘来看的。灭哈哈哈哈哈.............一看看到三、四点也是有的。

故事并没有离大谱,29军的大刀确实拼不过小日本的机枪大炮,但用大刀的人敢于用生命捍卫国家和军人的尊严本身就是值得敬佩的一件事,不是吗?
作者: 神狙手    时间: 2007-11-21 23:25
原帖由 wd_hui 于 2007-11-19 21:12 发表
不想发表什么了。
不过日本刀不是应该缘自中国的唐大刀吗。

wd_hui兄说的有据可考,呵呵。。。



今天介绍唐刀。

横刀,最初传到日本的唐刀,其刀形是直形的刀,发展到后来逐渐被日本人变为了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而现在的日本刀其刀形在刀身上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

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大刀”。横刀,为双手刀,是在汉朝的“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研制的,去掉了在汉朝常见的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使其变为可以双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基本形状和现在的“日本刀”很象,但唐朝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现在的常见的“日本刀”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唐朝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简单来说唐刀是直刃其他刀都是带弧度的这是最大的区别不过唐代晚期的一些唐刀也是有弧度的

折叠花纹钢~的刀身~现在订作一吧真正的唐刀要30~40天左右价格1000~8000的都有
日本刀直系血缘是唐刀,优点是锋利硬度高,缺点是成本高昂且不可修复

唐朝很多节度使就差点当唐刀弄到破产,唐之后就逐渐淘汰了。

也就适合战争规模小的日本使用,而且别让电影误导,似乎日本兵人手一刀似的,其实只有武士阶层才装备得起。而且日本资源少,盔甲材料都是竹木结构为主,就算将军所用高档货也只是关键部位包铁皮而已,对武士刀损耗较小。

所以实际上倭刀和中国剑差不多,中看不中用,基本上一场战斗下来就报废了。还是大刀片更适合实战。价格便宜量又足,报废了就回炉也无所谓,真正大战场上最使用还是厚大砍刀。

日本刀基本上和花剑一样,单打独斗用还行,想上战场,准备50把备用吧。基本上在万历朝鲜战场上,日本刀碰到明朝的砍刀队,是连刀带人一块被砍断,当时装备的砍刀重量12KG.日本刀的重量在0.8~1.2KG之间

唐刀有四制,为中国唐朝时期军队所装备刀制的合称。

《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
横刀: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于隋。《唐律疏议》卷八卫禁律“诸宿卫者兵仗不得远身”〔疏〕议曰:兵仗者,谓横刀常带;其甲、矟、弓、箭之类,有时应执著者并不得远身。宿卫时,“横刀常带”,故而高宗对为千牛卫将军的王及善说:“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可见横刀为宿卫官兵的主要兵仗。府兵战士自备横刀,宿卫时常佩横刀,唐横刀是兵土普遍所佩之刀。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年(开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内诸司卫所管羽仪法物数内,有陌刀利器等……其诸司卫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请纳在军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请给仪刀。可见陌刀不是羽仪法物,而是利器。

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且短柄。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中国唐刀,德国的开山刀,都可以说是刀中极品,只是正宗的少见,特别是唐刀,天下少找卖家,只能托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来特别打造.日本的倭刀与唐刀外形极象,怎么形成的不用再说,日本有几样东西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

唐朝时发展出新的刀型,刀首无环,柄部以木夹裹铁茎,外缠丝绳,刀首包裹金属饰件,刀柄与鞘均镶金刊嵌玉、裹以鲛革,装饰华丽非常,日本称之为「唐样大刀」,至今正仓院中仍有同一型式的传世品可供参考,日本人在精心模仿之後,以此为基础而发展出後来的武士刀。

除了短柄长刀之外,唐代还有一种长柄的刀,长一丈(约三米),称为「陌刀」,威力极强,步兵持之以横向密集队形列於阵前,「如墙而进」,但唐以後就未见使用的记载了。

两把刀都是唐朝八世纪中国制的宝刀,当时运到日本,现藏日本皇宫拥有的正仓院。

第二把刀装的白刃(下图七),这把刀是高造、直刃文;日本刀的制法如夹钢和包钢、切刃造和高造、用烧土来淬刃和造刃文、反复锻打都是中国发明而流传到日本的。
作者: dizzarz    时间: 2007-11-21 23:46
29的大刀书和形意门也有颇深的渊源。呵呵。

