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2000论坛
标题:
ZT西域叛乱中的国军将士
[打印本页]
作者:
切特务
时间:
2007-1-8 04:37
标题:
ZT西域叛乱中的国军将士
40年代的西域,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叛乱,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建国后对这一次叛乱没有进
行深入的调研,也无准确的定性,延至今日,遂酿成东突之祸。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区革命”事
件! 1944年,西域的东突分子以盛世才的“献马运动”为借口,在伊犁巩哈挑动突厥暴民发起叛乱。
与此同时,在俄狄内务人民委员贝里亚亲自坐镇阿拉木图指挥下,大批在苏联学习了特种作战战术的
突厥极端分子也纷纷越过国境进入暴动地区,直接参与了所谓的“三区革命”。 叛乱初期,突厥叛军利
用国军在伊犁河谷兵力空虚的契机,取得了一些“胜利”,一度占领尼勒克。蒋公盛怒之下命朱绍良接
替了盛世才的职位调遣内地的国军西进平叛,一举击溃了突厥叛军。 俄狄不甘心失败,继续向伊犁的
突厥恐怖组织提供军火及人员的援助。于是在1944年11月7日这天的夜里,突厥暴徒在伊宁暴乱,屠
杀当地汉族军民,奸淫汉族妇女,连5、6岁的幼女都不放过,其残酷程度超过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
行。同时,俄狄间谍、二台公路养路段段长列斯肯带领苏军特种部队在果子沟切断了进入伊犁的唯一
公路——迪伊公路;突厥极端组织头目阿巴索夫和俄狄特务彼得·罗曼诺维奇·阿列克山德洛夫率领另
一支苏军从霍城越界潜入了伊犁市区,随后杀害了国民政府官员,切断了伊犁河大桥的交通。 国军守
军一个排试图重新夺回大桥,未出城即遭突厥暴徒伏击。入夜,巩哈一带的恐怖分子绕道赶到伊宁
城,开始四处进攻国军守军。暴动很快成功。于是这些凶残的突厥狗再一次把屠刀挥向了手无寸铁的
汉族平民。 幸存的国军守军掩护一部分伊宁居民撤退到了惠远老城和艾林巴克。杀红了眼的突厥暴徒
在苏军的协助下穷追不舍。12月31日,在数十架轰炸机和十门火炮的支援下,苏军军官科兹洛夫指挥
突厥暴徒攻下了惠远城,国军守将陈伯良、高炜用中正剑切腹自裁。突厥暴徒再屠惠远。 在这样的情
况下,伊犁郊县的数十万汉族居民纷纷逃往焉耆,结果在至玉尔都斯山被苏军和突厥暴徒追及,随后
就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最后生抵焉耆者只余三十多人。整个伊犁地区只有艾林巴克一地的国军
还在坚守…… 艾林巴克,在突厥语中为“脏园子”,位于伊宁东北,是全城最高处,北为飞机场,南是
乱坟岗,原来是沙俄军队营房,当时是国民党中央航空分校教导总队。伊宁叛乱后,城内军民退守此
地约8000人。从1944年11月9日,突厥暴徒开始围攻艾林巴克,久攻不克。1945年元月10日,国军
第45师和预备役第7师试图救援艾林巴克,其中第45师一个团冒严寒跨越天山抵达伊宁东郊,遭到大
批装备精良、受过正规训练的突厥暴徒围歼。艾林巴克守军见救援不成,遂决定冒险突围,突围后残
余2000军民又被突厥骑兵追击,守将杜德孚(预备第7师副师长)、曹日灵(预备第7师参谋长)战
死,最后这批死守艾林巴克的军民仅有 800多人生还,其余皆被屠杀。 伊宁沦陷后,大批东突分子手
持大刀木棒,四处搜杀汉人。其中东北籍汉人无一人幸免,伊宁救济院的残废汉人都被拖到河边用木
棒打死,数千妇女被奸杀。几十年后,还有一些突厥人威胁汉人说:“难道你忘记伊犁河水的颜色了
吗?”(这里说的伊犁河的颜色就是指当时大屠杀将河水都染红了。) 早在战斗还在继续的1944年11
月12日,突厥暴徒就匆匆忙忙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艾力汗·吐烈成为伪“政府主席”,阿奇木伯
克为副主席,规定的国旗是绿地、中间是黄色星月标志的带有明显伊斯兰教标志的旗帜。 1945年2
月,伊犁伪政府发布兵役法,规定20—22岁“公民”要应征入伍,服役三年,在目前总动员时期,23—
44岁“公民”也要入伍。 1945 年4月8日,在伊宁市西公园(后来的斯大林公园,现在叫人民公园)广
场上,进行了一场东突分子的誓师大会。在大会上,伪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发表了带有泛伊斯兰主
义、泛突厥主义的煽动性讲话,并给突厥叛军各部队授予标有伊斯兰星月徽、写有“为东突厥斯坦的独
立前进”文字的军旗和写有经文的白色伊斯兰教教旗。授旗后还进行了阅兵式。 这些暴徒合计有:
1、1944年8月成立的乌拉斯台游击队,也就是后来的巩哈游击队,这是伊犁叛乱的主力,人员最
多。这也是伊宁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2、阿巴索夫和阿列克山德洛夫在苏联编组训练后秘密潜入的游
击队,人员虽然少,但是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 3、列斯肯率领的芦草沟游击队,这个游击队主要
是俄罗斯族人。 4、鲍里诺夫和伊斯哈克伯克从苏联带回来的突厥骑兵。就是他们制造了玉尔都斯山
和艾林巴克的大屠杀。 1945年2月开始,伊犁的国军基本阵亡。叛乱开始向北疆和南疆发展。7月在
