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2000论坛

标题: 转载:史密斯.威森M&P Pro半自动手枪 [打印本页]

作者: pi1ot    时间: 2010-8-24 12:55
标题: 转载:史密斯.威森M&P Pro半自动手枪
本帖最后由 pi1ot 于 2010-8-24 13:29 编辑 ) H( \9 D+ o7 e. d& R
% y# Q: X# T  H, I" G( R$ y/ r. l1 r
文章提交者:bigbore 加贴在 军品鉴赏 铁血论坛
7 K# A" \  B9 N$ N8 i& f" }/ b2 _+ @! R+ v1 ?

1 W3 G8 ^: _+ F
7 M* h+ M7 _) t/ g' n: V1 s基本数据 . L* v' ^' f: H
# c' B& M$ _- Q3 c$ D# [
口径:9毫米巴拉贝鲁姆 . n/ M0 q" N+ e# U6 {+ Y, x
发布年份:2008年 ( L4 f6 f; O" h! \9 }
扳机力:2公斤/20牛顿/4.5磅
4 S, p- J% ^& k  C枪管长度:127毫米/5英寸
+ S: w; x; k$ N4 q弹闸容量:双排装17发
) s2 u, K( Z- K( \: O( B0 N9 E# G尺寸:216毫米/8.5英寸(长度) x 140毫米/5.5英寸(高度) x 30毫米/1.2英寸(厚度) + [% X6 B  M7 s  b+ v
重量:737克/26盎司(不含弹闸),1911手枪比其重50%,伯莱塔92FS/M9比其重29%。
" w: R: h9 V. F6 r% D  x; o7 L- _' G材料:黑色处理的不锈钢套筒,枪管和枪身骨架, Zytel塑料聚合物枪身,握柄后方可使用三种不同尺寸垫片
! v+ {8 ?& ~" L0 p( v机械瞄具:光纤管准星,Novak式全黑缺口 / j- w, w7 t; p& q! Z; O; h7 J
! o1 i2 P' C! p! b4 D
史密斯.威森的半自动手枪远不如其转轮手枪出名,其出产的塑料枪身半自动手枪之前有模仿格洛克较多引上官司和不太成功西格玛系列。史密斯.威森吸取了第一次尝试的教训,2005年推出了重新设计的塑料枪身的半自动手枪M&P。问世后明显比以前的西格玛系列受欢迎,被多个美国警察局选用,有些仅在M&P问世一年之内,如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警察局。现在该枪成为格洛克在警用市场的有力竞争对手,有些警局就是淘汰格洛克而换装M&P,比如底特律市警察局。 ' K3 e* b0 Y' E; E0 _3 T7 E2 k
- j3 G, s: ^4 w8 A2 z; f- \
民间喜欢跟风,警察用伯莱塔,大家用伯莱塔,警察用格洛克,大家买格洛克。史密斯.威森的M&P也不例外,在民间同样很受欢迎。M&P推出几年后,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满足实用射击比赛(USPSA即美国版IPSA,和IDPA)的要求,推出了针对这个市场的M&P Pro系列。主要改动是加长枪管,改进扳机击发和使用适合比赛的瞄具。枪管比标准型增加半英寸(12.7毫米);击发阻铁改换为不锈钢切削加工的比赛型,感觉更好,扳机力也相应减轻;瞄具则使用能在日光下帮助迅速看到准星的光纤管准星。这些改进对比赛有帮助,但对平时携带来说没有太大好处,扳机轻容易击发但在自卫情况下不一定紧张是好事。光纤管经常受套筒强大震动和清洗剂润滑油侵蚀,不如铁制准星寿命长,但作为比赛用更换损坏的光纤管非常容易,一个打火机一把剪刀一段光纤管一分钟就搞定了。如果大家看到过以前的帖子就知道原来光纤管是绿色的,结果有一天自己飞走了,最近我换上了红色的,想比较一下哪个更容易在高速射击时用眼睛来跟踪。
4 H  l' }3 f4 J7 U  A' p8 s9 C# a
所以大家眼前的这支M&P Pro的主要用途是比赛,也是我使用该枪的唯一目的。如果一定要改为自卫携带当然也可以,不过我会安装一个更重的扳机复位弹簧来增加扳机预行程和扣压力并改用更加耐用的准星。 4 A) Y- K  |1 r