为啥看到国产连续剧的时候就像看旁边的NPC演得怎么样,而且每次看完都很不爽...
作者: cctv7789    时间: 2007-11-21 23:48
原帖由 dizzarz 于 2007-11-21 23:46 发表
29的大刀书和形意门也有颇深的渊源。呵呵。

为啥看到国产连续剧的时候就像看旁边的NPC演得怎么样,而且每次看完都很不爽...


国产电视剧里的NPC就没让人爽过~~~~
作者: 神狙手    时间: 2007-11-21 23:54
原帖由 cctv7789 于 2007-11-21 23:48 发表
国产电视剧里的NPC就没让人爽过~~~~

此剧看点也在她,灭哈哈哈哈哈.............演的不错,偶很喜欢,灭哈哈哈哈哈.............





http://ent.sina.com.cn/v/m/2006-07-26/16461173730.html  此剧片花

[ 本帖最后由 神狙手 于 2007-11-22 00:02 编辑 ]
作者: jam    时间: 2007-11-22 02:09
这个MM在《狼毒花》也有出场咧……
作者: xjym2002    时间: 2007-11-22 10:35
原帖由 dboy 于 2007-11-21 21:53 发表


大刀的导演不是左粪,而是YY

当年波兰骑兵其实是骑兵到战场,下马去打仗的。骑着马神通地向坦克冲锋已经被YY很多年了


波兰骑兵冲坦克,最早是在多年前的一本军事杂志上读到的,好像是《世界军事》。

今天查了查,大多资料记载波兰骑兵在39年已经被改装成“骑马的步兵”,类似更先进的摩托化步兵,只是行军时骑马罢了。少数保留的骑兵也只是作为机动部队,而不是冲锋用。

马刀砍坦克的渊源?原来来自于纳粹德国的记载。纳粹宣传机器的灵感甚至来源于一次波兰骑兵成功的阻击。

回到《大刀》,片子其实还是很好看的,只要不当真就是了。

[ 本帖最后由 xjym2002 于 2007-11-22 10:47 编辑 ]
作者: TNT老虎    时间: 2007-11-22 11:54
这个MM在狼毒花里,有句台词,快把我整死了!

她问于荣光:“你不是喜欢睡女人吗,那好,今天,今天你就睡我!”  此时,我刚好从电视前经过,一看屏幕明明是主旋律的东西呀,怎么这也说。。。。比晚上我PUB勾搭的邻桌醉酒MM,还要直白。。。。
作者: KSK精英    时间: 2007-11-22 13:08
原帖由 jam 于 2007-11-22 02:09 发表
这个MM在《狼毒花》也有出场咧……


JAM姐什么眼神嘛,这个太丑鸟...

<狼毒花>里还是童蕾更漂亮


作者: .iam    时间: 2007-11-22 13:16
童蕾扎麻花辫的造型不漂亮,反正民国装都不好看,她的脸型要有刘海,象上面一样。
作者: 木马    时间: 2007-11-22 18:14
是的!开场效果做的很有味道灰色调很有视觉效果!
作者: zchen    时间: 2007-11-22 18:56
我只说。。日本刀被太多日本媒体神话了。。。。
事实上中国的刀锻造技术从来没有落后于日本。。这个国内外都有专家研究过。。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cholars or collectors who claim that the Japanese sword is better than the Chinese sword. Period.

They say that the Japanese sword is better because of superior design through the use of:
1) forged and folded steel
2) forge-welded laminated construction
3) differential heat-treatment
4) the curvature of the blade that enhances cutting/slicing while minimizing stress/shock on the blade
5) a diamond-shaped ridged cross-section

My question is this: The Chinese had also made swords with the first 4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 are many Qing period Chinese sabers preserved today that also were made with all the 5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diamond-shaped ridged cross-section. So, what is this about the superiority in Japanese design??