叛乱军和当地暴徒的夹击下,塔城国军、政府人员和汉族群众14000多人逃入苏联,塔城沦陷。 此时
北疆的阿山地区局势更加混乱,乌斯满和达列力汗两次大规模进攻承化,那里的国军守军英勇还击,
将之击溃;8月7日,一支来自蒙古的骑兵部队和达列力汗的叛乱军会合,第三次进攻承化,在国军的
抵抗下,仍然未能夺取承化;9月,叛乱军独立骑兵旅赶来,于9月6日攻破了城墙,国军守将高伯玉
率守军和百姓 3000余人弃城北逃,希望能进入蒙古避难,但在中蒙边境奥尔尕提达坂遭到蒙方阻
拦;9日,叛乱军赶到,残酷的杀害了高伯玉以下国军官兵1130人。9月 20日,在阿山的暴徒被改编
为叛乱军阿山哈萨克族骑兵团,达列力汗为团长。 与此同时1945年4月,叛乱军主力在苏联红军的步
兵、炮兵、装甲车和飞机的支援和参战下开始向迪化进军,到9月将战线推进到距离迪化仅150公里的
玛纳斯河西岸。在南疆,俄狄顾问纳斯洛夫和阿巴索夫直出天山,进攻库车,在阿克苏一带和国军展
开拉锯战。在蒲犁,以苏联的托合托米什为基地的恐怖组织夺取了蒲犁等地,成立了伪“蒲犁专署”,
随后开始向英吉沙、喀什、库车进犯。10月,叛乱军和国军守军对峙在这些地区。 叛乱军和国军对
峙在玛纳斯河沿岸。国军调集大批部队,“死守大迪化”,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郭寄鞒奉命抵
达迪化,将第46师部署在绥来,在这里成立前线指挥部,第46师师长徐汝诚担任指挥官,以玛纳斯河
为第一道防线。谢义锋的新2军军部由绥来迁移到景化(今天的呼图壁)为第二道防线。从青海赶来
的整编骑兵第1师(马呈祥)接替暂编第3师的防地,进驻迪化、景化一带;暂3师调往焉耆。第43军
杨德亮指挥的新45师加强伊吾、哈密的防守,其中徐达率领新 45师一部防守在七角井。 尽管如此,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仍然十分担心迪化将不保,在战事最危急的时候,朱绍良曾经八小时内给蒋
介石连发三份急电“……内乏可用之兵,外无一旅之援……迪化危在旦夕,卑职惟有以身殉职,与国土
共存亡,上报党国……恳请钧座速筹良策”。 后国军援兵陆续开至,终于解了迪化之围。 1949年,中
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内取得决战性胜利,随后挥军西进,东突分子见势不妙,纷纷依附。由于意识形态
的缘故,解放后没有对三区叛乱做深入的调查,甚至某些丧尽天良的人还将其赞美成“三区革命”。 五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惨遭屠杀的同胞已经化为累累白骨,却还有几人记得他们的悲惨遭遇?当年保家
卫国的国军将士也将陆续故去,不知还有谁能洗去泼在他们身上的污水? 世贸大楼的倒掉,迎来了世
界反恐的大好形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还我们一个三区暴乱的真相。 谨以此文敬献给战死于西
域叛乱中的国军将士及所有的炎黄子孙……
ps:叛乱头子之一祖龙太耶夫49年后被封上将。
[
本帖最后由 切特务 于 2007-1-8 05:31 编辑
]
作者:
军士长
时间:
2007-1-8 08:37
看过冰山上的来客,那个国军的马占山营长也算是个汉子,反共却不卖国.
作者:
zhaoyi
时间:
2007-1-8 12:26
ps:叛乱头子之一祖龙太耶夫49年后被封上将。祖龙太耶夫???我们国家?
作者:
zhaoyi
时间:
2007-1-8 12:31
朋友,我记得
1955年授衔上将名单
王平 王震 王宏坤 王新亭 韦国清 乌兰夫 邓华 叶飞 甘泅琪 吕正操 朱良才 刘震 刘亚楼 许世友 苏振华 李达 李涛 李天佑 李志民 李克农 杨勇 杨至诚 杨成武 杨得志 肖华 萧克 宋任穷 宋时轮 张宗逊 张爱萍 陈士榘 陈再道 陈伯钧 陈明仁 陈奇涵 陈锡联 周桓 周士第 周纯全 赵尔陆 洪学智 钟期光 贺炳炎 郭天民 唐亮 陶峙岳 阎红彦黄永胜 董其武 彭绍辉 韩先楚 傅钟 傅秋涛 谢富治 赖传珠
对巴??
作者:
zhuyinqqqq
时间:
2007-1-8 15:38
这件事情的真相现在很难弄清楚,有的文献资料都是从中共的角度来叙述这件事情的,各有各的说法,我也搞不清楚。
但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时下有人乐观的认为龙熊可以齐飞那绝对是做梦。
作者:
豹司令
时间:
2007-1-14 16:03
楼上的,不一定啊
作者:
自由的风
时间:
2007-1-14 16:22
历史对于我们都只是听说。
但有句话有点道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许多事件的发生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表象,本质都一样,只是时局不同就有了功过的纠纷,借文中所言,现在是世界反恐了,但是挑头的老美还不是在反自己当年一手扶植起来的武装势力啊,此一时彼一时,镜头拉远了看个全景还不是一池混水啊,今天是仇家明天可能就是朋友,今天是至亲谁知不会变死敌?大家都只是牺牲品而已。
欢迎光临 作战2000论坛 (http://www.combat2000.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