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2000论坛
标题:
怕死的日自才是好的日自吗?
[打印本页]
作者:
dboy
时间:
2011-3-23 08:41
标题:
怕死的日自才是好的日自吗?
先来一段500日元的===========
1 y/ y/ o8 y+ i; m8 _
5 n1 G1 B5 h7 h$ O9 `3 t5 t* l
独家解读日本地震之三:自卫队其实很冤枉
$ i: {7 x+ T0 s* S3 R9 I1 b4 z
凤凰网评论专栏作家 俞天任
: b% M, w* U% r$ R4 ?9 p% x# _
$ n$ k- ^: _. C& p: Q- K4 J* T
0 p9 i+ k' a, S& o% J
作者:俞天任
8 z. B8 C# c* A- z( v
核心提示:有关自卫队的流言最邪乎的可能就是“自卫队抗命”了,好像是说菅直人首相在15日命令自卫队去福岛核电站救灾,自卫队害怕辐射,抗命不去,受到媒体批判云云。这个“抗命”不知从何说起,仅是个流言而已,首先菅直人首相就不会命令自卫队去干什么,如果**党内阁能够那么明确地分派出任务让别人去干的话,其支持率也不会那么低迷了。还有一点,即使自卫队因为害怕辐射而抗命,现在的日本传媒是不会进行批判的。因为自卫队员也是人,没有人能资格指责他们不愿接受辐射照射。
* p) O; j% B7 F* e
( i% O4 j/ Y) ^7 N& [4 \) S
因为吃旧日本军的瓜落,在到现在为止的日本社会中,自卫队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地位和中国的男子国足差不多,谁都可以随意骂上一顿,所以自卫队在和其他人起冲突的时候经常吃亏。
0 ]4 k9 A0 ?& L" I
其实现在自卫队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比以前已经好多了,诺贝尔奖作家大江健三郎在1960年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怎么会有年轻人去自卫队?他们不知道参加自卫队就是耻辱?”
; @2 v8 m V7 d& P, K: S1 r
那个时候的自卫队的社会形象就是这样。
) Z ]& R$ a- B( u9 l6 \3 ?/ E
这个社会形象的改变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阪神大地震是日本战后第一次超大规模自然灾害,而自卫队在那次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震后自卫队的形象有了显著的好转,有些年轻人甚至以为所谓自卫队就是专门在受灾时出来工作的“救援队”了。
$ @# W6 }% Y9 S4 U$ J. b8 b
不管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反正挣来这个形象不容易,所以自卫队在“救灾出动”这件事情上特别积极,绝无二话。
# a8 ^; q* ^! ]
但是现在网上不少“自卫队救灾不力”,甚至“自卫队抗命”的说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 O' R& u% I7 z2 _- ]( Q' C% Q
从善意的角度出发的话,那也是属于对日本救灾体制和自卫队制度的无知所造成的误解。日本的自卫队没有自行行动的权力,参加救灾行动一定要在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请求之后再由幕僚长发布命令。
2 K+ F# k0 U; r* S0 L
接受了阪神地震兵库县知事请求自卫队出动的时间过迟而被人反复追究的教训,现在一般在自然灾害刚开始的时候就请求自卫队出动,这次也一样。
U; G' x- {. [. g. f
救灾是自卫队的职责之一,自卫队救灾是份内的当然的事情了,这样日本的传媒在报道灾害时不会花费笔墨去歌颂什么感人事迹,虽然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3月19日的记者招待会强调指出了自卫队出动了10万人救灾,直接救出的灾民近两万人,但是没有哪家传媒会在报道中引用这个数字,大家更注意的是自卫队在救灾中的过失。比如3月16日自卫队出动大型船舶想向岩手县釜石市运送救灾物资,结果因为缺乏卸货手段而告挫折引起传媒批判,但是马上自卫队出动了气垫登陆艇来执行运输任务又没有人提了。
$ m7 B: `9 ~2 Y& u4 [% K
很多人对于救灾的印象好像是救人,实际上救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救人更加重要的是保证救灾和复兴所需要的物资能够送到所需要的地方,所以自卫队在救灾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物资运输和恢复物资运输所需要的道路。
) ?8 \$ N0 @9 F7 z. m7 q. X# w