If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uperior workmanship, then read what Philip Tom, a professional polisher and famous scholar on Chinese swords, has to say:


" Have you ever actually examined a Chinese version of a Japanese-style saber blade? I have handled a number of them over the years, and have restored the polish on a few. They vary somewhat in length, but are fairly similar, with stout shinogi-zukuri cross-sections (author's note -- shinogi-zukuri cross-sections refer to ridged cross-sections).........

The ones that I've polished date from the late 17th into the 18th century (author's note -- early and mid Qing period). Most are sanmei construction -- high carbon edge plate between two "cheeks" of well-forged lamellar steel, and the best one in my collection is of twist-core pattern weld (like the center of a Viking sword or Filipino kalis), with a stacked edge.

All are differentially heat treated, with edge hardness comparable to the range one would expect of something made in Japan. Resilience of the somewhat softer spine is quite good, also... These things compare quite favorably to the various Japanese blades which I've owned and restored. "


[ 本帖最后由 zchen 于 2007-11-22 02:58 编辑 ]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24 13:50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作者: 豆腐膶    时间: 2007-11-24 13:58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4 13:50 发表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请举例说明
作者: cctv7789    时间: 2007-11-24 14:20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4 13:50 发表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问题是人家是钢帮硬正的胜了,拿自己打打趣不要紧,咱们的主旋律老是搞点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把戏,于事无补啊~!
作者: 123456789123    时间: 2007-11-24 16:20
原帖由 wd_hui 于 2007-11-19 21:12 发表
不想发表什么了。
不过日本刀不是应该缘自中国的唐大刀吗。

横刀
作者: jam    时间: 2007-11-24 17:18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没人说不可以,关键是上面说了,要合乎逻辑,正剧有正剧的逻辑,YY也要有YY的逻辑,《虎口脱险》是YY、搞笑,可人家有道理可偱,没有把英军飞行员塑造成罗宾汉;《狼人》参合到二战里,但也有前因后果。上次讨论的某个二战游戏,出现了两个高科技BOSS,就被批得一钱不值,有同学说可以接受高难度,但不可以接受违背游戏逻辑的事情!

回到大刀,要说弘扬民族精神,大刀队有很多事迹可以表现,甚至虚构一个双方拼刺刀,国军不敌,忽然大刀队杀到,以少胜多,全歼日寇一个大队甚至旅团、师团的大捷,这就是合乎逻辑,在夸张了大刀队的功夫这个艺术加工后,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敌后武工队》等小说、《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电影,有没有YY?有没有夸张?肯定有,但地道战没有YY出制导导弹(那时也不知道咧),《地道战》并不能光靠地道把敌军全陷进去,李向阳拿双枪,可也不是“双枪老太婆”那样百发百中,也不是武艺高强,一个打一百个(反而很多80年代的港片就是有枪不用,空手打倒几十人。小孩子的时候看得很过瘾,长大之后就觉得特傻,《大刀》恰好就是这种感觉)
      《大刀》为了追求新、奇的效果,YY得过了份,直接跳到了为了主题而创造出一个新的兵种,最要命的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看起来是一部正剧,虚构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兵种,而且这个兵种是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的,同期的《狼毒花》虚构了一个充满匪气的八路,但没人质疑,因为这种人大大的有。而大刀里面的鬼子刀队,怎么看怎么别扭,最搞笑的是可能受了《亮剑》里的马甲的启发,这里也穿上马甲,这样就连小孩子都觉得不对劲了……
作者: 豆腐膶    时间: 2007-11-24 18:05
尽管当年的《地道战》很难说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我觉得起码没有“YY”,从来没有给我后来80年代中国的那种枪战片的郁闷
作者: 神狙手    时间: 2007-11-24 21:10
原帖由 jam 于 2007-11-24 17:18 发表
大刀里面的鬼子刀队,怎么看怎么别扭,最搞笑的是可能受了《亮剑》里的马甲的启发,这里也穿上马甲,这样就连小孩子都觉得不对劲了……


这点在此剧里确为最大败笔,导演当时脑袋被门给掩过了,我一看到“神风刀队”就想笑,灭哈哈哈哈哈.............
作者: bullfighter    时间: 2007-11-24 21:44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4 13:50 发表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兄弟还没想通?
科幻也好,魔幻也好。别人在剧情里面都是对阵双方拼谁的科技更先进或者魔法更强大。先进的战胜落后的。强大的战胜弱小的。
怎么能说别人在yy?获取强大工具的手段是yy,但是强才能胜弱的逻辑不是yy。

可是这个大刀队变成了拼谁的武器落后!!!对阵双方放着更高级的枪炮不用愣要用刀。
还是那个问题,你觉得刀的杀人效率高过枪炮?
对阵双方硬是同时选择刀来成为最后解决问题的工具,那这个片子的逻辑基础何在?