+ r& D( ~/ S( [3 J% C( H, H# C下面的图片是上周末发射完两百发左右后拍摄的,基本没有擦拭过。我自己一比较懒,二是信任现代枪支,有时间更愿花在练习或其它事情上。一般一千发左右才会维护分解擦枪。平时外部擦干净,关键磨损部位上两滴油就完事了。这支枪有人在测试时五千发内不做任何清理也完全工作正常,看来我一千发左右擦一次还有点保守,哈哈。
7 p: [6 {- K& r8 t% a5 M- \+ [3 w& Z( A' A
整枪,枪套材料是刀套枪套常用的Kydex塑料,拔枪一旦离开锁定(通常利用塑料自身弹性和摩擦力锁定扳机护圈)位置后会非常爽滑,比一般塑料和皮质枪套速度都会快。
: x# [3 w7 H: X4 h! j+ q" u! m6 ]1 ?# G) Q+ D

. h0 G- I  K- o( e6 Q2 x! \6 G红色反光带是我自己贴的(有人是刷红漆),作为辅助视觉提示,保证弹闸准确到位,最大限度缩短更换时间。现在好像用不用都差不多,但就留在那儿了。要是握柄下方开口没有略为增大的枪就不能这样,不然换弹闸会把反光带刮下来带进枪中,说不定还给上了膛,那就要了命啦。
8 u8 Z) T1 o1 ?. n5 W, u; m/ x2 k* z# S( N/ d+ {
0 q% `( P+ D3 m* h  C& Y+ h2 F
套筒前端M&P Pro刻字和红色光纤管准星 9 [& |& I- {5 X# K0 d% d
& [8 Z2 O# d% H" s6 m6 ?7 B6 F
* x4 w, e0 M% |" t
枪口细节:枪管,复进簧导杆,套筒座下附件导轨
5 {1 B3 U/ h: T+ G, L! K& C1 q( i5 k& }4 ^7 H  |8 x
. d+ [8 x, ?- {9 A
上下两段关节式扳机保险,扣动上半部分扳机不会移动,和格洛克扳机中心一片扳机保险异曲同工,在我看来都没什么用处。扳机正上方是分解杆,分解杆后是空仓挂机解脱钮。 ( e7 l" m: n/ r$ ^( }, Y
" O' B' }1 J! V0 P7 O
9 ?  l; L, X! D% L! _
套筒顶部:从左至右分别是缺口,抛壳口/枪管套筒锁定块,中间有检查上膛子弹的观察孔,最右边是准星 ( V! h6 Q2 j1 W3 \& x7 I
( t0 E  @, \/ W

0 @/ v, I& n* B/ Z1 [1 N5 \; ?分解开始,解脱开向下旋转90度,套筒从套筒座卸下,枪管和复近簧还在套筒内 ( n: I- Z  i, E- R4 o8 e

, w- x' e- h  ?8 v" C
" O+ ]: i# U0 N5 [6 e- V& e0 l7 c维护分解完成,从上至下主要部件为套筒,枪管,复进簧和导杆(一个部件)和套筒座/枪身,除非是零件更换,普通维护分解到此就可以了。 7 F2 d  p* u, Y% W) j" v9 q( |
6 Q+ m6 v$ E# }5 _* m
6 O2 R; u; s: ~1 k
套筒座顶部,可以看到中间和后部共四个嵌入套筒座供套筒导轨移动的铁片,面积比格洛克和HK的要大而且最外端有些弧形,有助于逐步均匀磨损。 - J: r- q& c) a6 q7 s' Z% i
; [1 _: \0 J( [$ ]3 l  h
5 _. f# k( L# u8 O6 Q# _/ t2 D1 _% @
套筒座细节:扳机连杆带动撞针保险推杆和阻铁推杆向后运动,撞针推杆斜面顶起套筒中的撞针保险,阻铁推杆斜面顶起阻铁前端造成阻铁后端向下最终释放撞针挂钩。扳机连杆,撞针保险推杆和阻铁推杆在闭锁没有完成,套筒没有到位时都略为向边上移动,从而使阻铁推杆和阻铁断开,这就是不到位保险。每次击发后扳机释放前这些连杆也在边上位置使阻铁不会再次被释放形成全自动,扳机松开后这些连杆略为向前运动并弹回到原: m8 p3 s, J; r6 r% v; i
$ |& e7 T8 x2 \8 E% [
来位置,阻铁推杆也就再次回到阻铁前方做好下次击发准备。下一个图中可以看到套筒上的凹槽形状和圆柱形撞针保险和末端中间的撞针挂钩。
' c4 T& C: z( V  Z/ N8 I0 _8 Q

( K) T  P8 ~8 i2 o( a  e+ l. b套筒内部,注意内部凹槽形状,圆柱形撞针保险,撞针挂钩和上面套筒座内击发零件的对应关系。撞针等击发组件可以在拿掉套筒底盖后取出。银白色圆柱体的撞针保险在扣扳机后会被撞针保险推杆顶起,这样击发后撞针才会打到底火,不然上膛的枪扔地上也不会走火。
4 A) X. p! j+ Y: ?- z' d$ `0 O1 W9 x0 u3 n4 q, [9 P