有关自卫队的流言最邪乎的可能就是“自卫队抗命”了,好像是说菅直人首相在15日命令自卫队去福岛核电站救灾,自卫队害怕辐射,抗命不去,受到媒体批判云云。这个“抗命”不知从何说起,仅是个流言而已,首先菅直人首相就不会命令自卫队去干什么,如果**党内阁能够那么明确地分派出任务让别人去干的话,其支持率也不会那么低迷了。
: l2 s' o/ x8 k% Z
还有一点,即使自卫队因为害怕辐射而抗命,现在的日本传媒是不会进行批判的。因为自卫队员也是人,没有人能资格指责他们不愿接受辐射照射,再说日本自卫队不是军队,没有军法,所以所谓“临阵脱逃”是不构成犯罪的,在道德上也不受指责。
* F; E% J8 \/ J8 C, @
事实上是菅直人在15日向防卫大臣提出了自卫队能否检讨一下用直升飞机进行空中洒水进行冷却的可行性问题。而防卫省在检讨之后持否定态度,首先是准确性的问题,第二是会不会产生水蒸汽爆炸的现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然就是机组人员的受辐射问题。提起这个问题十分自然,下命令的人必须考虑到执行命令的机组人员的生命或身体健康。
( b% f, x: u8 Y- l; \& R; e
在中国长期以来就有一种轻视军人的性命的古怪现象,还号称是什么“英雄主义”,实际上这不是什么英雄主义,这只是一种轻视人命罢了,有一些东西不是只往里面填人命就能够解决的。
福岛核电站的问题,最早是东京电力公司玩忽职守,推卸责任所弄出来的事故,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无论是从空中洒水还是从地上浇水都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尽力设法恢复电力供应来启动循坏水冷却系统,但是东电一直到地震发生五天以后的16日才想起来架设临时线路,这样就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实际上现在自卫队所进行的空中洒水和地上浇水的行动都是在为东电架设临时线路而争取时间。
7 G8 I& W9 m7 _; K; C
从3月17日开始,自卫队的直升飞机开始从空中实行洒水作业,同时自卫队和警察,消防的洒水车也开始从地面开始浇水,同时东京电力公司也开始了架设临时线路,据说现在进展很大。即使临时线路完成,也要等核电站本来的冷却系统能够重新启动使用之后,才能说这次危机基本过去。
) A# K7 C; [2 R, F" C# t8 A
(作者为旅日工程师、作家)
& {1 {5 a3 T* o- S9 b& p
4 e. ~9 d3 A6 Z2 R6 k3 w! }- A
% e3 x: o6 H( U; R; A
============================
' W8 _0 @* k6 a' L) z( h) l
再来一段5毛的
2 Z/ U+ i$ ]0 h' v: j$ a
/ _2 o- G& S: ?
日本救灾能力的七不足凤凰网评论专栏作家 薛理泰
1 I$ b; C$ l# ^! F" |
2011年03月21日 16:26 凤凰网专稿字号:T|T21559人参与608条评论打印转发
# m% L5 D+ D6 X ?0 V
作者:薛理泰
* g. c- r- S; ~2 _3 N
核心提示:日本民众处变不惊,秩序井然,留给外界很深的印象。对比一下,日本政府救灾措施却不到位,存在严重的缺失。救灾不得力,在国际危机中亦意味着应变能力不足。对比日、中两国政府救灾能力之差距,令人大跌眼镜。本文从战略层面分析一下,日本政府救灾存在缺失的原因。
& u3 L/ K9 N& `8 u
: @' t8 Q' F7 E) Q% V2 v
日本发生9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灾区满目疮痍,令人惨不忍睹。更可怕的是福岛核电站冷却设施停止运转,随时可能爆发骇人听闻的严重核污染事件,一旦强辐射物质进入大气层,即有四处扩散之虞,从而紧紧吸引了全球民众的眼球。
( w* S( ^8 i( H8 H0 u6 g
日本民众处变不惊,秩序井然,留给外界很深的印象。灾变发生以后,行商坐贾概不趁机抬高物价,保险公司不援引“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的条款拒绝理赔,实在可圈可点。
l/ h# ~/ ]4 h3 a5 Z
对比一下,日本政府救灾措施却不到位,存在严重的缺失。震灾爆发以来,已逾10天。灾区许多避难所食物及御寒用品不足,一天只能给每人供应2个饭团。一家三口靠一片面包充饥,3个人分一碗味增清汤。不到一周,23名灾民有幸躲过了震灾,却在避难所中因冻馁而死。
% b2 u$ k5 m4 e% k- X
救灾不得力,在国际危机中亦意味着应变能力不足。对比日、中两国政府救灾能力之差距,令人大跌眼镜。本文仅从战略层面分析一下,日本政府救灾存在缺失的原因。
' W* u: ?, x1 ~* V( k. p. I
第一,据笔者多年来同日本战略家接触获得的体会,日本战略家普遍欠缺大开大合的气魄。平日评估情势时,“察见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决策时患得患失,设若涉及外方或者外国,瞻前顾后,又不够坦诚。这在处置福岛核事故中,纤微尽现。这是日本军政界决策文化的大背景。