[ 本帖最后由 bullfighter 于 2007-11-24 22:26 编辑 ]
作者: Rick2    时间: 2007-11-24 21:51
lz确是一fq~鉴定完毕~
作者: 穿短裤的暴徒    时间: 2007-11-25 00:15
我再看火箭人时  也觉的是可能发生的事

前面我都说了 大刀的时代背景放在明朝的话

那大家伙拿刀对决就没有问题了
作者: KSK精英    时间: 2007-11-25 12:52
原帖由 冰雨零华 于 2007-11-18 21:26 发表

老实说,如果是日本刀对大刀,用屁眼想都知道没什么可能可以赢

1.人家的刀的制作工艺就是比咱的强大得多

2.就刀的重量就能看出谁胜谁负了,我死活不信操大刀能和使日本刀一样轻便

3日本人就是拼刀最出名的..就武器和技能上的差距..光拼刀哪能拼赢别人



敢情这年头还有人用P眼思考
作者: 神狙手    时间: 2007-11-25 13:46
原帖由 穿短裤的暴徒 于 2007-11-25 00:15 发表
我再看火箭人时  也觉的是可能发生的事

前面我都说了 大刀的时代背景放在明朝的话

那大家伙拿刀对决就没有问题了

在卢沟晓月碑下的决战一段拍的还是很牛B的,尤其是郑羽最后一句(也是本剧最后一句)台词很有气势,扣住了主题。

以下是此剧最后的精华部分视频!

http://6.cn/plist/95004/83.html

作者: clubfoot    时间: 2007-11-28 11:44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4 13:50 发表
美国人把二战拍成科幻
英国人把二战拍成魔幻
没人说YY

中国人把抗战拍成武侠,就是不可原谅的YY

你们说我是FQ,我不承认,我如果是FQ,早就疯狗一样的对大家发动无差别人身攻击了



人hell boy也有来源滴,当年德国小胡子的确相信黑魔法什么的,而且hell boy也是定位于漫画娱乐片,没说自己伟光正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28 14:10
原帖由 Rick2 于 2007-11-24 21:51 发表
lz确是一fq~鉴定完毕~

请不要乱下结论

起码我没有对大家说什么过分的话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28 14:18
现在看来,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意见很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尊重大家的意思,我以后会好好反省,努力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再给大家推荐这种低水平的影视作品了。

给各位致上诚挚歉意——

不过我还是认为该片有一些地方是不错的

[ 本帖最后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8 14:20 编辑 ]
作者: 穿短裤的暴徒    时间: 2007-11-28 16:26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8 14:18 发表
现在看来,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意见很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尊重大家的意思,我以后会好好反省,努力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再给大家推荐这种低水平的影视作品了。

给各位致上诚挚歉意——

不过我还是认 ...


特意去看了开头几集  日军骑马砍杀百姓

是在开阔地一字排开的冲锋队阵形

但是你觉得男主角砍杀三个日军 特别是第一个被他用大刀飞死  不但日军当时没有围攻他 而且还是最后才发现的死了叁个

你觉得可信吗
作者: xjym2002    时间: 2007-11-28 19:39
原帖由 豹司令 于 2007-11-28 14:18 发表
现在看来,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意见很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尊重大家的意思,我以后会好好反省,努力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再给大家推荐这种低水平的影视作品了。

给各位致上诚挚歉意——

不过我还是认 ...


别亚LZ,真理越辩越明么,这帖子这么热是LZ的功劳。

《大刀》当成武侠片看挺好的。




欢迎光临 作战2000论坛 (http://www.combat2000.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