, ~; x' L8 ?" V( c/ A" o完整的内置击发组件,这之前是塑料套筒底盖,之后是套筒。可以迅速独立更换,只需一把小螺丝刀和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所以平时虽然空枪击发的次数比实弹多几百倍,但不使用教练弹保护撞针。而且可以看到空枪击发时撞针撞击套筒内壁的部分和撞针本身设计很厚实,空枪击发打断撞针可能要几万发。
5 k7 l& l. t2 D  i4 ?# ]" \4 Q. k8 e1 F: |) ]6 Y) c$ f

0 R) T! q9 ]. r内置击发组件完全分解(无须工具):撞针,撞针弹簧(长的那根),撞针弹簧套(小的白塑料),撞针套,撞针套弹簧。一般不需要这样分解,可以一次更换整个组件。 2 U: a: U( V: _+ v
0 }# r: F6 W' V

' H) W4 b" y' H# ]不用外置击锤的内置击发使得握柄中的击锤弹簧推杆等零件都不需要,可以减少握柄周长,另外一点就是虎口握枪位置可以做的较高(见第二张枪套里的图),握枪位置非常接近枪管轴线,这样后座力产生上扬的力矩会较小,有利于高速射击。我看自己的练习录像,几乎看不见枪口上扬,枪口好像一直指向目标,而使用的9毫米子弹动量(也就是理论上受到的后座力,不是动能)比五四式手枪7.62毫米子弹要高出10%以上。需要提一点的是枪口上扬高不等于对高速射击不利,但上扬小肯定对高速射击有帮助。
0 ~8 e5 s7 l5 H* m6 j. v2 g7 Z
, V& v5 m5 H( T3 {' {+ M7 e+ S和格洛克相比,M&P手枪出道晚了二十多年,还达不到格洛克的市场占有程度,但晚二十多年的好处是设计上更为灵活和符合当代需要。格洛克则二十多年来改动很小,特别是前三代,直到今年第四代才有可更换式握柄垫片。M&P虽然问世仅五六年,但已不再是仅限于美国本土使用了,南北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都有M&P使用者。至于是否能够有力挑战格洛克的地位,可能还要更长的时间才会知道。7 j- v6 V$ ~$ \

) q/ s/ C7 ]5 I: Y( E/ N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4409395_1.html
作者: 王者剑    时间: 2010-8-24 13:01
图全挂了。
作者: pi1ot    时间: 2010-8-24 13:05
本帖最后由 pi1ot 于 2010-8-24 13:27 编辑
' O  F  z: A$ I' Z* z& ^% p6 Q! Z" G0 B5 d3 u% Y( V
图片已经修复,如果因流量限制看不到,可以到这里:, Z8 e" O, C( m8 }. M- h
http://www.yupoo.com/photos/pi1ot/albums/1824900/
/ ]  }2 W" g% C
( Q/ H/ o3 \6 f/ I死等老马出货,我也做一次必收党
作者: 欧根亲王    时间: 2010-8-24 14:01
要是没有猫扑 这玩意也红不起来
作者: 索拉    时间: 2010-8-24 16:38
我对MP的认识也是通过MAGPUL的片子,感觉MAGPUL里的MP做工似乎更精致,颜色搭配也很符合当今潮流
作者: B-三硝基甲苯    时间: 2010-8-24 16:40
正面俩大窟窿让我想起了马牌撸子……, b* F8 v' `5 D  ]/ U0 R3 e% E9 v
( B7 |6 j1 J) Y+ Q" k# r
另:猫扑的碟子没看过,对这把也无爱……有闲钱打算收把MARUI的MK23
作者: pi1ot    时间: 2010-8-31 23:43
本帖最后由 pi1ot 于 2010-8-31 23:50 编辑
8 X5 G0 j$ t+ N$ j
3 o+ D2 T/ g1 ^' u, f, j4 h6 k/ N( p, D- `( w# O8 m8 B) t) t1 o
+ e1 J, {8 n5 x, x- g

3 Q% z# H5 o$ ?, Y& s4 T, j' Q补一张大头照
作者: ryuji    时间: 2010-8-31 23:56
前段时间还说要出HK45呢,现在没有消息了。
作者: lvxiao    时间: 2010-9-4 22:44
真不知道YUPOO的外链流量是怎么算的5 Z4 e/ Z2 w: l( r' x' h
我经常莫名其妙的超流量
作者: pi1ot    时间: 2011-1-11 12:33
yupoo流量终于回落,顶一下,漫长等待marui出品中
作者: 高度    时间: 2011-1-11 16:24
这个比PX4好看多了
作者: WILL719    时间: 2011-1-13 10:27
毕竟是老牌枪厂的产品,造工精细




欢迎光临 作战2000论坛 (http://www.combat2000.cn/) Powered by Discuz! X3.2