/ s' C" r* \/ C
第二,日本政府官员及工商企业高管的一个共性是习惯于遵循“唯上”的法则办事,囿于常规观念的约束,缺乏发挥个人创新能力的氛围。如果读者有机会同日方访问团对话,会发现日方主官说话时,下属都噤若寒蝉。久而久之,中、下层主管官员办事刻板、机械,处理问题时应变能力不足,遑论危机处理所需的明快、果断了。这是日本**或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
, O4 z! } f. m& k+ q) ^
第三,日本政府更迭频繁,内阁之短命,在各大国**中,无出其右。**党上台才两年多,高层官员都是政客出身,缺乏行政经验。平日**党又以“反官僚”为标榜,与行政经验丰富的职业官僚阶层的关系之和谐,远不如长期执政的自由**党。处理危机时,欲求如臂使指之效率,谈何容易。
3 p L' K' m/ c1 T: U7 G. b
第四,日本实行小政府体制,讲求高效廉政。平日政府设置机构时,贯彻“扁平”的原则,减少叠床架屋的现象。毋庸置疑,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捷径。然而,一旦特大灾难降临,小政府体制确实限制了政府救灾能力的发挥。纵使自由**党执政,情况也是如此。
$ B% O: h: R/ Z
第五,东电虽属民营,却官僚习气浓重。福岛核电站带病运行,却还想不予废弃。11日下午发生地震,东电明知外接电网及自备发电机组已被海啸摧毁,靠蓄电池运行冷却设备维持不了几小时,却迟至夜晚才透露冷却系统告废。加之,启动冷却系统必须架设临时供电线,东电迟至震灾五天后才想到这个主意。灌注海水宜早不宜迟,东电又怕灌注海水会缩短反应堆的寿命。
# v- {, b: ~7 s0 _9 w
东电既受政府影响,面对危机就不应以省钱为前提;既以赚钱为宗旨,办事就不应疲沓因循。东电在应付事故中,对外公布消息时,动辄吞吞吐吐,欲言还止。反观中国大国企,尽管平日小事故不断,危急存亡之秋,该拍板时果断行之,不致于因为经济效益而犹豫不决。
6 J: }( r2 N$ |- j
第六,日本政府施政时,首先要顾虑到舆论的掣肘。这届政府该做的事,为了避免舆论的反弹,往往推给下届处理,行事准则不是“釜底抽薪”,而是“扬汤止沸”,不啻厝火积薪。识者奋袂而起:危乎哉。
+ g2 @' D7 n: p
第七,由于自卫队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积极救灾,形象有所好转,却远非日本社会一个强势群体。自卫队没有军法,“临阵脱逃”不构成犯罪。日本社会对自卫队认可值不高,却在灾难中寄予巨大的希望。对此,自卫队官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台湾军队也存在类似问题。军方担忧新兵训练时出事故,引起舆论抨击,因此规定气温超过32℃,新兵一律不出操。训练营还装有空调,舒适度不逊于居家。战时,却希冀这支军队保全身家,岂不怪哉。
* i" |# L% M- S6 x% Q1 k( \! i
(作者为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作者:
2008
时间:
2011-3-23 08:57
以下文字请勿饭后阅读,后果自负:
: S" X# g( n! c!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 i- J/ u5 N$ u2 c
& {7 [* N: W6 j! r1 W
3 W1 Q* P9 o, N& O. I8 R9 L( {- `1 J
转帖 《我们被PLA惯坏了》
4 X( k# |+ I% a2 R/ k
& P! `( F4 f4 i% l4 y u" v" d
% c( H! a& O" {% u: ?: D4 ^9 v
我们被PLA宠坏了……
9 r& G% T' X, W
. ~( h& w3 D4 E3 r
& C2 \- e- T2 G5 _$ M
当我们面临着地震、洪水灾害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眺望天际,我们知道,那里一定会出现身穿野战服的军人队伍。看到他们我们就踏实了:PLA来了,一切都会好的。
; I" J" p8 C. O7 ]# P6 g0 s
, l8 v+ I/ h4 N; d) E V+ K
- T0 h5 ^; l) K3 M
当我们因为雪灾被困在路上,甚至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谣言而买不到盐,我们会心平气和地等待,因为我们知道,go-vern-ment不会坐视不管的,事情很快就会解决。
$ d3 K& j0 z$ [ y
1 E! |+ h4 s& ^* k% F
9 S7 i3 C& s2 u/ c3 x( k
我们习惯于**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我们习惯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习惯于在遇到任何一点不顺利的时候下意识地问道:TMD,当官的哪去了,怎么还不来!
4 n3 Q5 a, i% K! F& v7 _: y" y
, W2 b: q- m1 Z; o7 e
% d9 K' L0 w- M5 X) _2 b# T
我们习惯于这一切,因为几十年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go-vern-ment就该干这些事,百姓出了事就该由go-vern-ment罩着——这是我们从来不需要思考其理由的事情。
l9 J6 n: v$ f1 s2 ]
/ i; c; q" e _: d
& e1 K' D0 x \+ J0 T- M. O9 T
直到有一天,我们的邻居发生地震了,发生海啸了,发生核泄漏了,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习惯的一切,在其他地方并非如此:
* C' [ T) ~; v, l, r
. W. _: j3 i4 }- \
1 ^) F T1 c# N/ }# X- t3 f) B0 |
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国家领导人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并不总是要去第一线的,他可以坐在首都不断地说着“大丈夫大丈夫”,充其量来几个90度鞠躬以示自己关心灾民。
5 ]0 I5 {, Y& Z5 ] _! D/ g9 \
& P3 x( Z& ? O) P* j
- O, j/ H! L! B
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军队并不总是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他们可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如闲庭漫步一般在灾区游荡一圈,与其说是救灾,不如说是看笑话。
& \+ n* ]" Y8 K8 I- o& y1 t: R8 j% f
' u H2 j+ m- X( b& H+ J
& {, V2 a7 w3 K( ]/ S
我们第一次知道,灾民原来是需要自己拣木柴取暖的,他们在被冲毁的房屋中寻找幸存的食物,没有人给他们空投方便面,76岁的老人甚至于想多要一床御寒的被子都会被拒绝。
) o9 S$ D) c# G. |+ N" }4 [
1 T/ c7 A3 G- p5 }8 D( L/ e' k- E
9 `& n0 M. w/ M" k1 J
我们第一次知道,血原来并不总是浓于水的,50多万灾民缺吃少穿的时候,近在咫尺的同胞没有人当志愿者去灾区送物资,更不用提成都广场上那种排成长龙的献血队伍。
% C0 o/ D, Z& ?3 I
' E# v E& M% }
$ { p- t) B7 j0 |' r; Z c9 @
我们第一次知道,信息透明的含义就是每两个小时召开一次资讯发布会,不断地告诉大家核电站不会有事,哪怕话音未落又是一声爆响。
1 E6 p1 U' F/ L6 g$ u# o# J) H/ f+ F
3 j) E1 c6 q6 _3 b
) a: G* v6 i) |/ x" b% i
我们第一次知道,军队国家化的本质就是军队不再属于人民,也无需再谈什么为人民服务,士兵都成了拿工资的go-vern-ment雇员,最危险的时候他们逃跑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
9 w* V7 r* y; w- p: K
# U( Z; e; d/ v; m% c- l
: ?. G" T' ]; d# O, ]2 b, E; ?
我们第一次知道,**go-vern-ment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是支持率又上升了几个百分点,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既然对于选票毫无价值,那么在官员心目中也就同样毫无价值。
$ a6 R2 `$ D1 w
( S( ]. ]. R+ J& Z- r
我们曾经抱怨过救灾帐篷采购的价格高于市场的最低价,从而怀疑其中有官员的**。
: \9 z5 [+ h/ ]8 o$ `- J( j P/ q0 B
! u! d3 J% x2 F7 P- Y
4 c1 R0 h7 e% O& w% j
我们曾经批评过满身泥浆的封疆大吏接受记者采访时居然露出笑容,这是对遇难者的不敬。
, V' N# W9 d( p' k8 p5 k
3 y3 o: `9 f2 s
3 o8 i* t5 V8 [0 r
我们曾经因为救灾官员与志愿者发生冲突而口诛笔伐,勒令他赔礼道歉。
) R, ^5 j- Q7 D, V
) A5 P& g A( H, b1 O! }
+ c1 i+ x& d% D% u7 }% {" L
我们曾经因为这点点滴滴似乎很不起眼的缺陷而反思我们的体制、借鉴别人的经验、高呼“我们和别人差得很远”!
~, {" z# y- ?- G. i
……
8 _( Z' g6 Q8 K6 |, `1 Q
, z( i4 ]3 P v1 z3 }- L$ J
直到这一天,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真的被PLA宠坏了
作者:
dboy
时间:
2011-3-23 09:08
转进逃跑,其疾如风;
* T A7 k6 A% R
上峰命令,其徐如林;
z8 |/ ^9 J$ t7 M3 d5 O, ?
欺辱渔民,侵掠如火;
; k7 e( T, ~; ^4 r. O
国民有难,不动如山。
作者:
akbuilt
时间:
2011-3-23 09:17
问各位看官汝知奈何?我看看就好,不敢多加评论。粤语有句老话:要死吾得病。凡事怀感恩之心,就会释怀许多。
作者:
rotoruaboy
时间:
2011-3-23 10:34
这种事后诸葛亮次次都冒出来一批嘞
欢迎光临 作战2000论坛 (http://www.combat2000.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